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一凡
镇江第一外国语学校 江苏省镇江市 212000
摘要:体育是初中阶段教学里最普通的一门课程。而武术项目本身是青少年学生最为酷爱的体育运动,它能全面提高初中生的身体素质,经常进行武术修炼,能有效的发展和提高人的心理素质,增强初中生的自信。另外,由于近年来的“国学热”,在体育教学工作中的无数部分的重视程度被逐渐提高,但跟多教师却由于没有好的教学方法而犯了难。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好武术这一部分呢?
关键词:中华武术;初中教育;体育
众所周知,很多教师在进行武术教学时,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简单的要求学生做出相应的武术动作。但实际上,武术运动注重内外兼修,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武术运动本身的重点之间产生了难以调和的矛盾。例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的一些现状,其一就是老师的武术备课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有的教师可能急于求成而忽视了基础武术的教学,这样学生就可能出现基础不牢固从而无法进步的现象。另外还有就是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陈旧,过于陈旧的方法比较循规蹈矩,然而这样的传统教学却非常的不利于学生吸收。
因此,教师要在进行武术教学的过程中,对自身的教学方法做出相应的改变,让学生在进行运动的过程中逐渐感受武术的精髓,从而能够更好的完成武术的学习任务。
一、做好前期准备
教师只有在正式开始武术教学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武术学习。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制定拥有较强可行性的教学计划。并能够根据当前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水平、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方面因素,对自身的教学设计不断完善。让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教学切实掌握动作要领、掌握教学重点与难点,最终能够行云流水的完成整套教学动作。同时,教师自身也要拥有较强的业务水平与专业素质,能够通过正确的示范,让学生感受武术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的模仿欲望。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也可以选择几名身体素质较好,或有武术功底的学生担任自己的助教,能够在课堂教学中辅助教师完成武术教学。另外,在现行的体育教材中,设计武术的内容相对较少,不足以形成系统化、结构化的教学。因此,教师要对教学内容适当的进行填充与完善,让学生能够享受到完整的武术学习过程。
二、引导兴趣,树立学习武术的动机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学生有了兴趣,就会全副武装自己,去做任何觉得感兴趣的事,学与乐密不可分”。在体育课武术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出现的一系列的问题,以合理的方式去促进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发展,大多数人认为武术课程就是简单打打太极、推推掌,其实,根据学生心理与生理正处在萌发的阶段,这时,我们要费尽心思地诱导学生将学习兴趣放在正确的学生道路上,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使体育课变得生龙活虎,学生在练起武术来有滋有味。
例如,在武术教学体育课上,武术的教学程序不能同一般的体育教学相比,一般的体育教学步骤分为:开始部分(双方之间的准备工作等)——高潮部分(学习体育动作的过程)——最终部分(总结反思),而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来实施,因为小孩子这个年纪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在课程大后期会断线,往往在刚开始的时候注意力特别集中,所以,我们可以把武术教学程序简单化:开始——结束。并且,我还会向学生普及一下武术运动的知识和意义,介绍我国武术的发展历程。武术作为一项全方面发展身体的体育运动,在锻炼人的四肢能力,提高人的运动技能有着很大的作用,对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大有裨益。通过这样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武术运动对于健康的重要性,使其对武术运动有兴趣,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喜欢上中国武术,树立对武术学习的动机。
三、重视基础教学
我们都知道,不论什么科目的教学,都离不开基础教学,在武术教学的过程中更是如此,脱离了基础教学,武术教学则会像“空中楼阁”一样,非常不牢固。因此,教师要将基础教学重视起来,让学生拥有坚实的基础,从而更好的完成武术动作,提升学生的武术技术水平。当然,基础教学不仅仅包括基础动作教学,更包含了教师在每节课中为学生安排的运动量。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身体承受能力,让学生确实在武术运动中得到锻炼,不让学生因为过度运动而造成过度疲劳,甚至因运动量多大而造成受伤的情况。让学生在进行武术运动的过程当中逐渐提升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等。
例如,在进行“五步拳”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首先要掌握完成“五步拳”的基本动作以及其动作要领,从而能够更好的加强学生的基础动作教学,在开始正式的教学前,教师可适当带领学生完成一系列的热身动作,让学生进行弹踢、抡臂运动,让学生初步掌握“五步拳”中需要大量使用的基本动作,为武术动作教学打好基础,这样一来,教师接下来的分解动作教学便可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同时,由于初中阶段的武术教学并不要求学生学习的非常深入,因此,其运动量较小,为了增大学生的运动量,教师可适当的在武术教学的过程中穿插一些使用武术动作完成的教学游戏,适当增加学生的运动量,让学生更好的得到锻炼。
四、创设情境,降低武术技巧的练习难度
生活情境是教师为贴近学生所营造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将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展示在学生面前。构建一个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的场景,就像传统的文人墨客那般,举杯畅饮、无话不谈、华山论“剑”、煮酒论“球”,意思就是师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共同探讨武术运动的技能,做到待老师如朋友,学生如手足。为初中生缔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降低学习的难度,使学生感受到中国武术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教学学生武术的其中一项拳法“形意拳”时,首先,我会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套路招式,然后让学生两两组队进行实战模拟训练,我会在一旁监督辅导,在实际交战中,形意拳对战术意识的要求相当强烈。那种身法的躲闪,或用柔劲化解、或引进落空、或截击来招等一系列传统技击得到充分体现。同时,形意拳也讲究知己知彼,对方的虚实打法总是尽可能地有所洞悉。形意拳的对练套路的第一手多为“刺面掌”,其目的就在于培养实战时快速刺探对方虚实打法的能力。正如实际交手时双方可以打出成十上百的动作一样,形意拳实战应用的例子通过排列组合也能够举出成千上百。我会在学生对战中向他们解说形意拳的套路打法并指点他们攻招与守招。通过这种缔造学生喜欢的生活实际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的难度,使学生在愉快中提高武术技能。
结语:综上所述,在进行初中体育武术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充分的做好教学的前期工作,不断对自身的教学设计进行完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与教学目标,为学生带去更加精彩纷呈的课堂;其次,教师要丰富教学方法,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应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从而使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较大的武术技术提升;第三,教师要重视基础教学,让学生掌握武术套路中的基础动作,并对学生的运动量进行适当的调整,让学生确实能够在武术运动中获得锻炼。
参考文献:
[1]张璐. 苏州市姑苏区直属初中武术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和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7.
[2]臧守相.初中体育课开展武术教学的价值与对策研究[J].武术研究,2019,4(03):98-100.
作者简介 :姓名:蔡一凡 出生年月:1994.04.10 性别:女 籍贯:镇江 民族:汉 最高学历:本科 职称二级 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邮编 :212000 单位:镇江第一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