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园林景观建设中的应用探究

发表时间:2020/12/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3期   作者:丁昭
[导读] 摘要: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在不断发展,我国城市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园林景观已经逐渐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等系列问题引起了众人的注意,以园林景观为研究内容,引入城市海绵建设理念,从其内涵与意义,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进行分析,并就海绵建设理念在园林景观中的实例应用进行探讨与初步分析,供行业人士参考。
        葛洲坝风景园林有限公司  湖北省宜昌市  443000
        摘要: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在不断发展,我国城市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园林景观已经逐渐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等系列问题引起了众人的注意,以园林景观为研究内容,引入城市海绵建设理念,从其内涵与意义,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进行分析,并就海绵建设理念在园林景观中的实例应用进行探讨与初步分析,供行业人士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市政园林景观;体现;应用
        引言
        水是生命之源,水资源问题一直是影响城市社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内各城市的水资源紧缺问题也日渐凸显。而与此同时,一些城市的内涝水灾隐患也十分巨大,这就暴露出我国城市建设在处理自然水资源方面的能力不足。海绵城市理念是针对城市水系统建设优化提出的一种生态性理念,对解决城市水问题,提升城市的环境变化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以市政园林景观为海绵城市理念研究的切入点,对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园林景观中的体现与应用进行探究。
        1海绵城市的定义及背景
        海绵城市,顾名思义就是要将城市建设得像海绵一样,使其具有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的良好的“水弹性”:能够对雨水进行吸收、储存、净化,并在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随着信息传递速度的提升,在近几年看到了许多城市内涝的新闻,而人们对于“城市之中来看海”的调侃,无疑反映出城市公共设施对于雨水集中排放能力的不足;同时,很多城市用水紧张、水资源利用率不高的问题也日益彰显出来,使传统城市用水模式广受诟病。在此背景下,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的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无疑提供了一个双向解决问题的路径,通过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的完美结合,彻底转变了传统的城市雨水处理模式,以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装置,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解决管网瞬时超负荷导致的内涝问题,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良性水循环。
        2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园林景观中的体现
        2.1改善园林土壤,增强表土渗透性
        海绵城市理念要求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具有较强的吸水性,所以该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建设中就体现在需要改善园林土壤,以增强地表土的渗透性。具体来说,园林景观建设与养护中需要对黏性土壤进行掺沙改良,并及时松土,或更换含沙量适中的沙壤土来避免土壤出现板结而影响其渗水性。此外,还可以通过增加植被覆盖度与层次,保留绿地落叶形成腐殖层等来达到这一目的。在具体的市政园林建设中,增加绿化带、生态树池或植草沟以及修筑插花路面等也都可以在保证园林景观美化效果的基础上增强地表下渗能力。
        2.2水体自净功能
        通过市政园林景观建设的各种雨水收集设施、透水草皮、透水混凝土人行道以及绿色屋顶等能够在增强渗水、透水的基础上更好地将城市地表污染物如烃类污染物、营养物质、重金属物质、悬浮固体、石油烃与病原体等吸附并截留下来,从而降低污染物对径流的影响,达到净化自然水体的作用。
        2.3通过释放水调节水循环
        海绵城市的核心生态功能是既能够让流水减速、吸水、蓄水,也能够在雨后将水持续、缓慢的释放出来,这也是其有利于改善城市水循环的主要原因之一。释放水的作用在园林景观中主要依靠蒸腾、蒸发以及人工提灌等实现。具体方法是需要在市政园林景观规划和建设时统筹好自然降水、地表水与地下水,协调并把控好园林的工程环境条件、自然条件以及水的蒸发、给排水工程等所有水循环环节,以确保在城市给排水与防洪涝安全的基础上能够根据实际需求情况及时将水释放出来,最大程度上保障城市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3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3.1水体设计
        在水体设计中,雨水进入到景观水体之前,比较常见的预处理设施就是设置植被的缓冲带和前置塘,并结合造景功能设置湿地、溪流、景观水池等,使其建立自我水循环系统,保证城市的自然水文特点,使径流雨水的渗透、调蓄、净化以及利用等功能得到强化,防止城市原有的水生生态环境遭受破坏。湿地公园能够很好的净化水质,所以在设置时一般是将其放置在汇水区的下游,使周围不透水地表产生的污染能够在管网设施的作用下进入到公园中,并对其进行净化,处理之后排放到下游,保证渗、滞、蓄、净、利用以及排放等功能的顺利实现。对于郊野公园,在保证雨水、洪水安全排放的情况下设置蓄水池,从而对雨水进行收集,使缺水问题得到处理。
        3.2景观园林雨水收集系统
        海绵城市理论下的城市具有良好的生态环保效果,可以像海绵一样对自然馈赠的水资源进行吸收和存储,实现园林景观对雨水的收集功能,运用于园林景观的灌溉养护。可以依据城市的地形、气候特征和实际需求,通过建立雨水收集系统,在城市建设中实现市政园林景观工程的生态功能。例如,在城市市政园林道路的硬质铺装施工中,充分结合周边的景观绿地情况,采用透水砖、透水混凝土等建筑材料、设置迅速导流路面雨水的渗滤沟等措施,既可以有效降低路面积水,又能增加景观园林雨水收集的效率。
        3.3加强海绵城市理念在实际应用中的引导
        海绵城市理念对城市供水、给排水系统的优化完善都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有效管控城市径流,从而提升城市的环境应对能力,并有效改善城市用水状况与生态环境。但该理念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综合考虑到许多内容如施工能否顺利、设计理念能否最终实现、园林景观建设质量是否能够保证等。这就要求在园林景观具体建设过程中必须对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加强引导,提前针对园林景观建设做好规划安排,明确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建设标准,并做好建设人员的管控,以确保设计方案能够有效执行,建设过程符合生态环保的要求。
        3.4绿色屋顶与雨水花园设计
        绿色屋顶,是一种垂直方向上的雨水过滤和分配装置,屋顶雨水经过过滤之后可直接用于灌溉,也可储存起来,供后续灌溉、清洁等工作使用,大大提升了雨水的利用率。雨水花园,就是指一个个特殊结构的微型海绵体,它是借助植物的雨水收集和净化能力,在满足植物自身的生长需求之外,对雨水进行收集和利用的一种装置,雨水花园的设计既可以提升园林景观的层次感,更可以大大促进海绵城市功能的实现。
        3.5路面渗透模式
        该种模式可以将雨水由路面渗入地下,渗透模式的路面主要集中在广场活动区域,人行道与车辆行驶道路,分别以砖材质路面、混凝土路面、草地路面3种形式铺设,根据电力广场的地理位置与地貌特征,确保其在客观自然气候条件下不会出现积水情况。该项目以砖路面为主,材料为混凝土,面积约3.2万m2,该种模式下的路面渗透优势显著,既美观又可以快速渗水,成本相对较低,起到了高性价比的作用,对环境保护有一定的影响。
        结语
        海绵城市理念的出现与发展,在很大限度上促进了园林景观规划理念的转型与创新,理论和实践已经表明,将海绵城市理念应用到园林景观规划工作当中,不仅可以实现对自然资源的有效整合、开发和转化应用,还可以使园林景观规划更好地匹配城市发展步伐,从而打造功能性、观赏性俱佳的城市居住空间,推动现代化城市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张晓明.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景观工程中的应用[J].居业,2017(2):165.
        [2]贾嫄.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景观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林业产业,2017(2):269.
        [3]梅皋奇.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魅力中国,2016(42):208.
        [4]张俊伟.市政园林工程中海绵城市理论技术应用[J].中华建设,2019(1):86-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