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文英
贵阳市观山湖区温水小学
摘要:随着新课改工作的落实和开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对于数学这一门课程而言,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就体现在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上。但是笔者了解,目前仍然有很多数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之中并没有刻意的去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培养,这严重的影响着学生日后的数学课程的学习。基于此,本文通过先阐述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以及探究逻辑思维的相关方法,再探究当下小学数学在教学中存在的现象,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相应的措施,希望能够给相关的数学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大家都知道,数学课程是一门相对理性的学科,其抽象化的程度非常高且答案具有唯一性。因此,我们可以说在小学三大基础性学科之中,数学学科对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是最高的,所以,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为此,这就要求相关的数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之中要展现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独立的去对问题进行思考,这样就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
1逻辑思维对于学生的重要性
对于这一阶段的数学教学而言,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最大限度的去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而且还能对于学生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莫大的帮助。那么小学数学教师怎么样才能实现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呢?其实培养的过程很简单。数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去结合学生的兴趣,通过创设游戏情境的方式,使得学生能够通过游戏进行学习,当学生在游戏中遇到一些难以解答的题目时,由于受到游戏兴趣的影响,学生就会主动积极的去对这一些问题进行思考,在潜移默化之中达到了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当学生有了一个好的逻辑思维能力,那么就能为其在理科类课程的学习上打下坚实的基础。
2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
2.1推理演绎的方法
在利用这一种方法来对数学题目进行讲解时,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要从最基础的理论知识来进行演绎推理得到一些个别性强的结论,从而实现对数学题目的推理。一般来说,推理演绎主要采用三段法来进行的。通过三段法来对数学题目的推理演绎能够方便学生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的同时,实现了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需求。
2.2归纳推理的方法
该方法主要是应用在寻找数学题目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对数学题目的归纳推理,能够保证学生在解答数学题目的过程之中找到更加便捷的解题思路。这种方法只需要通过一个小小的知识点内容就能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使得学生在解题过程之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点内容。
2.3实验的方法
对于现阶段的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而言,实验法的使用是最少的一种教学方法。因为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之中,数学教师的侧重点在于理论内容的教学,弱化甚至忽略学生实验教学的内容。数学的实验教学的主要特点在于整体的反复性和管理性,确保学生能够实验过程之中所使用到的知识内容应用到实验的过程之中去,从而实现学生解题能力水平和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
2.4比较研究的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对两个类似或者不同的对象来进行比较,这样就可以让学生知道这两个对象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实现对新知识内容的获取。例如:数学教师在讲解负数这一知识点内容的时候,由于负数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之中并不常见,学生在理解起这一抽象的知识点内容时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困难,这时数学教师可以引进温度这一概念来让学生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区别,从而提高学生对这一知识点内容的理解。
3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所存在的不足
要想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升,这就要求相关的数学教师要积极的去转变自己的教学思维。据笔者了解,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之中都存在照本宣科的情况,学生要想掌握和熟悉相关的知识点内容只能通过课后的做大量的习题来实现。这种传统的数学教育思维和教学方式,根本无法有效的去引起学生对数学课程内容的学习兴趣,甚至还有可能引起部分学生对数学这一门课程内容的方案,那就更不用说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了。适当的数学题目的练习能够加深和强化学生对知识点内容的印象,但是若是过多的数学题目的练习就会使学生出现反感和失去信心,这一点在一些数学基础不好的学生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为此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对学生的教学过程之中要注重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实现提高学生数学的综合素质水平的要求。
4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措施
4.1锻炼学生的思维灵活程度
通过锻炼学生的思维灵活程度,能够使得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一定程度上的锻炼,使得学生能够较快的去解决数学问题。在学生面对难题时,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些已经确定好的思路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样学生也不至于没有思路,通过这样的形式不仅能够达到锻炼学生思维的目的,而且还能实现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多个角度去对问题进行分析。
4.2要注意课后作业的梯度性
我们都知道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之中会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差异,所以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作业的时候一定要去注意作业是否存在梯度性。对于一些数学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数学教师可以给他们布置一些相对教难的题目,让学生能够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一些基础不牢固的学生,教师可以给这一部分学生布置一些基础性强的题目,因为如果给他们布置一些难度较高的题目的话,很容易使学生去抄袭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的作用,不仅达不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而且还会导致抄袭作业不良风气的形成。无论是挑战性的题目还是基础性的题目,数学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把握住作业量,不能给学生布置过多或者过少的作业。这样就能将数学作业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实现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目标。
5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很多数学教师并不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导致无法使得学生的数学能力水平得到提升。为此,这就需要相关的数学教师要锻炼学生的思维灵活程度和注意课后作业的梯度性,这样才能实现对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戴巧凤.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7
[2] 张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小学科学:教师,2018: 165-165.
[3] 许红梅[1].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小学科学:教师,201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