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2/2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20期   作者:李志国
[导读] 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数字化、智能化是发展趋势。通过阐述人工智能技术与电气自动化控制的含义,以及
        李志国
        石家庄供电公司,050000
        摘要: 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数字化、智能化是发展趋势。通过阐述人工智能技术与电气自动化控制的含义,以及电气控制自动化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特点,并提出人工智能的具体应用,为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人工智能技术;电力系统;应用
        中图分类号:F407.6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因此对电力资源的需求也在随之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的电力企业规模越发扩大,随之而来的便是大量崭新的电力故障问题,如果不对其予以有效解决的话,势必会严重影响电力企业的发展,甚至还会威胁到地区用电安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注入了大量活力,而人工智能技术更是锦上添花。当电力系统出现故障的时候,能够有效模仿人类分析与处理问题的能力,适用于解决各种困难的数学模型问题,其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工作提供了更为坚实的支撑。
        1 人工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作为一项前沿技术,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从某种意义上说,人工智能是一种结合物,这种结合物是计算机与仿生学相互融合的结果,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帮助计算机实现智能化选择,使其具备与人相同的思维、判断等功能。在工业领域,通过引进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提高工业生产效率[1]。与传统智能技术相比,人工智能技术的特点主要表现为规模大,传统的智能化操作具备数量有限的程序模块,仅仅实现简单的动作操作,相反,人工智能技术具有大规模操作的能力,一方面可以实现简单的动作,利用人工智能处理出现的故障问题,操作效率大大提高。另一方面操作方便,借助自动化操作降低劳动强度,节省人力劳动力,一个人就可以实现整个操作,效率提升,失误减少。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控制机械设备,可以试行生产的准确性,不会因为疲劳引发错误,可以确保生产作业的高质量。
        2 人工智能技术的特点
        2.1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范围比较广泛
        电气自动化控制在传统的应用中只能对系统的某一部分做单向的信息传输,优势在于能够对单个部分起到很好的控制效果,但无法对系统的其他部分实施有效控制[2]。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把传输单向信息变为传输网络信息,全方位地控制系统。情况紧急下,根据实际情况处理数据迅速解决系统故障,从而保障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2.2  人工智能技术的操作比较简单
        运行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需要熟悉工作原理,了解各部件的连接关系,对各项资料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对比,耗费的时间较多且难免出现错误。而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能对繁杂的系统数据进行快速和可视化的分析研究,提高了自动化控制效率,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浪费,也降低了错误率。因此,日常工作中技术人员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全面把握系统,方便快捷地获取运行参数,并及时校正系统中的错误连接点,避免浪费时间,提升其安全性和可靠性,将节约的人力资源合理应用于设备检测环节,从而提升人员利用效率。


        3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3.1 专家系统
        专家系统也被称之为 ES 系统,其发展历程颇为长远,是极具代表性的继电保护智能系统。此外,专家系统也是人工智能技术中研究最深入的课题内容,此项智能系统和知识工程之间存有极为密切的关联。专家系统的架构主要表示其对于知识的表现形式、知识的应用、知识的处理等等,此系统不仅仅能够与理论知识相互融合,解决各种定性问题,而且还可以通过启发式的知识影响,即利用专家经验来处理问题[3]。在应用此种工作模式的过程中,其将会切实有效地缩减知识的搜索范围,使搜索结果更加具有准确性,使搜索流程更为有效。除此以外,专家系统中还存有相应的解释模块,其能够对各种理论、结果做出有效推论,而后做出后续解释说明。 在电力系统的机电保护专家系统中,通常利用以下几种方式来表现知识:生产模式下的表现方法、过程模式下的表现方法、框架模式下的表现方法、知识模型的表现方法、面向对象的表现方法。着其中,知识模型的表现方法以及面向对象的表现方法均是从相应的和计算机技术领域以及智能技术领域衍生而来,专家系统能够在继电保护技术建设中起到极为显著的整定作用[4]。如果电力系统的基本工作形态产生变化,或者说引入了相应的新工作设备,那么专家系统则可以通过自我转化的方式来适应相应的定值以及保护配置。与此同时,专家系统还能够按照自身的运作形态、储备经验等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但实际上,专家系统也并非完美,其系统建立知识库相对不够完善,容错率相对较低,尤其是在处理部分难度较高的故障的过程中,其执行速度会明显下降,最终导致继电保护工作的准确性受到冲击。
        3.2 人工神经网络
        此种人工智能的工作核心就是对人体神经系统、认知系统、脑组织结构做出模仿,通过此种形式来处理各种问题,人工神经系统具备诸多优势。例如,其拥有良好的联想记忆功能,能够行之有效地面对各种复杂环境,在面对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分部处理等等[5]。正是因为其具备诸多优势,因此,被广泛应用在继电保护工作中,获得了行业内部的广泛重视。在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排查电力系统中存在的故障的过程中,其诊断模式和专家系统存有诸多差异性。人工神经系统要更为注重于对样本的学习,以此来调整系统内部的阈值,在相应的工作影响下,大量知识将会分布在专属的神经网络中,形成独有的神经网络工作模式。因此,可以明确的是人工神经网络具有较为强力的模仿能力,其在知识获取方面的能力极为强大。
        3.3 诊断电气系统故障
        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后,可以自动监测电气系统,在某些方面取代人工发现潜在故障并给予智能化处理,故障无法处理时,就会及时击发报警,避免故障引发损失。在电力系统中,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到电气自动化控制中,可以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这是因为,在电力系统中,尤其是变电站中的电气设备,对这些电气设备进行检修维护,需要带电作业,否则停电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按照传统的检修方式,进行带电检修一方面危险,另一方面检修效果不好,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技术,电力设备实现了智能化自检,并且检测数据可以与指挥中心共享,通过大数据分析,对电力设备的故障进行准确判断,并及时排除。在电力系统中,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组建人工智能自动化变电站,不断提升电力输送能力。
结束语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各个行业的发展更加智能化和科技化。电气行业的生产和发展应满足社会的需要和人们生活的需求。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于电气自动化控制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提升了工作质量和效率,保证了电气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电气企业在发展中应顺应时代潮流,结合电气行业的优势和特点,不断创新技术,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和优化,从而促进电气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唐文虎,牛哲文,赵柏宁,季天瑶,李梦诗,吴青华. 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力设备状态分析中的研究与应用[J]. 高电压技术,2020,46(09):2985-2999.
[2]赵晋泉,夏雪,徐春雷,胡伟,尚学伟. 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调度运行中的应用评述[J]. 电力系统自动化,,:1-10.
[3]彭龙生. 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研究[J]. 科技经济导刊,2020,28(25):32+87.
[4]刘邦年. 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J]. 通信电源技术,2020,37(12):100-102.
[5]傅振鹤,柳云祥. 人工智能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的应用[A].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万知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智慧工程二)[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