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 马富民

发表时间:2020/12/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3期   作者:马富民
[导读] 摘要:市政道路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质量病害问题,这些病害现象如果不能及时修复会严重影响车辆行驶舒适度,甚至增加后期道路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新疆有限公司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市政道路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质量病害问题,这些病害现象如果不能及时修复会严重影响车辆行驶舒适度,甚至增加后期道路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文章对道市政道路常见病害进行分析,探讨病害施工处理技术措施。
        关键词:道路;道路病害;病害处理;处理技术
        引言
        由于沥青路面具有造价低、噪音小、行车舒适、维护方便等优越性能,因此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沥青路面在投入使用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产生一些病害,如裂缝、坑槽、车辙等病害。这些道路病害会严重影响行车舒适性与安全性,且如果不及时进行控制与修复,会使病害更加趋于严重,最终导致道路破坏,减少道路使用寿命。因此在道路施工管理过程中,需要严格施工管理和施工监督机制,施工中遇到质量通病,不规范施工,过分抢工期等,必须对其采用更加有效的方式来进行解决,并且在道路的正常使用和日常维护中,要加强管理,确保我国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能够始终保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当中。
        1市政道路工程的常见病害分析
        1.1路面裂缝
        裂缝是沥青路面的常见病害,对道路危害较大,根据裂缝形状可分为纵向裂缝、横向裂缝、网状裂缝(龟裂)及不规则裂缝。
        纵向裂缝:与道路中线大致平行的裂缝,这种裂缝通常由基层、路基沉降,或者新老路搭接接缝质量不足而引起。路基、基层沉降引起的纵向裂缝,通常是间断性的,延伸很长;新老路基搭接引起的裂缝,一般比较长且较为笔直。
        横向裂缝:与道路中线垂直的裂缝,多由路基、基层的反射或路面低温收缩造成;最初易出现在道路两侧,随着车辆行驶及时间推移逐渐形成贯通性裂缝。
        网状裂缝(龟裂):相互交错的裂缝将路面分割成网状的小块,小块尺寸大多小于50cm*50cm,最开始是几条平行的裂缝,随着荷载重复作用次数的增加,裂缝逐渐扩大、增加,形成多边形的、锐角的龟裂状。
        不规则裂缝:裂缝呈不规则形状,将路面分割为不规则小块,小块最长边小于100cm,不规则裂缝主要由面层材料的收缩和温度的周期性变化所导致。
        裂缝如果不能进行及时的处理,会直接导致道路的病害面积增大,加快道路的破坏速度,进而直接影响着道路的使用寿命。
        1.2坑槽
        目前道路施工市场整体运营不佳,施工管理水平不高,作业队伍素质一般等,在进行道路施工的时候,由于各种因素导致道路投入使用后,短时间内产生较多坑槽等,路面坑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病害,目前有很多企业存在赶工期情况,盲目的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质量意识薄弱。而出现偷工减料的行为,以次充好,减少施工工序,结构层施工完毕后养护时间短,养护不规范等。
        对于道路坑槽情况,大多数都是由于路基处理时不够合理,并且路面压实度也比较差,还有未选择合理的填筑方法及温度因素,这些条件都会导致路面坑槽病害的发生。但是,部分情况下这一病害的发生是由于特殊地质未进行处理导致的,具体来说就是土质无法用作路基持力层,在道路工程的填筑作业中未进行换填压实,从而致使这一病害发生。
        1.3车辙问题
        车辙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通病,在车轮荷载的反复作用下,路面出现了无法恢复的永久性变形,严重影响了路面的平整性;此外,沥青混凝土自身缺陷、不良气候也加剧了路面的车辙病害程度。从成因类型方面划分,造成车辙病害的因素主要有车辆荷载、沥青混凝土配合比不当及施工工艺不达标三方面。

由于车辆长期沿着车道线反复行驶,导致路面表面“渠化”现象严重,车轮迹线被压实后与周围路面形成槽道,最终发展为不可恢复的车辙病害;沥青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主要表现为混凝土油石比失衡,过高的油石比严重削弱了沥青混凝土之间的骨料粘附力,在高温和车辆荷载的耦合作用下将出现路面松软变形病害,一旦变形超出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弹性极限,必然导致永久性的车辙病害;压实度不达标是造成车辙病害的主要施工因素,由于局部压实度不达标,在后期车辆荷载反复作用下,沥青混凝土路面被继续压实,后压实破坏了沥青混凝土的原有骨架结构形式,继而诱发车辙病害。
        2市政道路工程病害处理技术措施
        2.1路面裂缝处理
        沥青路面裂缝处理根据缝宽和裂缝形式进行不同的处理方法。
        纵向裂缝的处治方法:
        (1)对于缝宽小于3mm的裂缝可不做处理。
        (2)对于缝宽大于3mm小于5mm的裂缝,可先用缝隙刷清扫干净,再用气泵吹净尘土后,用热沥青或乳化沥青灌缝撒料法封堵。
        (3)如出现啃边、错台且缝宽大于5mm的裂缝,可对裂缝处道路面层进行铣刨(铣刨宽度为裂缝两侧各1m),并对裂缝先行填实;再沿纵缝铺设玻璃纤维格栅,摊铺中面层;然后在中面层上每隔一定距离铺设玻璃纤维格栅,然后再摊铺上面层。
        横向裂缝的处治方法:
        (1)对于基层开裂引起的反射裂缝及沥青混凝土温缩等造成的横向裂缝:缝宽小于3mm的裂缝可不做处理;对于缝宽大于3mm小于5mm的裂缝,可先用缝隙刷清扫干净,再用气泵吹净尘土后,用热沥青或乳化沥青灌缝撒料法封堵。对于缝宽大于5mm的裂缝,可先用缝隙刷清扫干净,用气泵吹净尘土后,采用砂粒式或细粒式热拌沥青混合料填塞密实,再用热熔枪封口。
        (2)对于路基沉降引起的横向裂缝,如出现啃边、错台且缝宽大于5mm的裂缝,则需沿横缝两侧各50-100cm范围内开槽,铣刨上面层,用缝隙刷清扫干净,用气泵吹净尘土后,采用砂粒式或细粒式热拌沥青混合料填塞密实,再用热熔枪封口;再沿横缝铺设玻璃纤维格栅,摊铺上面层。
        网状裂缝及不规则裂缝的处治方法:
        先铣刨沥青面层,视基层的破坏情况处治基层,如破坏严重应重做对应基层,并应设置封层,再进行面层施工。
        2.2道路工程中路基沉陷病害的治理
        对于目前道路工程中路基沉陷的治理,比较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第一,对于由于原路面中的土质柔软而导致的路基沉陷,需要依据路基使情况实现合理的填料更换,并且需要去除原本软层土,以原本路基高度为基础实行夯实。第二,在对路基填料进行选择方面,应当尽可能选择具有较强渗水性的一些填料,不可使用腐殖土,同时,在进行路基的铺筑时应当对排水工作加强注意,避免路面存在积水。第三,对于铺筑方法不合理以及填料不坚实而导致的路基沉陷,需要将原材料及时清楚,而后以沥青重新进行填充,还需要注意控制地下水,以实现路基沉陷的有效治理。
        2.3车辙病害处理
        车辙病害处治常用技术主要有铣刨重铺和微表处两种。铣刨重铺适用于严重车辙病害的处治,属于较为彻底的车辙处治技术,施工前将受车辙病害影响的路面层彻底铣刨,清理铣刨废料后重新摊铺沥青混凝土,摊铺厚度宜略高于原路面,最后压实至与原路面等高状态;微表处技术将小粒径碎石骨料与乳化沥青及各种外加剂充分拌合后直接洒布在车辙表面,在原车辙病害路面表面形成一层较薄的封层,最终达到病害处治的目的。
        结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市政道路施工的时候,需要及时监督施工的实际情况,严格按规范和标准施工,以及当前区域的交通问题与温度差等,确保施工养护到位,强度增长合理。并且再投入使用后须加强对沥青路面病害的认识及防治工作,采用更加有效的方法来对病害进行预防,从而提高道路使用寿命,提高道路行车的舒适性。
        参考文献:
        [1]赵亚鹏.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与防治措施[J].地产,2019,17:76.
        [2]李登宇.浅议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J].门窗,2019,14:161.
        [3]李健.关于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的探讨[J].居业,2019,10:75-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