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提升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月下   作者:李琼梅
[导读] 小学时期是学生为学习打基础的阶段,这一时段学生的学习成果影响着今后学习的走向。

云南曲靖双河乡新寨完小,  李琼梅 655422

摘要:小学时期是学生为学习打基础的阶段,这一时段学生的学习成果影响着今后学习的走向。在传统的课堂之上,教师都比较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忽视其他相关的事项。学生的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是心理健康同样不应该被忽视。学生只有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保障学习的稳步上升。在小学语文课本中,蕴含着不少有助于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材料。在教学之中,教师应当善于运用这些素材,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在进行知识学习的时候,能成长为一个健全的人。本文着眼于小学语文教学,探讨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升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保障学生能够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语文;心理健康素质
        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学生的培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将学生培养成一个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这要求教师在工作的时候,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之中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具体可以遵循以下的几项措施。
        一、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
        学习氛围的范围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以下的几个方面。首先,使教育机构的学习氛围。小学生日常所处的场景除了家庭就是学校,甚至待在学校的时间超过了在家的时间。因此,教育机构的环境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塑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的布置和学习的氛围尽可能让小学生能够感受到轻松愉悦,压迫感太强的学校环境会容易使学生产生自闭、压抑的情绪[][1]。所以,对于教育机构,应当注重人文关怀,在学习的日常之中,给予学生一些问候其次,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左右着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一个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时候感受到自己是处于一个被尊重的地位,学生会自主地投入到学习之中。教师在课堂上授课的时候,应当以学生为中心,时刻注意学生的感受,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处于主体地位。在课下的时候,教师也应当多给予学生一些关怀,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状态,并对学生的心理困惑进行积极的疏导,避免学生日积月累,产生心理疾病。最后,学生之间的氛围是否融洽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一段健康的同学关系应当是相互协作、共同进步的。同学,是小学生在语文知识学习中最紧密的伙伴,融入集体之中,学生会产生认同感,减少孤独感。反之,学生若是遭受到同学团体的排挤,会滋生封闭、孤僻等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不利于学生的学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之中,要及时地解决学生之间的矛盾。对学生进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教育他们接受与自己不一样的个体。



        二、积极挖掘心理健康素质材料
        在小学语文的课本之中,有很多有关心理素质培养的材料,也有很多帮助学生培养优秀品质的资源。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当善于运用这些材料,对学生进行教育。首先,在课本之中挖掘优秀品质的材料对学生进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第四单元上册《精卫填海》这一课文的时候,该课文主要讲述了精卫以小鸟身体与大海抗衡的事迹,借着这个课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树立坚忍不拔的精神。在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鲁滨逊漂流记》时,教师可以以鲁滨逊的遭遇为引子,教导学生:生命之中虽然有很多不测,但生命美就美在永远不知道明天将会发生什么的期待感。这些课文中所蕴含的底蕴本身就有助于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培养,帮助学生们建立一个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其次,语文教师可以开展一些适宜的课外活动,让学生们放松身心。小学生天性活泼多动,在教室中待的时间过久,就会导致小学生产生沉闷的状态。课外活动,会让学生处于放松的状态,心理感受得到修复[][2],更容易接受知识的洗涤。同时,在课外活动之中,教师可以实地对学生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更加有效率。以课堂和课外活动两个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教学,能够让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加多元化。
        三、注重和家长的交流
        教师和家长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的培养有着同样重要的作用,一个健康的家庭环境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爱,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和家长都应该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之中扮演好各自的角色,另一方面,双方在信息上也应该充分互通有无[][3]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结果在过程之中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差错,教师和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学生的问题之后,可以相互交流,共同商量对策,解决学生之间的困难。另一方面,教师应当对家长做出引导,指导家长对学生进行教导,让家长将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予以足够的重视并传授一些培养心理健康的技巧。
        结语:
        当下的社会环境之中,学生团体之中有很多极端事件的发生,造成了很多悲剧的诞生,学生的心理健康日益受到了重视。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质的学科,教材中蕴含着很多对学生心理健康培养有益的材料,教师教学的过程之中应当重视对这些素材的发掘,合理地运用到课堂之中。在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应当注重塑造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格,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把以人为本的观念锻造在教学事件之中,推动素质教育的进程,使小学生在学习的初期阶段便能够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适娟.浅析心理健康教育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40):69.
[2]祁竹青.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8(51):57.
[3]张淑清.浅谈语文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与策略[J].学周刊,2018,374(26):43-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