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37292419730704XXXX
摘要:土地执法是利用遥感技术等对地观测技术,对某一地区某个时间段内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进行监测检查的过程。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时,土地执法检查中已经开始利用卫星遥感影像对土地进行动态监测,利用遥感技术对研究区进行分类研究,可以及时准确地获取土地利用状况及变化情况。对遥感图像进行分类是遥感数字图像处理中重要的一环,分类精度的高低将直接影响输出的结果,同时对执法部门的监察工作产生影响。
关键词:卫星遥感技术;土地资源;应用
引言
随着航天技术发展和一系列遥感卫星的成功发射,我国取得了大量卫星遥感数据,且遥感技术已应用于我国多个重点领域。土地资源属于不可再生的资源,在当前自然资源部发布《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总体方案》的背景下,也是自然资源调查中重点调查对象之一。但是我国可利用土地资源非常紧缺,需要对其进行科学的规划与设计,实现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和城镇空间合理划分。为保证土地资源利用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就必须采用更加先进的卫星遥感技术为所有工作提供数据与技术支持,还应该结合现有的土地测绘技术进行完善和优化。
1 分类方法
(1)监督分类方法。监督分类是一种基于已经确定好的类别样本去识别未知类别的像元方法。在监督分类中,训练样本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分类结果的好坏,因此训练样本的选取至关重要。监督分类是将影像中所有的像元与训练样本进行比对识别,最终把每一个像元划分到与其最相似的样本类别中,从而完成对影像所有像元的分类。(2)面向对象分类方法。面向对象是一种将对象整体作为分析目标,以图像对象作为影像处理单元的分类方法。根据影像的光谱信息和空间信息,结合中心像元与周围地物目标之间的联系和差异,对影像进行多尺度分割,将同质的像元组合成有意义的影像对象,而非单个影像像元,再对对象进行分类研究,从而实现地物类别信息的自动提取。多尺度分割是一种从多尺度角度对影像进行分割的技术,它既能自动生成影像对象,又能将这些对象按照一定的等级结构联接起来,从而使分割结果更加适应真实的情况。分割尺度的大小直接决定了多边形数量和像元数量,分割尺度小的对象层中多边形数量多,小尺度的对象层置于网络结构底部;分割尺度大的对象层中多边形的像元数量多,对象数量则较少,大尺度的对象层置于网络结构顶部。对影像进行多尺度分割后,就形成了对象的多尺度等级体系。
2 土地资源调查工作开展现状
我国的土地资源总量比较大,但是人均占有率非常小。在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高速发展的环境下,各类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之间矛盾日益尖锐。为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就要保证各类土地资源动态化的平衡发展。近几年基于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技术在应用时更加成熟,这项技术在土地资源监测和调查领域的应用,已经开始进入创新和发展的新阶段,而且技术优势较以往更加的明显。对于国土资源调查工作的开展来说,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这项工作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我国在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全国土地调查、各年度土地变更、地理国情普查、地理国情监测等项目,全国各省市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土地资源利用数据库。在进行数据库建设时,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与遥感影像成果,都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应用这项技术开展调查工作时,工作开展方式更加直观、具体,将其与深度学习自动化处理和大数据相结合,可以提高作业效率、挖掘深层数据成果。在进行土地调查信息系统建设时,往期多时相卫星遥感影像成果,在土地资源利用发展趋势分析上直观提供了参考依据。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国土资源调查工作的开展效率,改善了调查工作的质量,降低了作业的成本。
3 卫星遥感技术在土地资源中的具体应用
3.1无人机遥感技术航空摄影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
无人机是一种用无线电遥控或自动控制的不载人飞行器,其体积可大可小,其上可搭载摄像头、遥感设备、微型分光计、雷达等多种设备设施,以完成遥感、航拍等多种工作。
无人机航空摄影是遥感技术在国土空间规划中主要应用的方式之一,即由无人机搭载遥感设备、摄像设备从低空或高空对目标国土空间进行遥感拍摄,向地面信息中心传递目标国土空间数据信息。根据无人机上搭载设备的功能、精确度不同,无人机航空摄影可以直接输出等高线图、地形图、空间三维图、曲面等不同的国土空间数据模型,可以完成地面信息中心指挥人员发出的全方位观察、多角度缩放等指令。无人机航空摄影的适用范围较大,可以用于识别面积较大的住宅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耕地、林地、荒地、湿地、道路,也可以用于识别目标面积较小的人口密集区域,如住宅、道路。从分辨率上来讲,无人机航空摄影的分辨率较高,且误差较小。根据实际使用可知,无人机航空摄影中分辨率为2.5m的影像误差在4.2%左右,分辨率为0.5m的影响误差在0.6%,其精度和准确性都十分优秀,能够承担国土空间规划对遥感成像的精度要求。
3.2土地资源的动态监管
土地利用情况调查也是我国能够合理进行土地规划的重要基础,因此土地管理部门还需要加强对土地利用情况的重视力度。针对土地资源的总量大、变化频率比较快等特点,也就需要做好土地资源的动态监管工作,从而实现良好的土地资源管理效果。在土地利用动态管理过程中,通过遥感技术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能够实现对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在区域可持续性发展条件下,还需要对土地资源稳定性以及土地利用率等因素进行综合性考虑,这也是保障生态系统稳定的关键因素。一般情况下土地资源在利用过程中会受到地理因素以及人为因素等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为了促进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还需要在生态环境监测过程中充分发挥出动态监管的作用,促进土地资源的利用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因为土地资源在使用过程中始终处于变化状态下,如果采用传统的静态调查方式,只能够被动了解土地的使用情况,其采集的地理信息还存在有一定的滞后性,也就难以满足土地利用管理工作的具体需求。通过遥感技术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可以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进行准确有效地掌握,并且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变更情况及时掌握,在对土地利用变化率进行综合性分析和评估基础上,保障各项地理信息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3.3促进土地资源调查方法的变更
传统的土地资源变更调查工作方式,由于遥感技术发展瓶颈,往往比较依赖于野外作业。在开展相关工作的过程中,不仅要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资源,而且工作的时间比较长,会降低调查工作开展的精密度。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现在已经可以利用不同时间段的遥感技术影像资料,对土地利用现状的变化规律进行实时的捕捉,对土地变更情况进行登记和调查。还可以通过多光谱卫星影像对重金属、盐碱地等地表物质变化情况进行范围的判读与圈定。卫星遥感技术通过提供更高分辨率、更多类型、获取周期更短的卫星遥感数据,提高工作开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减少了野外作业的时间。使得数据信息在作业过程中更加的准确,能够对工作中涉及的分权属界限和图斑界限进行合理划分,通过技术的提升与辅助,减少了调查的过程中人为出错与违规操作等现象。为建立内外业并行对疑问图斑及时核查的工作机制提供了技术支撑,降低了工作失误问题的发生概率。
结束语
土地资源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对土地资源进行有效的规划和利用是每一位土地管理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土地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坚决贯彻执行国家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宏观调控有关政策,不断增强自身依法管地、依法用地意识,进一步提高土地管理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明慧群.浅谈测绘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9(12):159-161.
[2]周小吉.关于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9,31(11):74-75.
[3]邵盈鑫,李纯斌,苏桃.无人机遥感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集体经济,2019(35):155-156.
[4]王宗磊.浅谈卫星遥感影像在国土资源管理与调查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9(32):236-237.
[5]吴晓辉,李娜.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利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3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