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代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措施的探索 刘红娥

发表时间:2020/11/30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8月下   作者:刘红娥
[导读] 初中历史教学仍有一些方面需要改善,教师需要积极提升自己的知识基础,以更加专业化的教学带领学生探索历史的趣味性,打破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固有看法,让学生不仅仅能提升自身历史知识,夯实历史基础,更能以史为镜,可正衣冠,通过历史学习,实现自己综合能力素质的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铜仁市第十二中学 刘红娥 554300 摘要:初中历史教学仍有一些方面需要改善,教师需要积极提升自己的知识基础,以更加专业化的教学带领学生探索历史的趣味性,打破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固有看法,让学生不仅仅能提升自身历史知识,夯实历史基础,更能以史为镜,可正衣冠,通过历史学习,实现自己综合能力素质的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主要分析关于新时代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措施的探索 关键词:新时代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措施 引言:历史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自身的品格,历史核心素养影响了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塑造,学生们在既定的条件下借助历史看待现实。教师们通过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结合历史教育的当前现状,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在课堂上创设历史情景,全面提高学生的历史修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思想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一、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历史学科受到传统应试教育影响较深,历史教学观念老旧 传统的历史学科教学中,因为传统应试教育影响,对历史学科的重视程度不足,教师在授课中只是将课本上的知识重点反复地单向地传授给学生,师生之间缺少互动和交流,导致学生对历史学习兴趣降低,只是将历史学科作为中考中的一项科目,背熟考点即可,对历史学科重视程度不足。初中历史学科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生们能对人类历史有初步性的了解,使学生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扩大学生的眼界,学习历史中古人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二)传统教学模式与新课程环境下初中学生 历史知识诉求不匹配历史是一门人文学科,时间和空间跨度极大,包含了人类从古至今的各个领域知识,包罗万象,贯穿古今中外,在现代化历史学科教学中,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探索和渴求不仅仅局限于课本,而是需要挖掘课本背后的众多历史知识,对历史知识有更全局性、全面性的了解,反向促进与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理解课本相关知识理论。所以教师不仅仅需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也需要加强自身历史知识的学习,不断开拓进取,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丰富自身教学方法,争取在未来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拓展学科知识,深入浅出讲解历史知识,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自主学习积极性。 二、新课程环境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改革路径 (一)不断提升历史教师队伍素质,充分学习更多的历史知识去教授学生 历史是已经发生过的事情,单纯的文字描述使历史具有抽象性,难以被初中学生理解吸收,所以现代化的影像资料和文物文化传承则使历史更加直观形象,从试听上加深学生对历史学科学习记忆强度,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工具优化改革初中历史教学模式,增强学生代入感,营造良好的历史学习氛围。

除了利用工具,教师也需要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知识储备,通过历史知识的拓展教学,增加历史学习的灵活性,让学生领略历史学系的乐趣,营造生动有趣的教学场景,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促进历史教学的高效进行。 (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历史知识并不是每一个知识点都需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进行讲解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有所选择,历史知识点中可以作为案例进行讲解的历史资料较多,且比较繁杂,教师需要安排学生自主预习,寻找历史与现实生活的契合点,提升学生检索、筛查和应用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使学生主动参与进历史教学中,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幅度提升学生历史学科学习运用能力,促进初中历史教学改革优化,提升历史学习效率。 (三)运用多媒体,激发识记兴趣 初中生的思维方式主要是具体的形象思维。遵从这一规律,新课伊始,教师不妨用谈话引出本课内容“抗日战争的胜利”,然后强调:“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将记忆大量的历史时间节点、历史事件的起因和结果、历史意义等。”教师的话能起到先入为主的作用,让学生有意识地去注意各个知识要点,让他们在思想上有个准备,激发他们探究知识的热情。接着,教师运用多媒体,在大屏幕上再现历史场景,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其时代背景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直观面对历史场面,学生当然有话可说。他们能切身感受当时的历史,自然兴趣浓厚。有的学生说:“抗日战争的胜利归功于美、苏等国的大力帮助。”有的学生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国共合作抗日,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推动下,全国人民空前团结,一致对外的结果。”还有学生说:“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运用地道战、麻雀战等多种战术,最后取得了胜利。”……虽然学生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分析得不够深刻和准确,但他们个个兴致高昂,争先恐后地发言,显得非常兴奋。其创新思维也得到了开发和锻炼。在学生思考、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归纳:坚持全民族抗战;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大力支持;教师、学生无疑打成了一片,既增进了师生的情感,也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 结束语 新课程环境下,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基础性学科,因为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们对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不强,严重制约了历史教学效率,挫伤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和积极性,死记硬背历史知识点不能使学生感受到悠久历史文明的学习乐趣,所以初中历史教学改革需要经过不断的优化探索,营造出良好的历史学习环境,带动学生自主提升历史学习效率,夯实历史学习基础,增强学生历史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荣珍.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思考与分析[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5):236-237. [2]魏靖全.浅谈初中历史教学的改革创新[J].课程教育研究,2020(03):59-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