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志敏
昭通华宇特色学校 云南省昭通市 657000
摘要: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这个群体处于一个特殊阶段,即从儿童过渡到少年的阶段,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有比较明显的变化,尤其在心理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自尊心很强,自我保护意识强,情绪容易波动,因此非常容易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所以,老师要加强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时解决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助力其成长,找到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本文主要是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现状进行分析、阐述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以及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化策略,旨在为初中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心理问题;目标定位;优化策略
1剖析初中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1.1 学习方面所存在的心理问题
在初中阶段,学生所产生的心理问题有很多方面,有学习目标和兴趣爱好方面的冲突问题。初中生有一定的独立性,有自己的兴趣爱好,都喜欢自己所擅长的领域,但是对于考试和升级来说,还需要他们在考试学科方面表现优秀,在时间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兴趣爱好和规定学科就发生了一定的冲突。这往往会给他们这个阶段的学生带来一些困惑,不知道如何权衡时间分配和找到一个合适的点。同时,有些学生在学习上面有很强的进取心,但是由于自身素质和学习方法不够恰当,学习成绩并不是特别满意,这种挫败感会让其产生苦恼、困惑以及压抑的心情。
1.2年龄成长所带来的心理问题
初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身心都会快速成长,在成长带来开心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烦恼。对于身体方面的改变来说,尤其是性生理方面,会让中学生对性知识很好奇,不知是何物。经过研究,中学生阶段比较突出的心理问题就是青春期的性生理。性生理方面给中学生带来的困扰主要表现在友情爱情分不清楚,想和异性接触又害羞或者害怕,或者进入恋爱阶段,男女同学交往被人误会或者背后说闲话等,都会给初中生带来委屈,或者心理上陷入困境。
1.3人际关系所带来的心理问题
初中阶段,学生的交际面会不断扩大,学习内容和学习环境都与小学阶段不一样,这个阶段比较关键的一个内容就是处理好学生之间、和老师之间的人际关系。初中生心智并不完全成熟,同时没有很丰富的社会经验和社会阅历,因此,对于一些特殊的事件,可能会出现考虑不够周全而出现人际关系紧张,从而产生烦恼。初中生这个阶段自尊心强,渴望得到别人的关爱,父母的爱、老师的爱、同学的爱,但是有些同学因为自身性格的内向,自卑、胆怯,和同学相处的不够融洽,和父母相处的不够舒畅,就会因为心里隔阂而产生苦恼。
2 初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初中生处在青春期阶段,他们普遍存在心理波动大,情绪易波动,而且一般会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困扰。因此,学校更要高度重视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时发现其心理问题,第一时间做好心理疏导,让他们直面问题,勇敢健康的快乐成长。对于初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具体如下:一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初中生仅仅在智力方面得到发展是远远不够,如果学习能力非常强,但是心理非常脆弱,并不是一个合格的人才。在初中阶段消除学生的心理困惑,为其注入正能量,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职责。
学生因此能够直面心理问题,消除困惑,明确自己努力前进的方向。二是促进师生关系和谐,配合默契,共同努力能够助力教育目标的完成。如果学生心理存在苦恼,老师也没有第一时间进行帮扶,还因此产生隔阂,不仅影响师生关系,还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健康成长。所以,老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非常有必要,能够增进师生感情的同时,还能助推教师组织开展各项教学实践活动,促使师生进行自我反思,实现共同发展。三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达成素质教育的目标。心理健康教育是综合素质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能够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人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优化完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3.1关注学生心理,有针对性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摸清初中生的心理情况是开展好新鲜健康教育的大前提,如果没有摸清心理问题和困惑的情况下,就蛮力的进行知识的浇灌,这样还会适得其反,学校厌烦,教学效果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老师可以借助多种手段和措施摸清学生的心理状况,并针对性的采取措施进行教育。举例说明:调查问卷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对于老师教育比较关键的问题,老师可以设置调查问卷来了解学生的心理困惑和问题,总结出普遍问题和个性问题,借助其他教学手段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还可以借助谈心谈话活动,摸清学生的近况,同时能够拉近老师好学生之间的关系。对于普遍的心理问题,老师可以借助班会、集体讨论等活动进行正确引导,对于一些个性化的心理问题来说,老师可以一对一进行辅导,有针对性帮助解决,有效区别问题的种类,能够有针对的解决复杂的初中生心理问题。
3.2组织多题材教育,强化学生心理素质
对于初中生心理素质教育来说,不仅仅局限于课堂知识的传授,还需要深刻的实践教育。所以,老师要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组织切合实际内容丰富的多彩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提高心理素质,积极引导学生正面思考问题。举例说明,爱心帮扶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帮助别人,还能塑造良好的品质。另外,还可以组织各种比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自信心,最大限度的展示特长,让其感到优胜感。
3.3提高老师素质,保证学生心理健康的教学质量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否有效果,老师也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因为老师作为教育者,其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不同会呈现不同的效果。因此,提高老师的综合素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学质量来说,起着直接的作用。随着对教育任务的较大,老师的教学压力也不断增强,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学校要采取多种培训来解决老师的教学问题,可以进行专家培训讲座等,老师自身素质持续提高,心理健康教学质量也会跟着随之提高。教室能够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展现老师的人格魅力,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及时发现学生遇到的问题,心理健康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此外,学校也可以让老师从学生心理问题方面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出几点通用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的学校教育中,其心理健康教育是需要老师高度重视,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困惑的苦恼,及时进行心里健康的指导,才能让初中生不会因为心理健康问题而出现厌学、厌课的现象。让初中生心理健康,激发其学习积极性,才能不断的提高其综合素质,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王登峰.情绪表达抑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2012(01).
[2]王水玉.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实践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9,(9).
[3]赵晶灵.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索[J].亚太教育,2019,(4).
[4]石汉诚.浅谈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