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3期   作者:张晋莲
[导读]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在开展过程中除了要夯实教育基础、积极创新教育模式之外,还要结合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特点,根据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要,构建协同创新的教育体系,使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在开展的全面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方面得到全面提升,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力的方法支持和经验保证,解决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在开展中存在的方法不足和教育体系不完善的现象。
        甘肃卫生职业学院  甘肃兰州  730207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在开展过程中除了要夯实教育基础、积极创新教育模式之外,还要结合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特点,根据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要,构建协同创新的教育体系,使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在开展的全面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方面得到全面提升,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力的方法支持和经验保证,解决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在开展中存在的方法不足和教育体系不完善的现象。因此,了解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特点,并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学,是现阶段大学教育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
        1高职院校思政课堂教学突出问题分析
        1.1 思政课堂教学方式手段单一
        通过对高职院校思政课堂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职业院校的思政课堂教学倾向性理论教学,课本式传授为主,缺乏亮点特色,缺少吸引力,容易导致引起学生的厌恶感。当前思政课主要任务是灌输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为指导。培养学生的三观教育,经过调查发现,高职院校的学生课余时间相对充足,学生大部分的时间用在打游戏、泡网吧上面,学校的思政教育仅限于课堂教育传授,对时间、地点有较强的局限性,思想政治教育只能在理论课堂得到体现和教育,整个校园思政教育缺乏一定的氛围。新时代背景下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方式,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单调无味,教学模式枯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听”的授课方式,从而引起学生在课堂中思想不集中,注意力低下,长期以往产生课堂厌恶感和厌倦感,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学习主动性差等现象。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思想课堂教育借助新媒体、新形势下手段进行手段和教学资源相互整合,抓住互联网新技术便捷手段,将互联网新技术和网络宣传教育平台融进高职院校思政课堂的教育全过程,达到吸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
        1.2 思政课堂教育意识氛围淡薄
        在高职院校传统的思政课堂教学过程中,思政教师教授的内容仅限于社会普遍的思政课堂教育,普遍采用PPT讲解,思政课堂的理论教授知识相对繁琐零散,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认知层面和接触新的知识,但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互动缺乏,课堂思政教育的意识和氛围较低,针对国家时政信息和新政策、新思想没有及时灌输讲解,没有很好地体现思政课堂与国家时事政治相结合的特色,多数情况下更多表现在老师单纯地教学,而无法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思政教育爱国的氛围和持久性。学生对于传统的课堂思想理论教育缺乏兴趣,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时政信息相对较少,长期如此造成对思想理论课意识淡薄、教学氛围缺乏。
        1.3 思政课堂教育教学体系不健全
        高职院校思政课堂在大部分院校课程安排在30课时左右,考核方式主要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试卷成绩相结合,课程考试形式简单,不能很好地体现思政教育的效果性和价值性。在调查的高职院校发现,思政课在大部分归属性质设为必修课,每位学生必学课程之一,但是考核方式缺乏新意、缺乏统一标准和全面性,导致学生产生“纸上功夫”的形式进行学习,传统的思政课堂教育评估与考核机制单一,缺乏系统性和过程性,方式僵化,制度缺失,虽然偏重于课堂教学,但是缺乏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和扩展知识的学习。在新时代网络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载体建设制度比较滞后,其内容多为生搬硬套,缺乏新意和完整的考核体系,结果导致众多学生缺失兴趣。


        2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改革路径、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2.1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在当前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主要教育内容,不但能够让学生了解社会主流价值观,同时还能够避免学生形成不正确的价值观,对倡导和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推进高校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应当认识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应当在思想政治教育开展过程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建立健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提高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2鼓励学生树立正确信念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能够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信念,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态度面对生活和学习,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信念不足和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偏差的问题,也能够在学校内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对推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和提高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否完善,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和成效。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是实践教育的承担者和实施者,所以,加强实践育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质量,打造一批综合素质高的实践育人教师队伍迫在眉睫。目前我校思政专职教师共23名,现有专职教师8人,兼职教师15余名,兼职教师除了担任思政课程之外,自身多为行政领导岗位,平时工作繁忙。这支专兼职共同构成的思政教书队伍,承担全校学生的思政理论课教学工作。师资不足,且年轻教师居多,社会经验不足。因此,要想更好地完成党和国家、学校交给的任务,就需要保障师资人员的充足性,同时要提供年轻教师不断进修的机会,制定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教师队伍建设的远期规划和近期规划,让思政队伍不断成长起来。为了保障教师队伍的水平,应该在制度上对教师指导学生实践进行激励和监督。通过前期调研,部分同学提出,在实践过程中,缺乏教师的持续、有效的指导,因此学校可以从制度上作出规定,将教师指导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的能力和态度做出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职称评定、评优评先挂钩。以制度为抓手,进而提升教师指导学生实践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4积极利用新媒体技术
        (1)利用新媒体,构建新的教育体系新媒体的出现给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机遇,利用新媒体构建新的教育体系,不但能够提升教学先进性,同时也能够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有效开展。应当积极应用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新媒体,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吸引学生参与,改变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枯燥呆板的形式,使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方式和教学手段更新颖,解决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手段不足和针对性不强的问题。
        (2)发挥新媒体优势,吸引大学生参与新媒体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根据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特点和具体需求,在教学中应用新媒体手段,能够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吸引大学生关注并引导大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利用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成为具有一定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进一步推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
        3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急需转变教育思路,不但要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优化,同时还要在教学理念、教学工具上进行创新,最重要的是,要形成协同教育机制,以获得更多的支持,包括在理念方法、教学手段、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等方面获得支持,提高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质量,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保证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达到预期目标,推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德勤,侯保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创新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02):143-147.
        [2]李春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殊性及对应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
        [3]王飞.“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及其实施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8(4):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