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措施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8月第24期   作者:任永利
[导读] 农业产业进入现代化发展阶段,对农田灌溉水资源的需求量逐渐增加。目前全球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是普遍存在的,而农田灌溉属于水资源应用的大项目,可以视为节约用水的切入环节。
        任永利
        宝鸡峡引渭灌溉中心, 陕西咸阳
        摘要:农业产业进入现代化发展阶段,对农田灌溉水资源的需求量逐渐增加。目前全球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是普遍存在的,而农田灌溉属于水资源应用的大项目,可以视为节约用水的切入环节。做好农田水利灌溉技术研究,找出节水措施方法,给农作物的健康生长提供足够的水资源,构建良好的农作物生长环境,使得我国的农业种植行业的发展平稳有序进行,本文对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措施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水利;灌溉模式;节水技术
引言
        在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由于人均水资源量少,需要不断通过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来优化水资源利用,促进生态环境和谐发展。唯有在农业灌溉中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高效地进行农业生产,实现经济增长,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因此不断创新节水灌溉技术,完善节水灌溉体系,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1当前农业水利工程灌溉中出现的问题
        1.1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
        农业水利工程灌溉中常出现抗旱产品、种植结构、蓄水保墒、地膜覆盖等技术集成和系统性不强等问题,主要是因为缺少相关职能部门的统一规划与管理,如农业部门、水利部门都是各自规划自身的工作,但缺乏部门间的统筹协调,最终使整体节水效果受到影响。分析当前已经建成的节水农业工程,可以看到一些节水技术已经配套应用到了田间。但这些被配套到田间并能加以使用的多是一些简单的灌溉技术,而滴灌这类节水效率较高的技术并未得到很好的普及与运用,主要是由于部门地区的灌溉设备等不是十分先进,并且受农作物生长习性、种植结构的限制较大。如在启用滴灌工程时,若遇到作物倒茬等情况,那么工程效益会受到严重影响。如甘肃地区种植生产的油菜籽、生姜、白薯等作物对水资源的要求较高。在此情况下影响,甘肃地区的许多农业从业人员仍喜欢应用传统漫灌的方式,对一些先进的、高效的农业节水技术接受度较低。
        1.2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
        节水农业工程的建设与运行都需要有健全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机制做保证。但当前在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发展过程中却普遍存在管理服务体系不健全、不完善等问题。具体表现如下:基层干部与水务工作者能力素质欠缺,无法很好地完成工作,如工作过程中不注重总结、积累,灌溉系统出现老化、堵塞等问题后,做不到及时记录、上报与维修,最终导致事态进一步恶化。基层干部与水务人员不注重后续服务,使农民群众的接受积极性受到影响。其次,相关职能部门不注重田间灌溉设备的维修养护,维修养护制度不完善、养护资金缺乏,这些问题都导致故障设备得不到及时维修,许多设备都带病运行,节水工程的整体效益也因此受到了影响。此外,在当前的节水工程管理模式下,农户、农民合作组织也是节水工程的管理者之一。但实际上大部分农民的文化素质还有待提升,对一些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设备等并不是十分了解,在安装、拆卸节水灌溉设备时经常会出现损坏设备等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能源资源的损耗与浪费程度。
2农业节水技术措施的常见类型
        2.1渠道灌溉
        渠道灌溉是指当前最为常用的农业水利灌溉模式,通过在农田边缘开挖一个主要的输水通道,将附近的水库或河流中的水资源引入农田,从而起到灌溉的作用。渠道灌溉的节水技术,主要是通过渠道高度、深度的把控,以及渠道壁防渗漏措施等,有一定程度上减少水资源在流动过程中的浪费。例如,有的水渠采用混凝土水泥为基,最大限度地减少水资源渗透到土壤中;有的水渠在渠道上方安置顶盖,从而减少日照所造成的水资源蒸发。但总体来说,渠道灌溉的节水技术只能部分地减少水资源的消耗,并不能真正解决节水问题,尤其是在灌溉过程中的水资源浪费并没有很好的应对策略。
        2.2喷灌技术
        目前我国已经能熟练运用喷灌技术并可以在山区等特殊环境进行喷灌。喷灌技术的主要应用方法是灌溉时采用管道的形式,利用口径比较小的喷头把水均匀喷洒在农作物上,这类技术可以在满足农作物正常生长的条件下,极大增加水资源的利用率,有效避免了水资源浪费。
        2.3滴灌技术
        滴灌技术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可以说是喷灌技术的升级版,但其对于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水资源的无效蒸发,更胜于喷灌技术。

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滴灌技术为膜下滴灌,比喷灌技术节约水资源的35%~75%,因而被称为世界上最为节水的灌溉技术。当然,滴灌系统的高造价,以及杂质、矿物质沉淀所带来的后续维护费用,也是许多农户不愿采取滴灌技术的主要原因,目前滴灌技术主要运用于经济价值较高的经济作物的生产,对于大面积生产的粮食作物并没有太好的适用价值。
        2.4微灌
        微灌属于滴灌的延伸,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地下灌溉,另一种是地面灌溉。其中大部分的微灌技术都是地下灌溉,就是利用微小的额定孔径以及输水管的铺设,在农田中达到灌溉的目的。该技术使用周期较短,能够把营养水分充分灌溉到土壤中,促进农作物的吸收,从而有效节约用水量,降低农业成本,有着较强的应用价值。
3农业灌溉技术的发展趋势
        3.1灌溉渠系统管道技术
        灌溉渠系统管道技术出现在1980年代中后期,日本大多数的新建灌溉排水渠系已开始使用。现阶段,我国也已经基本普及了灌溉渠大型低压排水管改造技术,未来的水管发展和改进方向主要是采用灌溉渠系统的大型低压排水管,以及采用相应的大型小口径塑料管。这些改进措施也大大加快了我国水管业的快速发展。可见,节水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农业高效灌溉的发展趋势。
        3.2“3S”技术在农业节水中的应用
        现代农业在西方发达国家,是以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计算机网络等高新技术应用为标志的科技型农业,在获取、处理、传播各种类型的农业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已经达到实践阶段。我国在这项工作中,也开始在作物产量评估、土壤含水量分布监测等方面的应用。在农业灌溉中,这些智能化技术的运用是一个突破性的创新。此外,“3S”技术在管道灌溉、斜坡、土壤、灌溉网络等新的节水灌溉技术上也有应用。
4农业水利节水灌溉的改进策略
        4.1政策引导
        加快推进我国的用水系统建设,建立健全节水灌溉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重点是要加快完善用水价格体制改革的政策措施,加强对居民节约用水和灌溉资源管理方面的指导工作,实现健康自然的水循环,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降低使用成本,提高居民用水效率。同时,可以尝试制定多项优惠政策,鼓励广大农民积极参与社会节约用水活动,加强对农业生产节水灌溉的技术指导。
        4.2完善资金的投入
        分区域进行节水工程的调配,充分考虑当地水资源充沛程度以及施工难度,在工作中积极响应政府的相关政策,通过各种方式筹措资金。工程进行过程中根据节水技术,统筹规划购买引入新设备、新技术,保证资金得到合理有效的运用。
        4.3建立完善的节水灌溉体系
        开展成熟的农田水利建设需要设立完善的节水灌溉体系,通过逐步推广运用节水灌溉技术,建立节水用水理念,在具体问题上不断突破,在内容上不断丰富,在科技上不断创新,保证节水灌溉措施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结束语
        节水灌溉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农业科研工作者的努力下终将实现,但在此过程中还需要克服很多困难,面临着大量的科研投入、实践过程、资金、技术支持等。既需要国家制定完善的机制来引导企业参与水资源的管理和建设,同时也需要加强技术研发和管理创新。
参考文献
[1]牛树田.浅析节水灌溉水利工程施工技术[J].科学技术创新,2019(22):109-110.
[2]严亚.农业水利工程灌溉中的节水措施探讨[N].人民长江报,2019-08-03(005).
[3]严亚.农业水利工程灌溉现状及节水措施[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9,48(06):16-17.
[4]张克锭.农业水利工程灌溉中的节水措施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30(12):51.
[5]王伟.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措施[J].热带农业工程,2017,43(03):141-1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