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治清
(汇川区沙湾镇沙湾小学,贵州遵义,563115)
摘要: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都是数学。在小学课堂中,教师要将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融入到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让学生在生活中主动探究数学学科的内容,改变原本对数学的错误认知。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模式;小学数学教学;应用探析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对生活化教学模式进行推广与完善,确保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全面的创设不同的生活情境,也能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动力。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促进学生进一步提高教学学习的效果,教师需要积极的创新和探究教学策略。特别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自身生理状态及心理状态,很难在短时间内对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认知。教师需要进行数学情境的创设,通过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渗透,增加数学课堂的亲切感,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了解更多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水平。
一、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相比于传统的教育教学而言,生活化教学质量得到了提升。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处于不成熟的状态,思维模式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只会对一些生动的、有趣味性的事物感兴趣。在学习数学时,很多学生会感受到枯燥无味,学习质量逐步下降,教师在面对这种情况下,需要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将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融合技术,让学生在十分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接受数学知识,从而对数学教学产生一种亲切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主动性。
2.加深学生的学习质量
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还能让学生对于本次课教学内容印象更加深刻。在小学数学中有很多涉及到数学的概念以及运算规则的教学内容,这些教学内容相对于抽象并且复杂,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很多学生无法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理解和熟悉,并掌握这些运算知识和方法。教师在进行运算知识的讲解时,由于整体的内容相对于枯燥,学生在上课时会犯困,而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则能有效地降低学生在理解时的难度,防止学生不断地犯困,实现学生对教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有效掌握,同时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整体效率。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提高应试能力,而是让学生真正将数学知识做到学以致用,在生活中能够通过自己所学习到的数学知识为自己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将这一想法传递给学生,改变原本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对数学的错误认知。一味地认为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考试成绩,却忽略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教师应该为学生搭建一个数学与生活的连接桥梁,让学生真正的认知到学习数学的意义,逐步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态度。
二、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目的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在当前年龄阶段,其自身的身心发展存在着非常大的不成熟现象,好奇心比较强烈。选择生活化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抓住学生好奇心强这一特点。生活化的情境设置,促使学生在上课期间其注意力集中效果更好,能够改变原本小学数学课堂氛围相对于枯燥且无趣的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建一个高质量的数学课堂。
所谓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就是让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之前,在生活中寻求一些与小学数学相关联的内容,将教学融入生活。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能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数学学习是对他们自身而言有益的、有趣的,而不是曲高和寡无法应用的内容。教师应积极的构建生活化以及动态化的数学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通过不同的手段,确保生活化情境教育模式能应用在当前的教学中,提高教学的效果。
三、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模式
1.创建情境化教学
生活化教学模式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情境中,可以创设一个与日常生活密切相连的教学情景。情境化教学,是小学教育中非常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同时也是十分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以情景教学的模式放入在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让学生在这种生活化的场景中学习数学知识,了解数学知识如何进一步的应用,改变学生原本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从而将抽象的数学内容更具体化,引发学生的深刻学习体验,加深学生对不同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认知三角形》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教室中,或者是在自己周围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去寻找三角形的事物。比如常见的三角形有晾衣架、三角板、自行车、墙面等不同的地方,学生能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是密切相融合的。这种方式能加深学生对于该部分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教学内容生活化处理
教师使用生活化教学模式,也可以将教学内容生活化处理。在小学课堂中,有很多内容都可以联系到日常的生活实际,将教学语言生活化,能够实现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的紧密相连。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去思考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哪些现实生活能紧密相连,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为例,教师就可以将这一内容与日常生活相融合。比如在每学期的开学,学生会去搬书,班级里一共有50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需要拿到12本书,把50×12这一数学算式进行生活化的处理。在本次搬书中学生一共需要拿多少本书,这种方式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亲切感,也能够增加训练环节的趣味性,提高了数学训练的效率。
其次,教师也可以用生活化的语言理解抽象的数学问题,将出现的数学问题进行讲解,改变传统数学问题认知较差的情况。比如说《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节课,很多学生很难在最短的时间内理解小数的意义,教师就可以引入生活化的内容进行讲解。比如说将1.5讲解成一元五角。这种方式能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小数,也可以应用在日常生活中。
3.实践性教学
实践性的教学活动是十分受学生欢迎的一种教学形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融入生活化的实践教学活动。比如说,在年、月、日这一课时,教师让学生自主地制作日历,在制作日历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学习能力,自然而然就知道了年、月、日,同时也加深了对年、月、日的记忆。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选择生活化教学模式最终目的是增强教学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高数学知识有综合运用能力。这些都是学生自主发展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的优势,促使越来越多的小学生能够在小学阶段打下非常坚实的数学学习基础,培养学生拥有数学学习思维。
参考文献
[1]郭艳春.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才智,2020(10):130.
[2]周艳.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