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跃奇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1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网络在给人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一些消极影响。大学生作为网络利用率较高的人群之一,受到网络安全威胁的机率也较高。本文分析了高校大学生使用网络存在的安全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 网络安全问题 对策
引言
网络与人们的联系日益紧密,高校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也日益加深。互联网的使用为大学生的知识涉猎提供了方便,对大学生拓宽视野、优化思维方式起着积极有效的影响。但是,互联网在给大学生生活、学习提供方便的同时,也给高校大学生自身安全带来了一系列的威胁。
一、高校大学生使用网络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
当前,随着网络数据化时代的不断发展,大学生作为网民的特殊群体,伴随网络时代发展而出现的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已经不单单是个人问题,而是变成令社会关注的家庭问题和社会问题。大学生网络成瘾主要有网络游戏成瘾、网络消费成瘾及网络社交成瘾。网络成瘾对家庭和社会造成的后果及其严重,大学生沉迷于网络,往往会造成身体损伤、心理受损、学业荒废等问题。
(2)大学生网络失德问题
由于网络的匿名性、便利性及逃避性特点,网络虚拟环境中交流的匿名性为大学生控制言语表达内容、口吻提供了方便。便利性使得大学生可以随时参与一些社交论坛的互动,而逃避性体现在一些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不敢表达的内容,在网络虚拟社会中可尽情发泄。由于网络这3个特点,这就为大学生在网络使用污秽用
语、考试利用网络进行作弊以及任意抄袭他人学术成果等网络失德问题带来便利与纵容。
(3)大学生网络犯罪问题
当前,互联网金融、各类社交网络已经深入到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校园中随处可见大学生网络购物、网络直播、网络兼职、网络交友、刷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现象。互联网金融与网络社交工具在为大学生提供便利的同时,也成为一些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工具。网络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心理健康及道德意识易造成不良影响,互联网里面的暴力、色情、拜金以及犯罪等不良信息更是会弱化大学生的道德意识,造成大学生人格弱化以及责任感缺失,走上犯罪的道路。大学生网络犯罪问题体现在大学生网络涉黄、网络涉毒、网络涉暴、网络诈骗以及网络制造传播谣言等几方面。
二、造成大学生网络安全问题的原因
(1)高校缺乏系统的网络安全教育
缺乏网络安全相关管理机制。当前网络作为大数据化时代中传播信息的工具,网络已经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生存方式及行为方式,因
此对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也应该由单一的线下教育到兼顾线上与线下的教育。然而现实情况中,当前高校没有设置专门的网络安全教育必修或选修课程,基本上是靠辅导员通过
班会进行安全教育。相关网络安全法律法规教育机制的不完善,缺乏对大学生网络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教育,学生在网络方面上不懂法的现象普遍。
(2)现在的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薄弱
个人隐私保护意识和防诈骗意识比较薄弱,网络信息识别能力较差。由于无线网络的覆盖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现在的大学生通过智能手机、iPad上的各种软件能随时随地和网络世界连接。为了获取更多的关注量,很多大学生将自己的个人信息和照片晒存微博、微信朋方圈卜。另外一些社交软件和购物软件都需要注册者提供真实的信息,大学生的个人信息也因此被泄露。网络上鱼龙混杂,隔着电脑屏幕,很难分清网络对面的人是好是坏。
大学生对和自己聊得来的人有很强的信任度,不仅告诉了对方自己的真实信息,有些甚至还发展成为网恋,对这些网友的防范意识很低,易上当受骗。另外,受到网络上不法分子的影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主义等不良思潮冲击着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产生失衡。
(3)大学生网络安全课程考核体系不够完善
大学生网络安全课程与我们所学的其他课程比如语文或高数等不同,他没有一个较好的考试方式,所以老师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掌握比较难以考核。很多老师对于合理考核的方式无从着手,同时考核的内容也不容易设定。因此,缺乏系统完善的考核体系对教师的日常教学带来很多影响,老师无法掌握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导致教师无法明确教学重点和目标,最终会导致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课程无法取得很好的实效。
三、提升大学生网络安全的对策
(1)加强网络安全教育
高校思政工作者要深刻认识到移动互联网时代正确开展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正视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特点,改变被动应对的思维方式,提升网络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开设大学生网络技能培训课程,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重视网络安全对个人的重要意义,扩大大学生网络技能知识面,从而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网络自我防护能力;在日常网络安全教育中强化道德色彩,督促全体学生端正心态,不贪图小便宜,在遭遇网络诈骗时保持镇定,冷静应对,及时求助。(2)健全大学生网络安全的监管机制。在构建基础的网络安全监督机制的基础上,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人力时时更新网络安全监督机制,跟上互联网的发展速度。首先,成立专门的网络安全监管小组,组织教师、辅导员和优秀学生干部进行网络安全知识培训,提高他们应对网络安全问题的素质,切实发挥他们在网络安全监管中的作用。然后,加強高校与当地公安机构的合作,发挥公安机构的法律监管作用。高校可以通过请专门的公安人员在学生中进行网络安全教育,形成从高校到公安机构的安全防护网,加大对网络犯罪事件的应变能力。
(3)培养大学生自身网络安全意识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增强大学生与外界的交流,获取自身所学知识的同时,也是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罪魁祸首,是网络犯罪的主要工具。面对网络对大学生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首要的就是应该培养大学生”预防为主”的网络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科学合理利用网络,秉着扬长弃短的态度对待网络,取其精华去其糟巧,积极开展“健康上网、绿色上网”,让网络的使用在大学校园中回归其本义,为大学生健康生活学习服务。
(4)培养大学生网络道德意识
作为一种新时代媒体工具,网络的出现在不知不觉改变我们生产方式及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对我们的曾经的道德观进行潜移默化的改变。每个人的道德认识及道德水平都是通过后天的社会实践而习得的,网络道德也是于此。因此培养大学生网络道德意识至关重要。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意识的培养,促使大学生在正常网络使用中能够从他律走向自律,能够正确处理网络道德中存在的问题,使大学生道德水平积极升华。
参考文献:
[1]赖启财.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2).
[2]郭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7,(4).
[3]崔金玲.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8(33):66-67.
[4]卢伟.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现状与对策研究[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03):139-140.
作者简介:曾跃奇(1964-1),男,广西省南宁市人,现就职于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人工智能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