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戏剧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发表时间:2020/1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第24期   作者:杨永梅
[导读] 英语教学必须通过正面的教育来感化人、激励人和引导人——如何以人为本
        杨永梅
        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界湖街道中心小学 山东 临沂 276399
        【摘要】英语教学必须通过正面的教育来感化人、激励人和引导人——如何以人为本,让教书中育人真正成为小学英语教学的主旋律?我们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巧借助戏剧活动来发展人、塑造人、改变人,让英语教学从传统的“填鸭式灌输”走向了“表演+感化”的内涵式发展路径。通过戏剧表演,促进了学生的心智发展、塑造出学生积极的品格、在孩子心目中初步搭立起了家国情怀的支架。
        【关键词】戏剧教学 核心素养 表演
         引言:将创造性戏剧应用于教学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了。在英国、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教育实际中,创造性戏剧已成为母语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不论是在学前教育阶段,还是在学校教育阶段“戏剧”以其独有的教育价值,成为一股重要的教育力量,给儿童教育带来了鲜活的生命力。
         一、问题的提出
        不难发现,当前,在英语课堂上,学生在英语学习内容方面,以词汇、语法知识为主、技能训练单一,知识碎片化、缺乏语境、忽略语篇与主题意义,人文教育与育人功能薄弱,思维培养缺失,在学习方式上以接受性学习为主,注重知识点训练与记忆,缺乏真实语境下的语言实践活动,而课程改革还未能带来多数英语教师教学行为的根本改变,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呼唤改革。基于此,我们一方面确立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戏剧表演的实践研究”课题,旨在通过课题研究,找出引进戏剧教学改造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另一方面,以戏剧进课堂为抓手,以新课程理念为先导,以创造性戏剧活动为载体,营造一个开放式、互动式和引导式的学习环境,关注孩子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心智动力等英语学科素养的发展,让孩子在戏剧表演中更好的愉快学习、自我肯定、学会沟通、学会合作、身心调控、消除恐惧、增进审美,成为孩子人生的“飞行模拟舱”,建构出一种全面的人文素养教育。
        戏剧不仅具有教育润化功能,而且能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人际融洽相处,所以很早就为人所重视。早在古希腊时期,戏剧开始进入到西方儿童教育,经过近100年来的发展变化,西方儿童戏剧教育形成了创造性戏剧(creative drama)、戏剧教学(drama in education)等多种流派。1977年,美国儿童剧场联盟(CTAA)给将戏剧应用于课堂,起源于20世纪初的英国和美国课堂。英国的Drama in Education(教育戏剧)与美国的Creative Drama(创造性戏剧),都是以戏剧手段参与基础教育的。戏剧作为一种学习手段,在英、美学校的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二、开展戏剧教学理论依据
        Goodman的全语言理论认为,语言是一个整体,它真实而自然的存在于人们的认知和社会生活中,是一个完整、有意义、具有重要社会功能的体系,是促进人的发展的重要媒介。以戏剧方式开展语言学习不仅为学生习得语言提供了丰富对的语境,也为学生提供了整体习得语言的良好机会。戏剧与英语教学显然有着许多天然的、密不可分的联系,它与英语教学开放性、生活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十分吻合。戏剧进课堂,能使议程不变的常规课堂变成生动活泼的舞台式课堂,学生通过读、玩、演、编等方式,能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利于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三、戏剧教学中几个概念的剖析
        什么是戏剧教育?什么是创造性戏剧?什么是核心素养?
        戏剧教育:有两个不同的含义:一是培养专门戏剧人才为目标的教育,主要承担者为专门艺术教育机构、专业戏剧培训班等,教学的主要内容为各类专业的戏剧知识和能力。二是运用戏剧手段施行教育教学,以提高人的综合素养,提高教育实效性为目的的教育,教育是其主要属性。本研究所使用的戏剧教育概念为第二种。
         创造性戏剧(creative drama):是一种即兴、非演出的、以过程为中心的戏剧活动。其中,由一位领导者带领参与者运用“假装”的游戏本能,去想象、反省及体验人类真实的或想象的经验(Davis&Behm,1978), 在自然开放的教室气氛下,通过肢体律动、五官认可、即兴哑剧及对话等戏剧形式,让参与者运用自己的身体与声音去传达或解决故事人物或自己所面临的问题与情境,进而建立自信、发挥创意、综合思考且融入团体,成为一个自由的创造者、问题的解决者及社会的参与者,也是参与者知识、能力、人格、个性品质等方面的学习和发展过程。
        创造性戏剧通过非正式的讨论、即兴的口语练习以及分享活动,孩子不断的在实际的情境中使用语言,非常重视口语的表达的整体的“语言环境”正是训练孩子营养素养的最佳方法。它对于孩子词汇的增进,声调及语气的控制与变化,脸部表情与手势动作,即兴的口语表达创作都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让儿童情绪与感受获得释放,内心的想法有机会表达,使儿童产生愉快的情形,提升学习意愿,建立主动参与的学习态度。通过创造内心世界的角色与情节,儿童能够更深入的认识自我,学会沟通,学会合作,增进审美。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和文化品格。英语的语言能力是学科基础,文化品格是价值取向,思维品质是心智动力,学习能力是发展条件,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更关注学科育人价值,关注学生思维发展,关注学科素养的内涵。
        以小学英语创造性戏剧为抓手,研究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通过戏剧的互动方式,渗透与默化良好的思维品格、文化意识,借此实现人格的成长与学科领域的学习,从而达成立德树人,培养起健康向上的社会小公民。
         四、戏剧教学的框架设计
        根据各年龄段学生戏剧能力发展特点及其学习规律以及英语学科素养的基本要求,我们特制定总体框架如下:
         
         
         
         
         
         
         
         
         
         
         

            
         让教育拥抱戏剧,就必须施展戏剧多元魅力,这对推进我国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对解放学生天性,启迪学生心智,完善学生人格以及发挥学生创造性等方面,都将起着积极作用。
        开发基于主题的创造性戏剧活动资源,对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推动和发展;现有师资在教育戏剧理论与实操方面均是短板,难以胜任教育戏剧发展的需求。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不够丰富,缺少专家的引领与指导。
         五、戏剧教学时间段及开展的活动内容
         1. 准备阶段(2019年2月——2019年3月)。就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框架及内容结构、分工合作等问题,进行有效沟通、研讨和论证,通过文献索引、资料查找等形式,了解国内外同类课题或相关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根据实际确定研究内容,设计课题方案,成立课题组,确定课题组核心成员,明确各位成员的任务,进行立项申报。
         2. 理论研究阶段(2019年3月——2019年4月)。第一,研究英语教学创造性戏剧教学的的目标和内容。把教育戏剧的教学方法应用到小学英语课堂中。第二,制订英语创造性戏剧活动的实施方案。
         3. 行动研究阶段(2019年5月——2020年8月)。根据制定的总行动方案和英语学科行动计划,组织和指导广大教师付诸行动,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探索戏剧表达、戏剧创作、戏剧表演的方法、策略,同时及时总结经验,提炼思想。确定每学期的研究重点,在全面关注的同时着力推进1—2个环节,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同时,在戏剧教育先进理念的指导下,积极开发英语创造性戏剧教学的校本课程,如《工作坊戏剧》、《主题戏剧》、《课程戏剧》等。  
         4. 总结阶段(2020年9月——2020年10月)。组织教师认真总结指导学生创造性戏剧的研究成果与经验,课题组核心成员认真总结,完成课题研究报告,做好结题准备关注,接受市教科院的结题鉴定。
         六、戏剧教学中所使用的方法
        根据教学及研究目标和研究意义及内容,我们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边研究、边实践,采用了如下的途径与方法:
          1. 文献研究。首先了解国内外同类课题或相关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为教学及实践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和行动基础。通过对国内外已有的纸质和电子形式的文献进行检索,在分析、整合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初步形成我们课堂实践和研究小组借鉴基础上的创新思路。
           2. 行动研究。本着解决英语日常教学中人文教育与育人功能薄弱,思维培养缺失,学习方式单一,学生口语交际、团队合作意识差这一实际问题,我们计划依托课堂教学、戏剧工作坊,分层指导学生为抓手,巧借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在进行比较、观察、分析和积累资料的基础上,研究提升创造性戏剧活动的方法,我们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行动落实的实践研究,组织教师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尝试、反思、研究、创新、总结并在实施过程中逐步积累资料,进而形成研究成果。
          3. 访谈法。定期对教师进行访谈,开展课题交流,了解她们创造性戏剧活动中发生的“故事”,在创造性戏剧活动中遇到的困惑,对故事背后所隐藏的观念进行探讨,显化教师的隐性观念,在研讨中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指导方法。
           4. 录像分析法。对日常开展的创造性戏剧活动进行录像拍摄,然后观看录像,帮助教师反思、归纳学生行为背后潜在的观念。
           5. 现场观摩法。定期举行校内外公开观摩活动,邀请专家和相关教师参与,对活动进行深度评析。
          我们还将个案研究和整体研究相结合,采用跟踪观察法跟踪记录,采用调查研究法研究创造性戏剧对其英语素养和创造力发展的影响,并作出深入的理性分析研究,并通过若干个案的集中、比较、有序的研究,利用经验总结法结合课堂内外学生整体素养水平的发展程度,从中探求规律性的东西。
        总之,通过以创造性戏剧活动为载体,根据小学生的表达力、表现力、选择改编、创编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戏剧、主题戏剧、情境戏剧、话剧、戏剧游戏,探索适合各年龄段学生戏剧表演活动指导策略,促进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发展,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下一步,我们继续通过戏剧教学阶段的逐步推进,创建戏剧工作坊,带动老师教学行为的变化,提升孩子的思辨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让孩子更加自由、畅快的感悟和创造的生态中学习。
        参考文献
        [1] 赵以祥.拷问教育的灵魂:我的教育走笔[M]. 北京:团结出版社, 2020:1
        [2] 刘玉军.我的教育行思路[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2019:1
         作者简介:杨永梅,山东省教学能手,特级教师,中小学高级教师,齐鲁名师领航工作室主持人。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