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芹,吴喜
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水力发电行业的安全管理大多采用传统安全管理模式,与现代化科学管理方法相比存在明显不足。安全应急管理平台既要满足安全应急管理的各种需要,又要体现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将大量工作计算机化,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安全应急管理平台系统的运用,对各项数据进行整合、处理和决策,实现安全管理全过程追踪,方便快捷地对各种安全管理的信息进行查询,统计分析审核,实现管理与技术的融合,提高管理效率。本文对水电行业安全应急管理平台提出了设计方案和实现目标。
关键词:水力发电;安全应急;管理平台;设计
针对水力发电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提出工程建设期安全应急综合服务的内容,并依托安全应急管理平台对工程进行科学管理,全面提高工程安全应急水平,实现工程安全生产目标。
一、安全应急管理平台设计
安全应急管理平台系统整合现场及周边相关安全应急资源,对工程安全应急工作进行动态管理,全面提高工程安全应急水平。该平台旨在打通工程建设领域安全应急管理的各个环节,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技术,以GIS作为展现平台,专业运维作为支撑,集成视频监控、运输车辆定位、人员定位、风险评估、水雨情、地质、山洪监测和预警等为一体的安全应急管理平台。同时,配合平台开发有手机APP客户端,方便管理。
安全应急管理平台是以信息技术支撑,软硬件相结合的安全应急管理信息技术系统,是实施日常安全管理、应急管理、安全应急设施设备管理的综合信息工具。用以实现风险分析、信息报告、监测监控、预测预警、综合研判、辅助决策、综合协调与总结评估等功能。
根据业务内容,可分为安全管理和应急管理两大部分内容。
(1)安全管理功能
1)目标职责管理
◆目标计划分阶段进度跟踪监测、评估
◆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及人员动态化管理
◆各类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维护和管理
◆建立安全生产费用台账,确保专款专用
◆安全文化建设活动方案、过程记录及评估
2)法规制度管理
◆建立适用的法规制度数据库
◆检索,查阅功能及最新法规标准及时更新
◆企业安全管理文件的发布与查询
◆建立主要安全生产过程、事件、活动、检查的安全记录
3)教育培训管理
◆发布培训计划
◆证件快到期人员短信提醒通知
◆提供完整的培训记录及档案,生成培训评估报告
4)设备设施管理
◆设备设施台账管理
◆设备设施变更风险分析及落实
◆设备设施检修、保养流程管理
◆特种设备设施到期定检自动提醒
◆设备设施到货验收和报废管理
5)作业安全管理
◆作业许可、工作票等在线编制和维护功能
◆作业许可、工作票登记申请功能
◆已申请作业许可工作票的查看
◆劳动防护用品配置标准及采购发放记录
◆承包商、供应商登记管理
◆变更审批及验收管理
6)职业健康管理
◆职业健康制度,职业病患者信息建档管理
◆职业危害因素辨识、申报、监测、评价等数据管理及台账输出
◆员工定期体检消息提醒及职业病禁忌提醒
◆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培训记录
7)隐患排查治理
◆利用移动客户端实现隐患即时上报
◆根据隐患排查结果提出治理方案,并在线督查
◆实现动态历史数据的图形化统计分析,辅助决策
◆自动输出向政府及上级部门报送的隐患统计分析报表
8)风险管理
◆对危险源、重大危险源进行登记建档和监测
◆建立安全生产预警指数系统
9)事故管理
◆事故档案和事故管理台账登记输出
◆事故报告程序及相关部门人员查询
◆事故调查处理报告生成
◆事故统计分析与档案查看
◆历史事故案例学习
(2)应急管理功能
1)重大风险评估
◆管理维护紧急事件涉及到的人员信息、设施设备信息等信息
◆选定区域,评估紧急事件带来的经济损失、人员损失等内容
2)监测预警
◆管理维护监测点信息、监测设备获取的监测数据、监测设备自身的信息。
◆设定单个监测设备/监测区域的预警策略
◆预警信息以声音、字幕的形式报警
◆转发、发布预警信息
3)应急预案管理
◆管理维护各个单位以及各级应急预案
4)应急救援抢险管理
◆管理维护应急救援信息
◆根据重大风险评估模块和现场需求等内容,配置救援队伍信息
5)应急设施设备管理
◆管理维护应急设施设备信息
◆在三维GIS视图中展示应急设施设备
6)应急信息管理
◆发布应急信息
◆在线咨询应急信息
◆发布培训知识和演练信息
◆管理维护灾后重建信息
二、平台实现关键技术
以“互联网+”的思维理念为基础,采用大数据技术、三维地理信息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多种先进的技术,构建工程安全应急管理平台。
(1)“互联网+”思维理念
“互联网+”即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同时利用监测仪器进行监测,安全应急管理平台可以对数据进行管理、分析,实现预警。并通过移动终端实时通知到相关的业务人员。
(2)大数据技术
大数据技术是从各类型的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技术。大数据必须采用分布式架构,对海量数据进行分布式数据挖掘。采用大数据技术,可有效地处理大量的容忍经过时间内的数据。
(3)三维地理信息技术
三维地理信息技术是将采集以及经运算分析后对数据的表现、展示。三维数据相对二维数据更能表现出客观实际。相比于二维GIS,三维GIS具有以下优势:空间信息的展示更为直观;多维度空间分析功能更加强大。
(4)移动互联网技术
移动互联网技术,即通过移动IP技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成为一体。通过该技术,可以实现信息即时发送,支持移动端接收数据。移动端包括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车载电脑、智能手机、PDA等。
(5)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技术具有基于标准和互操作通信协议的自组织能力,其中物理的和虚拟的“物”具有身份标识、物理属性、虚拟的特性和智能的接口,并与信息网络无缝整合,物联网将与媒体互联网、服务互联网和企业互联网一道,构成未来互联网。具有普通对象设备化、自治终端互联化和普适服务智能化3个重要特征。
(6)云计算技术
云计算(cloudcomputing)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
三、平台系统架构
从系统开发和构建的逻辑结构上看,“工程安全应急云”管理平台自底向上可分为:基础设施层,数据采集层、数据中心、服务支撑层、业务应用层、展示层以及安全防护体系。
(1)基础设施层
基础设施层是支撑平台运行的基础,主要包括:由互联网/有线专网/4G网络/无线网络(WiFi)、卫星通信网络等构成的物理链路系统;由服务器、存储设备、交换机、机柜、UPS服务器、监测仪器、传感器、显示设备等构成的硬件支持体系;由三维地理信息平台软件、数据库软件、操作系统软件、安全软件、防毒杀毒软件等构成的软件支持体系;基于云平台的云计算基础架构。
(2)数据采集层
数据采集层通过各种手段获取安全应急管理平台运行需要的各类专业属性数据、基础数据、安全应急管理数据及其他数据。数据采集手段包括与其他系统交换共享、数据采集软件录入、监测设备仪器、人工调查(主要是移动端数据录入(包括智能手机、PDA等)和实地勘测获取数据)等。
(3)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是平台服务的内容,由数据管理维护工具、数据库等构成,为平台提供数据资源及数据服务。数据中心对数据进行统一组织和管理。其数据主要包括:空间数据、安全管理数据、应急管理数据、成果展示数据等。
(4)服务支撑层
服务支撑层以数据中心为基础,提供安全管理、应急管理等业务应用系统运行的环境基础和单点登录(SSO)、权限管理、信息发布等功能组件,同时也是各种业务集成的基础。
(5)业务应用层
业务应用层包括平台计划建设的业务系统及平台建设完成后待扩展的业务系统。业务应用系统以数据中心和平台为基础,通过平台从数据中心获取数据,并且成果数据统一存储到数据中心。业务应用系统主要包括安全管理、应急管理、视频管理等。
(6)展示层
展示层基于业务应用系统,集成各个业务应用及其成果数据,展示数据中心内的数据、数据产品和信息产品。包括大屏展示、投影展示、交通诱导屏展示、显示终端展示、手机端展示、网络端展示等。展示层的核心是基于Virtual Globe的多分辨率三维虚拟环境,在此基础上,应用3DGIS技术叠加不同的业务专题信息和业务应用,实现不同的业务应用和业务信息的集成。
四、结论
安全应急管理平台系统是为了实现水利发电行业各层数据和信息融合,把新的安全管理理念和方法带入企业,从而达到企业管理过程中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安全生产受控、降低风险的要求。安全应急管理平台系统实现管理的信息化,提高管理效率,为企业的安全生产与安全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 9006-2010)
[2] 《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九条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74号)
[3] 王杰.企业信息安全中的用户身份管理[J].信息网络安全.2011(7):48—50.
[4] 王海燕,刘文浩.分布式防火墙概述[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0(3):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