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灭火救援难题及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3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28卷21期   作者:靖刚
[导读]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高层建筑目前正处于迅猛发展期,并已成为城市建筑重要组成部分
        靖刚
        辽宁省铁岭市消防救援支队  铁岭市125000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高层建筑目前正处于迅猛发展期,并已成为城市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高层建筑结构形式和火灾蔓延规律特点,导致灭火救援难度极大,如不能在初期阶段有效控制火势,将很可能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对此,深入研究分析高层建筑灭火救援难点,评估消防救援队伍作战能力,对有效防范和处置高层建筑火灾事故有着重大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层建筑;灭火救援;难题;策略
        一、引言        
        目前,高层建筑普遍存在消防安全管理责任不落实,固定消防设施停用、损坏,消防车道、灭火救援登高场地被占用,部分高层建筑改变建筑原设计用途,加之高层公共建筑大量采用外墙保温材料及玻璃幕墙等工艺,大大增加高层建筑排烟及灭火救援难度。因此,破解高层建筑灭火救援难题,提升消防救援队伍高层建筑火灾实战救援能力,守住消防最后安全底线尤为迫切。
        二、高层建筑火灾扑救处置难点分析
        (一)体能消耗大。扑救高层建筑火灾对消防员体能要求极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负重爬楼体力消耗大,由于火灾情况下电梯使用受限,严重影响后续灭火救援战斗。二是高温烟气环境阻挠灭火进程,高层建筑内作业面狭小,诸多障碍物影响人员拖拽水带等行动,考验内攻人员力量和耐力,也导致体力消耗极快。
        (二)高层供水难。火场供水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固定消防设施完好率和可靠性难以保障,导致灭火救援中无法放心使用,必须考虑铺设移动供水线路。二是移动供水线路建立难,当前绝大多数超高层建筑、商用高层建筑均外覆玻璃幕墙,高层建筑公共走道开窗数量少,底部设有裙房等,导致建筑外部缺少水带铺设面,而内部沿楼梯缝隙或楼梯蜿蜒铺设水带受楼梯形式限制较多,难以快速展开。
        (三)通风排烟难。一是高层建筑尤其是玻璃幕墙类且较为封闭的高层建筑缺少窗户等自然排烟口,容易造成烟雾积聚不散。二是高层建筑内通道狭窄,迂回弯折路线较多,缺乏畅通的烟热排散渠道。三是烟囱效应明显,高层建筑中庭、疏散楼梯间、电缆井及电梯井在贯通情况下均是烟气快速垂直蔓延的通道,短时间内将导致多个楼层充烟。四是高空特殊环境导致人工排烟困难,建筑高导致无法从外部开辟排烟口,无法有效防烟排烟。
        (四)人员疏散难。一是人员高度集中,一旦成灾,人员通过数量有限的楼梯疏散至地面需要很长时间,如发生人群恐慌,易导致发生踩踏事件。二是火灾产生的高温、烟气导致能见度急剧降低,需要救援人员逐层确认人员疏散情况,消耗大量人力和时间。三是人员疏散与灭火行动极易形成对冲,对灭火和疏散行动造成很大阻碍。
        (五)火灾扑救难。近年来发生的央视大楼、上海教师公寓、伦敦邦斯菲尔德公寓等高层火灾表明: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立体燃烧,将无法得到有效扑救。
        三、高层建筑火灾扑救作战能力评估
        (一)高层火灾扑救专业建设有待加强。一是高层火灾扑救规程操作性不强。

目前,各基层消防站高层训练使用的高层建筑灭火救援指导性规范相对滞后,难以适应各类高层火灾扑救需要。二是高层火灾调度编成尚未形成体系,各地消防队伍编制调度方案单一与建筑样式丰富、火灾形式多样的高层火灾难以匹配。三是队伍专业建设进展不快,高层专业队平均人数相对不足,无法满足高难度高层建筑火灾扑救需要。
        (二)专业装备研发配备针对性不强。一是举高消防车车型不适应城市环境需要。从当前城市建设情况看,高层建筑周边缺乏举高车作业场地或作战场地被占用的矛盾较为突出,导致举高消防车难以施展,而小型举高消防车的研制、生产没有跟上形势变化。二是适应高层处置的专用装备研发进展缓慢,作战需要的轻质、便携和自带动力源的装备研制缓慢。三是固定消防设施发展创新力度不足。对于外立面火灾,超高层建筑高位火灾扑救等聚焦难点问题,还未针对性设置灭火、疏散等固定消防设施予以应对。
        (三)高层火灾扑救训练缺乏系统性。一是高层火灾训练科目不成体系。各地针对高层建筑制定了大量训练科目,但尚未建立涵盖体能、技能,贯通高层火灾扑救环节的训练体系,不利于持续提升高层灭火救援能力。二是缺乏针对固定消防设施的专项训练。高层建筑火灾扑救应坚持“以固为主、固移结合”方针,但限于目前训练硬件条件,对于固定消防设置系统训练非常缺乏,实战中尚无法做到有效运用。
        四、高层建筑火灾扑救对策与建议
        (一)围绕高层建筑类型深化调研熟悉演练。应针对高层建筑类型多、形式新等特点,应组织消防人员按照典型高层建筑类型逐一开展调研熟悉。主要围绕灭火救援重点,将建筑分层分区、布局特点、进攻路线涉及的出入口及通道、固定消防设施以及移动供水线路建立的方法作为重中之重。
        (二)强化初战制胜提升初期火灾扑救成效。扑救高层建筑火灾成败关键在于初期。初期灭火救援重点在于“救人和控火”,要牢固树立“救人第一”的意识,将人员救助摆在战术运用、排兵布阵等首要位置,以提升救人成效;要综合运用固定灭火系统、移动供水线路以及烟火蔓延控制等手段控制消灭火灾或阻断火势恶化。
        (三)突出实用高效研发配置高层专用装备。要基于城市区域道路,合理配置相适应的举高类车辆,研发配置高层轻型救援装备器材。同时,要着眼科技发的前沿技术,加大对直升机、无人机以及机器人在高层建筑火灾扑救中的战法应用,抢占未来高科技灭火救援阵地。
        (四)立足实战需要加强高层灭火专项训练。要开展高温高热环境下体能测试,评估内攻小组、装备输送人员客观体能消耗数据,以经验公式的方式确立内攻小组常规轮换频率,有助于科学安排进攻部署。



        结语
        在国内高层建筑规模不断增加的现今时期,应当进一步加强消防救援队伍综合能力建设,研发配置与高层灭火救援相适应的固定消防设施、消防救援车辆与装备,科学研究制定高层建筑灭火救援新战术、新战法,不断推进消防救援专业化、科学化、制度化、体系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宋业民.城市高层建筑火灾消防与安全逃生刍议[J].今日消防,2020,5(06):95-96.
[2]时青松.城市高层建筑火灾消防及安全逃生策略[J].消防界(电子版),2019,5(24):53.
[3]韩英俊,舒增虎.关于城市高层建筑火灾消防及安全逃生策略的相关分析[J].消防界(电子版),2019,5(08):48
[4]邹婕.城市高层建筑火灾消防及其安全逃生路线设计[J].建设科技,2016(21):57-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