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美林
国网四川射洪市供电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省 遂宁市 射洪市 629200
摘要:随着经济和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输电运检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它直接影响着输电质量,相关人员需高度重视它的应用效果。文章简要分析了输电运检技术的应用摘要,并介绍了输电智慧运检管理系统应用技术。
关键字:输电运检;输电智慧运检
1.输电运检新技术的应用作用分析
1.1提高了输电变的可靠性,减少了停电率
输电运检新技术的应用,使得输变电可以在计算机等高科技仪器的帮助下进行,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输电效率,并且确保输变电系统正常工作,加大了输变电的可靠性。当输变电程序得到保障之后,电力系统就可以正常工作,从而减少了停电的可能性,为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1.2有利于电力系统的安全
事实上,随着输电运检新技术在输电线路运检工作中的引入,其最终会促进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事实上,输电运检新技术在正常的运行过程中结合了多项科学技术,基于此,就使得工作人员在实际的作业过程中能够借助电子屏幕对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观察。不仅如此,输电运检新技术在输电线路运检应用还会反映出输电线路在运行过中出现的烧损、老化等现象,继而帮助工作人员对相关问题进行解决。这一优势的出现,就极大的减少了维修时间以及维修人员的使用,从而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1.3提升智能化管理水平
输电运检新技术的应用,提高其智能化水平不仅是管理工作的核心,同时也对管理水平的提升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具体工作中,电力系统工作人员需要对输电线路日常运行及管理情况给予充分的重视,并对运行人员记录的线路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和整合,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来安排检修人员进行具体检修。另外,在具体管理工作中,还要重视对输电运检新技术的应用有效运用,以此来有效的提高输电线路工作的质量,尽可能的确保信息传递环节的减少,以最少的维修时间来保证输电线路运行和检修工作效率的提高,从而实现输电线路运检一体管理的可靠性和精确性,为输电线路运检一体化智能化水平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2.输电智慧运检管理系统应用技术
2.1功能概述
(1)对输电设备巡线任务的科学制定,及任务分配实施工作流程的规范化管理与闭环管理。
(2)根据巡视周期、巡视内容、巡视标准等的不同,对线路巡视进行分类、归纳、查询等,以便实现智能化作业及灵活化管理。
(3)实现设备缺陷的闭环管理。一旦发现设备故障,即相关人员立即上报、审定,然后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直至验收合格。设备缺陷性质不同,其管理流程也不同,工作人员需对每一巡检项目进行记录,生成缺陷报表及缺陷处理单。
(4)实现智能化提醒。借助智能化设备对巡检设备进行快速定位,提醒巡检人员杆塔的距离、方向及设备存在的缺陷与隐患。
(5)实现设备巡检数据信息的查询、统计、分析及决策等功能。
(6)实现巡视记录、缺陷管理、设备台账与生产管理信息系统数据的同步。
2.2输电智慧运检管理系统应用
2.2.1移动智能巡检终端
(1)移动作业终端
移动智能巡检终端是一种基于平台的智能线路运维管理系统,利用技术与模块可在网络环境下实现精确定位。巡检人员需在巡视前一日登录手机应用,输入巡视任务执行人、选定对应任务类型、设定任务起始时间,即可查看到对应线路的巡视轨迹与巡视记录,待到达规定巡视时间后系统将自动提醒巡视任务开始;巡检人员在到达线路杆塔位置后,需在系统中选取线路本体、附属设施、通道环境等巡视内容,对照线路具体部位的标准化图片进行缺陷信息的填写,便于后续随时调阅设备的缺陷信息,并将其同步至软件系统中存储;通常不同杆塔的线路存在个体差异,对此需在检查某一杆塔时点击其余杆塔,获取到杆塔的前后档距、呼高等参数,并进行线路周边物体距离的记录;巡检人员还可利用 GPS 定位导航实现不同杆塔标准坐标与地图的有机关联,用于绘制、上传实时行走路线,寻求最优行走路线,实现巡视路径的实时查看与导航。
(2)后台监管客户端
由管理员利用后台客户端查询巡视任务完成度、线路具体缺陷状况并下达新的巡视任务,结合巡视人员的行走路线筛选最优路径,实现新增树障的动态更新,并将数据分析报告进行导出,以此为巡视任务分配提供参考依据。
(3)服务器
由服务器负责接收 GPS 定位信息,对照数据库实现对相应塔杆设备巡视状况的完整记录,与缺陷库信息进行对比、划定具体危险等级,将监管客户端下达的任务命令上传至移动智能终端处,并实现对巡视到位情况的扫描与发送,接收管理人员的命令,进而选取数据库中的信息实现动态更新。
2.2.2无人机巡检技术
无人机巡检技术具有易于操纵、适应性强、价格经济等性能优势,为高压架空线路设备的精细化巡视创造了良好条件,有效减轻电力作业风险,提高线路智能巡检效率。以某 220kV 输电线路巡检项目为例,该供电局采用多架无人机设备,依照预先规划好的路径开展自动巡检工作,并实现机体起飞、升降与转向等操纵的自动化管理,巡检人员只需通过查看实时拍摄回传的巡线影像即可完成巡检工作,仅耗时即可完成一基双回路杆塔的巡检工作,其巡检效率较人工操纵模式可提高。再以某 220kV 同塔双回线路巡检项目为例,该供电企业采用一架四旋翼无人机设备,在输电运检室配备无人机操作手,借助人机协同巡检模式实现设备缺陷隐患的近距离拍摄与影像数据的实时、高清晰度传输,有效排除巡视的死角与盲区,进一步提高线路智能巡检质量。
2.2.3穿越越障巡检机器人
(1)系统组成
穿越越障巡检机器人系统呈分布式结构,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其一是终端层,包含本体机械结构、太阳能充电基站、地线道路改造结构,为机器人在巡检过程中的越障创设了良好的前提,并且在机器人电量不足时可自动移动到太阳能充电基站进行电能补给;其二是基站层,主要为地面控制基站,用于发送指令、接收状态信息、视频监控等;其三是通信层,主要由无线网络移动站、无线路由器组成,用于提供数据传输服务。
(2)在线补给电能
巡检机器人在输电线路上长时间、远距离运行需要定期获取电能补给,因此将太阳能充电基站建立在杆塔上,将太阳能板安装在杆塔顶端、利用蓄电池存储电能,待机器人运行至杆塔附近且检测到自身电量不足时,即可利用充电对接装置进行充电。在充电对接装置的设计上,其内部呈现为弹性楔形结构,利用弹簧、弹性簧片等实现充电头、充电座之间的可靠接触,巡检机器人可用其头部位置安装的霍尔传感器进行信号检测与识别,以此实现与充电对接装置的成功对接,进入到充电模式中。
(3)自主运行控制
将输电线路的杆塔类型、杆塔间距等结构参数格式化后存储至数据库内,在巡检机器人运行时只需为其提供起止杆塔的位置,即可实现机器人巡检路径的自动规划,并生成障碍物列表信息。同时,该巡检机器人设有自动往返功能,符合输电线路的单向延伸需求,只需向其传达参数信息即可实现全局自主控制。该巡检机器人的整体运行流程为:首先令机器人上线,由地面基站生成机器人巡检规划,向其传输起止杆塔、返回杆塔等巡检参数;待机器人接收到参数信息后,基于线路数据库进行自动匹配、生成障碍物列表,并自动完成过障规划的编制与存储;待机器人正式巡检运行时,从数据库中调取过障规划,即可实现机器人的自主行走、过障,并将生成的日志存储至数据库中,供机器人进行自主恢复、离线分析。将该巡检机器人应用于某全长为 20km 的 220kV 输电线路中,将整体输电线路划分为 10 个线路段,采用 2 台工作基站进行机器人在不同线路段工作状态的交替监控,仅耗时 4h 即完成整体巡检工作,且成功寻找到线路存在的压接管弯曲变形、相线塔头螺栓缺失、防振锤表面老化锈蚀等安全隐患,实现了无盲区巡检的作业目标。
2.2.4GIS+GPS 智能巡检导航系统
采用 GIS 技术完成基础数据建库,生成涵盖杆塔经纬度坐标、基础数据、线路等信息的 GIS 图层,在可视化区域变化的情况下可自动重新加载,提高图层数据显示速度。同时采用 GPS 技术建立巡检导航、巡检定位子系统,标注巡检路标点地图,当在终端输入杆塔编号后即可获取到对应杆塔在地图上的位置、生成巡检路径,还可实现人员位置分布状态的定时定位,利用电子地图即可查询到工作人员所处的位置点。当智能巡检导航系统进入到工作模式后,由巡检人员完成工作时间的自定义,系统自动开启数据网络与 GPS 模块,保障定位功能的正常运行。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对于人们用电质量具有较大影响。相关人员应当充分应用输电运检技术,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从而让它的发展与时代发展保持同步,促使输电运检技术在新时代背景下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利用输电运检新技术也能有效保证电力系
统的正常运行,促进电力企业的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淑宏, 何国辉. 试析状态检修技术在220kV 输电线路运检中的应用[J]. 低碳世界,2017(35):79-80.
[2]向华.解析电力系统输电运检管理现状及优化管理策略[J].信息记录材料,2017,18(12):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