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初中班主任工作的创新管理

发表时间:2020/12/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4期   作者:林秋芬
[导读] 随着我国现代化教学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和发展
        林秋芬
        福建永定湖雷中学  364100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教学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和发展,新时期背景下初中班主任教师的管理工作形势和内容也在与时俱进的发生着变化和革新,各种现代化教学理念的普及应用也为班主任的教学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学习而言,由于正处于青春期,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情绪极易产生波动,此时班主任就需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多元化设计管理措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需要,制定出合理的班级管理方法,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关键词:新时期;初中;班主任;管理措施
        引言:在新时期教学背景下如何有效的提升班级管理质量,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是众多一线班主任教师共同关注的话题。提升班级管理质量首先就要从班主任管理方法上进行创新,在传统班级管理的经验上结合新时期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特点,多元化设计班级管理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班级建设与管理,群策群力才能够实现班主任工作的创新和完善,提升班级管理质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一、传统形势下班主任管理工作分析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班主任是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的重要人物之一,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在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的管理措施是否科学完善直接关系着班级管理的质量,传统形式下的班级管理工作大多是通过制定刚性的管理制度,来约束和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为班级管理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辅助。就当前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而言,仍旧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实际性问题。首先,班主任教育管理理念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当前许多被任命的班主任并未经过系统的培训,无论从实际管理经验还是理论层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欠缺,加上在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更多倾向于照搬其他班级或者老班主任的管理模式,在教育管理理念上也会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进而影响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其次,管理形式单一。新课改教学背景下的现代化教学管理工作,要求教师能够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但是在实际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更多的是依靠刚性的管理制度去约束学生的行为,缺少从学生角度出发的柔性管理策略。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面对教师刚性的管理方式,很容易产生逆反的心理,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由此可见,在以往的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无论是在管理理念还是管理方式上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新时期背景下的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创新势在必行。
        二、新时期初中班主任工作的创新管理举措
        1、注重高效沟通,拉近师生关系
        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要参与者,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会面临各种问题的解决和有效的班级管理需要,这些工作的顺利完成都需要建立在高效沟通的基础之上,只有熟悉掌握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够在日常管理过程中从容的应对各种学生问题。对于学生基本情况的了解除了在以往学习方面的了解之外,同时还要兼顾学生家庭情况、个人兴趣性格等方面的内容。在学生日常学习活动中经常会出现根据自己喜好以及学科重视程度不同,学习不认真参与的情况。针对这一学习现状,班主任首先要在日常的沟通和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学生对各科教师的反映情况以及各科教师对学生的表现情况班主任都要及时的进行了解,充分发挥沟通与桥梁作用,指导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学科内容,不能因为自己的好恶区别对待,这不仅是关系学习质量的问题,更是一个人素质的表现。例如,在一次体育活动课上,许多同学都请假早退不愿意参加学习活动,在清点完人数后体育老师对这些不积极参加课程的学生做出了罚扫地一周的处罚。

对此,笔者首先了解了事件的原委,并积极对学生的思想进行了纠正和教育,使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体育课程学习观念,同时也不能置学校的纪律和老师上课要求于不顾,然后按照体育老师的决定,严格执行处罚要求。在高效沟通的基础上不仅能够合理的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能让学生明白“副科也无小视”的道理。
        2、注重学生自我管理,提升学生参与意识
        现代化素质教育工作中要求我们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从角度的角度分析,就是要将这种教学的管理思想落实到日常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在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同样如此,一定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意识,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在以往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总是亲力亲为的将所有的班级管理工作全部独自处理,班干部也只是完成一些关联性的辅助工作,并未将学生作为班级管理的主体,缺乏学生主动参与的班级管理工作不仅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压力,同时管理工作质量也很难得到明显的提升。基于此,在新时期的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实践中教师要积极地创新班级管理策略,将学生引入班级管理工作中去,通过民主选举和自我推荐的方式将班级管理工作细化为不同的版块并交由专门的学生负责,从而实现精细化管理的策略。例如,在班级卫生评比中由于班级卫生问题而造成的扣分,班主任就可以找到班长询问情况,然后由班长到卫生委员,再到小组长,通过这样各级明确责任的方式,将日常班级管理工作落实到每一位同学的身上,促使班级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成为班级建设和管理的主人翁。除此之外,在日常班级管理活动中班长可以将日常班级管理情况进行每日程报,将班级管理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程报,其他则记录在班级日志中,并在每周的班会时间进行情况说明,针对日常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通过这样学生主动参与的班级管理模式,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机制,每个学生都能够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发挥出自己的价值和作用,提高班级管理的时效性。
        3、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包容学生的不足与缺点
        在班级日常管理工作中,由于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以及个人性格和家庭环境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性。班主任在进行日常管理工作时要在面向全体学生管理的同时兼顾不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的管理方式,对于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与缺点能够大度的包容且循循善诱引导,从而更加有效地解决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个性化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尊重学生的学习习惯,包容学生的不足与缺点,积极地进行正向的引导。例如,在与学习成绩优异的学优生进行交流时,就可以直奔主题,一针见血的指出学生需要优化和提升的地方;对于学习情况中等的学生而言,则需要进行耐心的沟通和交流,充分考虑学生的自尊心,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渗透管理的内容;在与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时则需要以问题引导的方式让学生提出自己对学习的想法,在沟通中使学生了解到自身的不足,并及时的进行改正和完善。通过这样针对性的沟通方式,充分发挥教师的沟通和管理艺术,使学生可以真实地感受到来自教师关爱与包容,这样可以有效拉近学生与班主任之间的距离,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保障各项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总结:班主任管理是学生学习和成长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对学生学习和成长都有关键的影响作用。新时期背景下的班主任管理工作要立足学生实际特点,结合现代化教学的要求,多元化设计管理举措,在传统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地创新和完善,借助柔性管理和学生主动参与的形式优化管理模式,为学生学习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资料:
        【1】郑容平. 新时期班主任标准[J]. 教育科学研究, 2015(09):1.
        【2】包磊. 新时期初中班主任工作的创新管理思路[J]. 新课程, 2017(07):2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