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0/12/9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8月第24期   作者:王淼
[导读] 按照国家促进素质教育的政策,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教育的重要方面

        王淼
        黑龙江省哈尔滨新区利民第二中学  150000

        【摘要】按照国家促进素质教育的政策,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教育的重要方面,而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文教师应着重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课堂上讲课时,教师应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理解学习思维能力,并通过正确的指导,成功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这一点非常重要。在教学中教师的有效提问是激发学生形成学习思维的重要引导方式,因此,本文就教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利用有效提问来帮助学生学习阅读进行论述。
        【关键词】语文阅读 有效提问 思维引导
        【正文】虽然语文在三大学科的顺序中排第一,但是曾经语文在应试教育之下一度被学生与家长忽视,因为大多数学生与家长都认为语文的提升空间不大,甚至有人对语文这一学科还有很大的误解“都是中国人还学不好语文吗”。当今时代是教学培养模式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时期,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不仅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而且对是学习其他文科类学科的基础。语文教育要想实现向素质化教育的过渡就应当摆脱传统的教育方式,注重学生自主思考思维能力的培养,而近年来,提问式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在提问教学中,教师不能再只是要求学生接受理解语文知识,这种“灌输式”教育影响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来促成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的形成。
        一、传统语文教学方式的缺陷
        语文的知识内容具有碎片化的特点,内容繁多,如文言文、散文、小说、议论文等等,且仅是现代文章中所拥有的手法和情感就各不相同。面对语文繁杂的知识点,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只是一味的要求学生接受理解知识,而不管学生是否可以阐述自己的认识理解。在传统的语文教育模式下,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困难,不但不能激发学习语文的热情,反而影响学生语文学习能力。
        例如,传统的语文学习只是知识的重复记忆,学习效率低下,容易导致学生学习疲劳。而且学生无法有效理解在文章中作者所包含的感情,不利于于学生培养文学阅读素养。尤其是部分教师在课文的课后学习要求中“背诵全文”的部分,只是要求学生背会并检查,而不为学生讲解,只是将学习的任务交给学生与学生家长。
        二、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做到有效提问的策略
                (一)教师引导学生形成自主思考和阅读兴趣的习惯
                由于学习“兴趣最大的老师”的门槛不高,教师应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对教育进行分类,并在教学时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在教低年级学生时,首先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然后再教他们阅读;而在教高年级学生时,注意让学生解释自己的阅读观念、阅读经验和与个人阅读的收获体会。若是学校教学硬件设施齐全,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投影仪等现代化信息工具方便教学,为教师与学生拓展学习视角与加深知识深度,但是教师要把握使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的程度,虽然科技发展了,但是教师仍是与学生共同学习的重要伙伴,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之中要适度使用多媒体投影仪等辅助设备。
        例如,教师可以在课上播放《朗读者》,学生可以学习了解“朗读者”的人生经历与阅读对人生所具有的巨大力量,在“朗读者”的朗读中体会文字所具有的独特之美。教师也可以向学生播放《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类节目,让学生在专家学者的解读中、来自各行各业的普通人对诗词的热爱中,感受文字跨越数百年乃至上千年历史而不改变的魅力。体会当初文人墨客写下诗句时的个人情感,是面对人生的豪情壮志;面对黑暗的刚正不阿;面对困难的誓不罢休;面对诱惑的铮铮铁骨。学生通过观看学习可充分体会阅读文字的魅力。

教师也可在语文课堂中举办读书会与讨论会等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中让学生能够“快乐学习”,帮助学生养成爱动脑、爱思考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热爱学习阅读。
        (二)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思维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而其中人文素养十分重要,所以在语文教学中不能一味的只由教师进行“信息输入”,而应当由学生自己“信息输出”。学生的思维可能无法很快理解语文课文的中心思想与人物情感,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向学生提出适当的问题,由学生个人来讲述自己对课文中心思想与人物描写手法的认识,然后教师再对学生的理解作出评价,对学生理解有误的部分作出指正,并且再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思考阅读,得到准确的认识。教师也可以在课堂内容之外为学生拓展相关的一些课外知识,这样利于学生更佳全面的学习理解。
        例如,人教部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有关四季美景的描绘,教师在讲解时可以将第一课《春》与第二课《济南的冬天》组合起来一起讲解,春天的生机盎然与冬天的萧瑟凄冷有十分鲜明的对比,教师在课堂教学前,可以先让学生讲述自己认为的春天与冬天的区别,再让学生先自主预习《春》与《济南的冬天》体会在作者的视角下,春天与冬天所具有的别样感觉。再如本册教材中第四单元的单元主题从不同方面解释了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有对人物美好品行的赞美,有对人生经历与经验的思考,还有关于修身养德的殷切期许。教师可先让学生讲述自己对这些人物的认识,关于他的性格品质发表自己的观点。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该人物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发表了相关的作品,教师可为学生扩展相应的一些历史故事与人物生活中的一些小行为,帮助学生理解并塑造一个丰满的人物形象。
        三、教师要在提问中实现师生互动交流
        在校期间,教师举办有效阅读活动培养引导学生正确阅读,离校时,告诫学生阅读经典名著,或者在每周较短的假期内阅读一些短篇幅的散文或者短篇小说,如果有条件可以写一些阅读心得体会,并且教师在开学后可以举办一些朗读交流会之类的活动。如果一些著作有其影视化作品,教师可以组织观影会,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在紧张学习之余放松,更可以加深学生对相关作品的理解。教师在举办阅读交流会等活动时,可先与学生交谈学生选择书籍的原因及书籍对自己的积极影响,学生讲台讲述结束后,让其他学生点评,以师生和学生之间的积极交流互动实现语文阅读的共同探究学习。
        例如,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课本七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第十课,是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的人》,可带领学生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并组织朗读会,分享感受。这样对于作者的经历会有更深刻的感受,结合人物背景再去品读作品就会有更深刻的感受。本册教材的第六单元名著导读选择的篇目是《西游记》,可以说四大名著在我国的文学领域意义重大,虽然篇幅较长,学生只能在寒暑假的长假期中可以仔细阅读,并且四大名著有其相应的影视化作品可供学生观看,帮助学生理解。高年级学生的教师也可以仿照央视《朗读者》栏目的模式,举办朗读活动
        【结束语】在素质教育方针之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当代教育的重要内容,而综合素质之中的人文素养又是十分关键的,所以阅读教学是很有必要的,并且要讲求适当的方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采取有效提问的方式可以为学生分解阅读中所需要的部分,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直至理解整片阅读文章。在有效提问之中,教师首先注重引导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的思维,并在课堂上组织阅读活动,让学生上台介绍朗读自己喜欢的书籍,并且教师与学生都可以对上台学生的书籍点评与交流,这样师生便可以在互动交流中实现共同进步,有效提问促进教师进行阅读教学,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周树延.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策略分析[J].学周刊,2018(29):65-66.
        [2]章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提问策略分析[J].天津教育,2018(23):163-164.
        [3]赵小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策略分析[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7(08):74.
        [4]陶开云.基于初中语文阅读课堂的有效提问策略研究[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7.18(09):189-1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