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优化技术应用

发表时间:2020/12/7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7月20期   作者:龚章权、郑文涛、王伟、程亮
[导读]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推动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也带动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升,当前,在放开二胎政策之后,我国又面临新一轮的人口增长压力,这也使得建筑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之中也在不断增加层数。
        龚章权、郑文涛、王伟、程亮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湖南   长沙 410000
        摘要: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推动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也带动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升,当前,在放开二胎政策之后,我国又面临新一轮的人口增长压力,这也使得建筑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之中也在不断增加层数。而这些建筑设计施工的基础都是要增加建筑主体结构的稳定性。所以还需要从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的技术入手,不断对技术进行更新和完善,以满足当下对于建筑建设的要求。另外针对于相应的建筑建设人才团队,也需要不断培养,了解多方面的问题。总体而言,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的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关键词: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技术;应用
        引言
        高层主体结构工程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无论是钢筋绑扎和模板安装,还是混凝土浇筑,均有很多方法与要求。且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关乎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长沙未来城A25项目酒店项目由1栋25层酒店、1栋38层公寓、4层裙房及2层地下室组成,裙房和地下室为框架结构,酒店和公寓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高度分别为99.90m和144.35m。本文结合长沙未来城A25酒店项目主体结构工程的施工过程,对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优化技术应用进行浅要分析。
        1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易出现的问题
        在建筑主体结构工程的建设过程之中,最为主要的一项问题就是会出现施工的裂缝问题。相应的裂缝问题如果没有及时得到解决,或者不提前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会给整个建筑工程的建设带来一定的损失,甚至会影响建筑工程整体的质量,为后期的使用带来隐患。
        具体引起施工裂缝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就是在建筑建设的过程之中使用原料的问题。建筑工程建设使用的最为主要的原料就是混凝土。但是不同时期随着环境之中气候条件的不同,比如空气湿度、温度、降雨量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所以在前期进行混凝土配置的时候,对于各个原料的比例都需要进行细致把控,而且还要考虑到后期的气候因素。另外由于水泥混凝土原料占整个建筑工程建设成本最为主要的一个部分,而且作为建筑建设整体之中的绝大部分原料其质量也决定了建筑工程本身的质量,所以对水泥混凝土的采购,运输以及后期的贮存都需要格外谨慎。第二个因素就是环境因素的骤变。相应的勘测人员以及设计施工人员在前期往往会对施工现场进行较为细致地勘察,但是对于突变的天气状况也很难进行预测。比如气温骤升或者骤降,这些都会给已经建成的建筑主体结构带来一定程度的损伤,有的时候就会产生裂缝,影响建筑整体的质量。有的时候甚至还会伤及建筑自身的钢筋混凝土。所以针对于此类问题,需要提前进行相应预防措施的整治,在出现问题的第一时间及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第三个方面就是在具体施工的过程之中相应施工人员的操作问题。尤其是在当下建筑工程多样化程度不断加深的情况下,在建筑主体结构工程的建设过程之中,很多时候需要运用到新型技术。这也就对建筑建设的工人提出了新的要求,很多工人在使用新技术的时候,往往不具备相应的经验,可能就会产生非常多的操作失误,这些也都会使得建筑主体结构出现各种问题,有的时候也会出现裂缝,影响建筑整体的质量。
        2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优化技术应用
        2.1核心筒施工
        高层建筑施工中。核心筒通常先行施工,因此该部分施工最为关键且困难,首先需解决高空作业面及防护问题,其次还需解决人员运输、材料运输和堆放、混凝土泵送、塔吊附着爬升等问题。核心筒施工进度决定了后续几条流水线的对应进度。对于高空作业面的问题,核心筒在施工过程中往往会依托专用模架系统,模架系统需具备稳定,自爬升、轻便等特点,同时需集成堆料平台、混凝土布料机、大模板系统,使施工人员能安全、便捷地在该模架内进行钢筋绑扎、模板安装及混凝土浇筑工作。对于人员运输的问题,需先行在核心筒内设置筒内电梯,电梯通往模架平台,解决在筒内楼梯和走道板未形成时,人员的运输问题。

塔吊可采用外挂式塔吊,塔吊附着于核心筒侧壁剪力墙,可随模架系统爬升实现自爬升,用于材料的垂直运输。
        2.2高层框架结构的施工方案
        随着高层建筑的数量不断增加,我们在进行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需要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这个环节是十分重要的,可以满足人们躲避突发灾难的需求。对于高层框架结构的施工中,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一是要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施工,还要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同时施工材料的选择也很重要,尤其是板、梁以及柱等重要环节的施工质量,目前,我们经常使用现场浇筑的方法,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将施工工艺与施工环境进行有机结合,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不会对高层建筑造成影响,并且现场浇筑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所在并进行及时的补救,避免造成严重的质量问题。可以和混凝土施工工序紧密相连,使得整体施工更加连贯。
        2.3主体结构钢筋施工技术
        首先就是前期对于钢筋的检查,哪怕在运输到施工场地进行最后一轮验收,也需要对钢筋质量进行检测,如果发现相应的钢筋无法达到建筑建设的要求或者是采购的标准,仍旧需要将问题上报,对现场的钢筋进行更换,并且联系供货方。另外在钢筋的运输和贮存过程之中,也需要保证钢筋本身不会受到损害,这样才能为后期建筑的建设打下基础。并且在钢筋搭制骨架的过程之中,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对现场的情况进行仿真模拟设计,再进行虚拟的运算。这样也可以通过建模运算来了解现场的情况,让相应的管理者能够对现场进行全局把控,并且能够及时了解到各个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和隐患。
        2.4结构整体分析
        根据JGJ7—2010《空间网格结构技术规程》中4.1.6条规定,在空间网格结构分析时,应考虑上部网格结构与下部支承结构的相互影响,且将上、下结构整体分析,真实反映结构的实际受力情况和地震反应情况,整体计算模型结构阻尼比取0.035。
        2.5主体结构的检查
        为了保障建设项目的安全性,一定要对其主体结构进行详细的检测。在建筑行业当中,经常使用的测试方法为:施工人员在混凝土进行浇筑的过程中,随机地抽取一块混凝土进行检测,在28天之后送至实验室实施再次测试,其属于实施综合评估中的一种比较重要的依据。
        在建筑行业的实际施工当中,存在非常多的问题,比如:建筑业的管理体系不够完善,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存在差异,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偷工减料等行为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会对建筑项目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在建设项目当中,建筑材料占据基础性的位置,因此一定要对建筑材料进行严格的控制。近年来,建筑材料质量方面不达标而造成非常多工程事故出现,损失非常惨重,对人们的生命安全形成较大的威胁。在之前建筑主体结构的检查过程中,往往对建筑材料以及建筑的整体质量非常重视,将其视为检查当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但是,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在对建筑材料实施检测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比较混乱的情况,这样一来就没办法在建筑工地上完成对建筑材料直接及有效的检查,最终导致建筑当中存在不达标的建筑材料。在市场当中,非常多的建材处于不达标、不合格状态,仅仅凭借检测结果无法保障所有的建材都有较好的质量。因此,建筑材料的质量以及建筑实体的质量存在非常大的差异,这一点对工程事故的发生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
        结语
        总之,要充分掌握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的核心要点,是建筑工程质量保障的关键因素。为了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要加大对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的研究力度,针对存在的技术问题和难点,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
        参考文献
        [1]董震.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方法浅析[J].房地产导刊,2015(10):191-191.
        [2]陈文河,李蒸杰.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方法浅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01):194-1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