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奕菁
凉城第三小学200129
摘要: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核心,贯穿于整个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小学生具备较强的计算能力,能够为其在今后面向更高层次的学习夯实基础。计算能力作为小学生学好数学的基本功,对他们学好数学知识,以及其他学科知识有着指导行的意义。不仅如此,提升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对解决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计算作为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是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学生拥有良好的计算能力,对其生活和学习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对此,本文从提升思维能力,计算贴近于生活,打下教学基础,培养学习兴趣四个方面,对小学高年级数学计算能力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小学教师提供借鉴价值。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计算能力;重要性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的高低强弱,会直接影响到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的思路,步骤,结果都需要用计算进行落实。面对求取几何的周长,面积,体积的问题,也需要计算来进行公式的推导。有关方程式,统计图的数学问题,也都与计算密切相关。学生是否具有较强的计算能力,决定着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否更好的吸收消化数学内容,用更加简便快捷的方式方法,解决其面对的问题。同时,小学生若具备较强的计算能力,在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时,可以冷静的找出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有计划的处理问题,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一、提高思维能力
学生计算能力的好坏,是他们综合能力强弱的具体表现。数学计算能力,不仅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密切相关,而且能够训练学生的思维,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学生在计算时,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有着良好的导向作用。较强的思维能力,能够使学生在学习新的课程内容时,更好的理解和吸收,有利于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运用计算能力进行解题的过程,是对自身计算能力进行训练的过程,出现错误在所难免,学生正是在不断的修改和纠正中,充分发散思维,寻找解题的方式方法,提高自身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1】。
例如学习五年级下册《组合体体积》,此部分内容对提高学生们思维扩展能力具有促进作用。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立体几何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当学生运用自身的计算能力对几何问题进行探索时,会在脑海中构建出对应的几何图形,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因此,在计算立体几何图形的体积时,学生需要利逻辑思维能力,构建出立体图形,然后根据相应的运算公式进行计算和解题。此时,无论学生得出的结果正确与否,在整个解题过程中,学生大脑已经充分地进行思考,利于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如果学生在构建出图形之后,因为自身计算能力不强,无法继续进行运算,会限制学生思维的发散,从而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无法得到提升。
二、计算能力贴近生活
计算与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小学生因为没有足够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在面对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时,运用好自身的计算能力,可以有效的解决问题。生活中的问题,虽然不会具备较高的难度,但对于小学生来讲,仍是一种不小的挑战。相对于计算能力一般的学生来说,计算能力较强的学生在面对问题时,往往有着更加高效快捷的解决方式【2】。简言之,当学生在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时,能够扩宽视野,增长阅历,提高自身能力,夯实基础。可见,学生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可以帮助他们在面向问题时,能够做到冷静思考,利用计算能力认真推演,最终得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例如学习五年级下册《简易方程》时,教师要做到贴近生活。利用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进行进行教学,学生计算能力的强弱直接表现,能够进行正确的数学逻辑运算和推理。比如:经典的《鸡兔同笼》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对这类问题进行讲解时,要将列表枚举法、抬腿法和假设法三种解题思路进行讲解,加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这类问题的难易程度适中,解题过程虽然有迹可循,但仍然需要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会在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时,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除《鸡兔同笼》之外,多种经典题型,都源于生活,贴近生活。
三、打下教学基础
计算作为小学生学习数学应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至关重要。计算作为学习数学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学生扎实的计算功底,能够为其日后学习更高层次的数学知识内容时,打下坚实的基础。不论是进行自然数之间的运算,还是求几何图形周长、面积和体积都涉及计算。小学数学作为奠定数学基础的学科,一切课堂教学活动都应该以培养学生计算能力为前提。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计算能力,便会无法对日后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理解与吸收【3】。
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下册《简易方程》时,使学生对未知数x,y的概念进行初步的理解,从最简易的一元一次方程到初中数学的一元二次方程,再到高中的多元多次方程,由简单到困难,逐步锻炼学生的计算和思维能力。如果学生没有在小学阶段打好的基础,当他面向更深层次的方程教学时,往往会因为理解困难,无法跟上教学节奏,而导致成绩不理想,产生紧张、担心、焦虑的情绪甚至对待数学教学产生“恐慌”。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小学阶段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成绩,学生是否在小学阶段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会为其日后的学习阶段的教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四、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率。而数学的教学方式对于小学生来说,往往枯燥乏味。所以,培养小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兴趣,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兴趣,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之外,培养学生对探索和解题的信心也至关重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计算能力,会使他在解题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增强对得出问题答案的信心,使学生在探索问题答案的过程中寻找的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各个学习产生深远影响。
例如学习五年级上册《小数乘除法》,小数的运算作为小学数学的一个难点,不同于整数的运算,小数点的位置,决定整个计算结果。小数的的运算,能够很好的检验解题者的计算和逻辑思维能力,具备良好的计算能力的学生,能够在解题运算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有效的提升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为其提高学习质量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计算是日常的生活、工作、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运用最广泛的一种数学方法。由于数学本身便是是与实际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学科,所以基本的计算能力的高低,学生无论是日后面向更高层次的学习,还是对于生活中的应用来说,都具备实际意义。计算在小学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学生以后在成长中的一项基本能力,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会对学生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汪贤维.计算能力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性分析[J].中外交流, 2016,000(005):269-269,270.
【2】邓小青.浅谈小学数学计算的重要性和提高计算能力的有效策略[J].文渊(高中版),2019,000(008):170.
【3】阿尔都朋.关于小学数学重要性的讨论[J].南北桥,2019,000(008):9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