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车站客流组织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唐波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3期   作者:唐波
[导读] 摘要:地铁是城市居民重要的出行交通工具。
        深圳市地铁运营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省深圳市  518000
        摘要:地铁是城市居民重要的出行交通工具。随着各城市线网规模的日趋扩大,客流的时空不均衡性愈发突出。地铁车站客流组织是安全高效完成地铁运输任务的重要举措。本文阐述了地铁车站客流组织的原则,对地铁车站客流组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针对车站大客流的相关措施,以提高地铁运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地铁;客运组织;大客流
        引言
        随着各地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模式使得人们对交通的需求不断的提高,传统地面交通方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地铁由于高密度运转,列车行车时间间隔短,行车速度高,列车编组辆数多而具有较大的运输能力。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目前我国很多城市都正在或计划建设城市轨道交通。虽然地铁的运输能力极高,但地铁车站依然会出现短时间内大量客流涌入的情况。因此,如何在这种情况下快速做好客流组织工作,为市民营造便捷舒适的出行环境,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一、地铁车站客流组织原则
        1.安全是地铁客流组织工作的基本原则,地铁车站人员应尽可能地保证乘客的乘车体验,为乘客节约出行时间、减少拥堵,使乘客有序上下车等,还要保证在大客流的情况下快速完成疏散,保障乘客的出行安全。
        2.保证服务成本也是客流组织工作的原则之一,在客流量较大的情况下,仍然需要控制客流服务成本到最小化,提高地铁运营效益,从而促进城市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
        3.工作人员之间的分工要明确,岗位职责要清晰,在客流较大的情况下,地铁车站控制中心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客流组织。值班站长是客流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因此,要根据车站客流量的具体情况做好站内的指挥以及客流控制。
        二、地铁车站客流组织影响因素分析
        1.车站周边环境
        地铁车站客流情况与车站所在地理位置息息相关。车站所在的区域及所在区域的城市建设、远期规划情况直接影响到车站客流量大小、乘客出行特征等方面。站点附近多为住宅,车站客流主要为附近居民,出行呈现早进晚出的特点;而邻近商圈的站点客流主要为前往商圈上班或购物的人群,正常情况下会出现早出晚进,中间络绎不绝的情况,在商圈开展活动时也有突发性客流的出现。通常来说,地铁车站的客流量在线网发展的不同时期也是不断发展的,需要车站根据周边环境的变化,合理的调整车站的客流组织。
        2.车站候车空间
        地铁车站的候车空间可以分为出入口及通道、站厅、站台三个部分,是客流在车站内活动的主要场所。在地铁设计阶段,设计人员应就站点周边规划、居民分布情况、居民出行特征等问题进行考察及资料收集,综合各方面情况考虑车站候车空间,细化候车空间设计。出入口及通道是进出地铁车站的通道式建筑物。大小和数量在地铁设计阶段根据车站的预测客流量的多少和方向确定。出入口及通道是乘客进站出站的密集之处,一般车站根据进出站流线设置引导标识,减少流线交叉,避免客流冲突。站厅具备售检票、安检及其他设施相关功能,主要作为疏散乘客或引导乘客换乘的空间。进出站闸机及围栏将站厅分为付费区、非付费区两部分,也将进站乘客和出站乘客区分开。
        3.车站通过能力
        除地铁车站的候车空间外,车站的通过能力也是影响客流组织的因素之一。车站通过能力包括通道通过能力、乘降设备通过能力、检票设备通过能力及列车输送能力。正常情况下,地铁车站通过能力较弱的地方就是车站出入口通道、乘降设备。通道需要依据客流流量和区域远期规划进行设计。乘降设备主要包括电梯、楼梯以及自动扶梯等,其对乘客的流动速度具有重要的影响。目前,很多城市的地铁车站设计中,自动扶梯协助乘客乘降成为主要趋势。检票设备影响客流进站速度,合理控制检票设备能够确保客流有序,起到及时疏导的作用,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三、地铁车站大客流对应措施
        组织方案是客流组织工作实施的指导文件。首先,地铁站内管理人员应根据本站的不同时间客流量的情况,制定出详细的客流组织方案,尤其是节假日期间客流量加大时更需要具体的客流组织方案。其次,由地铁值班站长负责组织运行以及调度等工作。其他工作人员应明确各岗位职责,将保证乘客安全作为主要工作原则。
        1.提前做好客流组织方案
        为确保车站运营生产安全,为乘客提供优质高效的地铁服务,根据不同情况下的预测客流,编制车站客运组织方案,明确不同情况下的各岗位人员应对措施,并组织员工学习、演练,是十分有必要的。其次,为满足车站实际工作的需要,还需根据大客流车站的需求,做好大客流时人员的支援及调配,确保车站备品充足,提前增加车站引导标识,充分发挥指引的功效,使得客流按照正确的指引方向流动。再次,与车站实际情况相结合,做好隔离设施。在空间允许的情况下,设置“S型”、“回型”铁马布局,延缓乘客进入站台/站厅的速度。根据进出站乘客集中时的情况,设置缓冲空间,适当调整闸机方向,做好安全宣传,引导乘客排队候车、有序出站,避免客流交叉。最后,车站工作人员要做好现场管理,发现车站关键部位即将超过预警线时,负责人需及时、果断控制,对拥挤的客流进行及时干预,防止出现拥堵。
        2.突发性客流组织
        突发大客流是指受地铁车站周边大型活动或地铁出现应急事件等情况影响,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客流,对车站客流秩序造成较大的冲击。启动条件:当发生大客流,或由于站厅、站台设备设施故障,导致车站输送能力下降,客流无法缓解且逐步增大,则启动相应的客流控制措施。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车站站厅付费区面积较小,在付费区内进行客流控制不明显,且会增加工作冗余,故直接从二级客流控制开始启动,当站台乘客候车达到站台面积的2/3时,车站启动二级客流控制。当站厅非付费区的乘客达到非付费区面积的2/3时,车站执行一级客流控制,一级客流控制相对需要更多的人手、公安等在现场进行控制,加强乘客的引导和宣传工作。其次,线网控制时,主控站上报控制中心申请启动线控,控制中心根据线控、网控分级方案向辅控站发布命令。辅控站接到命令后,根据本站情况实施客流控制,将进站客流限制在规定数值内。
        3.特殊情况客流组织
        如遇到特殊情况,可以采取限流措施。可以设置单进或单出的出入口,防止大客流形成对冲,从而出现疏导困难等情况。如果车站内部的客流量严重超过列车的承载能力时,地铁站内工作人员应及时在闸机口限流,掌握核心地区的乘客候车数量,防止因大量乘客涌入候车区造成拥挤的情况。这样不仅不利于列车的运行效率,还极有可能引起踩踏事件等,因此,应将站内的候车人数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4.节假日常态化客流控制
        在大型节假日,部分车站周边有公园、大型商圈、客运枢纽,会导致这些站点的客流较大,客流趋向性明显,车站不断总结客流规律,制定大客流控制措施,提前进行信息宣传,请市民做好准备,避免高峰期出行。同时根据三级客流控制措施,做好车站各区域客流控制,将进站客流限制在安全数值内。
        结束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的地铁交通运输得到了蓬勃发展,城市地铁运输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因其方便快速的运输方式受到了市民的青睐。在地铁运营过程中,车站客流组织是关键性环节,关系到地铁车站的运营效率以及市民的出行质量。因此,地铁车站客流组织应根据相应的组织原则,将安全放在首位。同时分析影响地铁客流组织的相关因素,从检票售票速度以及车站内外的客流数量等综合分析,合理引导乘客有序乘车,防止出现安全事故,提高地铁的运营效率,提升乘客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蔡益.地铁车站客流组织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6(30):265.
        [2]张海燕.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管理[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