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文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伍隍镇中心小学641300
摘要:随着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深入开展,在体育教学课堂,教师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科学的制订更加完善的教学计划,从而才利于不断提高学生体育实践水平。文章通过对团队精神培养的研究,研究了具体的培养方法,在实践研究过程,教师要充分结合体育教学课堂,加强教学方法研究能力,从而才利于不断提高学生团队意识,以更好地为学生日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小学体育与健康;团队精神;培养
引言
如今,大多数学生都是家里的独苗,集父母和家人的宠爱于一身,而这便导致学生普遍缺乏合作意识,这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新课改推行后,教学活动的开展已经不再仅仅是关注学生的成绩,而是更重视学生在其他方面的发展,这就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否则将难以产生理想的效果。本文对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进行探讨,并提出培养合作意识的有效策略,希望为广大教师提供参考。
一、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的意义
小学阶段的体育课程并非仅仅是一项让学生放松身心、锻炼身体素质的课程,包括团队精神在内的精神教育,也是体育课程重要的教学目标。因此,在教育的过程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教学精神的所在,加强团队意识的引导。目前小学生的群体就好比一盘沙子,尽管其分散的时候力量有限,但当其团结起来的时候其力量往往比岩石还强。这一点在体育课程中的足球运动、篮球运动等都准确说明,而这也是当下体育课程中最为重要,需要加以落地实施的课程内容之一。
二、现阶段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设定不清晰
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没有设置完善的教学目标,仅要求学生自由运动。这一过程可能会致使部分学生偷懒,没有达到体育训练的要求,影响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另外,部分教学设备不完善,如出现没有教学教具的现象,影响了体育教学的开展,甚至部分项目还存在潜在安全隐患。此外,大部分学生认为体育训练是无用的,既不能提高文化课程的成绩,还浪费了大量的闲余时间,可能会导致学生缺乏体育训练、体育运动的兴趣,无法让学生正确地意识到体育运动的作用。
(二)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
(三)团体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建立良好的双向互动关系。但是,在团队活动中经常会发生骚乱、倾听和分享,影响到社区学习的成功。一位老师让运动中的学生配合草裙舞循环写游戏,老师们把草裙舞的各种颜色分发给学生,让两个学生合作写游戏,作为一组创造性的游戏;每一个学生都回呼自己,不让另一个学生站起来,另一个则擦着“老师让我们一起玩”,然后两个脑袋一起发明。大部分学生现在都是独生子女,有的是自私独立的,这是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四)教学观念有待完善
受智能手机的影响,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抑或是不愿意进行体育训练,降低了学生的身体机能及身体素质。另外,部分教师害怕体育课程中学生受到擦伤、创伤等伤害,采用了保守的教学模式,并且对创新化的体育教学内容的认知度不高,采用了室内活动教学的方式,不利于让学生在体育训练中调节身体机能,提高机体素质。
三、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的策略
(一)让学生建立基本的合作意识
(二)在合作小组中,学生们与合作伙伴一起努力确定目标、制定方案、收集和分析信息、寻找问题的答案或得出结论。这是一个合作过程,利用技能、情感、精神补充和类似科学研究的互动整合。通过相互激励和启发而改善个人与个人、群体、群体和团体、学生与教师之间交流的合作,学生可以比传统教学方法表现得好得多。认知能力的发展为合作和团队精神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例如,在名为“50米赛跑”的运动项目中,教师可以按学生人数分组,并在开始或结束时分组。站在50米距离的终点,以便每个小组都完成培训。学生必须根据教师分配的群体成员资格,例如B. A,b,学生们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能够达到连接力,因为他们可以跑得更快,脱离其他群体。受训人员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只看到学生的交流和交流,不干扰体育节目的工作。通过审视不同学生的习惯、身体能力和表情要素,同时及时培养下一个学生通过反复的培训和比赛培养学生的模范精神。
(三)利用团队训练激发合作精神
例如,篮球就是典型能够锻炼学生合作意识的运动项目之一,通过这个项目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配合,引导其合作意识。在合作意识的培养上,首要任务是要让学生摒弃“英雄主义”,意识到在篮球这个项目上存在客观差异。例如在五人为单位的篮球队中,有一至两名学生的投篮命中率相对较高,所以在进攻阶段要尽可能地把球交付给上述学生进行投篮进攻,而其余的学生则需要做好防守以及创造机会的工作。如果每一位学生都想着展现自己的能力,反而会浪费机会。而不论是传球还是创造机会,都是切实让学生表现自己的具体体现,而这也是团队协作精神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只有引导学生能够参与到运动中去,才能加强学生之间的协调和配合,合作的能力与意识才能被激发,学生的个人能力也能因此得到提高。
(四)借助素质拓展运动,达到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教学目标
小学阶段的学生都有爱玩好动的特点,因此,他们对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也非常高。为了使小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优势能够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可以在充分考虑小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将素质拓展运动引入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中。素质拓展运动通常以游戏的方式展开,对激发小学生的参与兴趣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教师在选择素质拓展运动形式的过程中,也可以尝试将一些团体协作的项目加入其中。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对班级中的学生进行分组,推动团队之间的竞争,与此同时,为团队设置游戏任务,增强学生的团队凝聚力,进而有效提升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合作意识。
(五)要求学生汇报学习成果
我们说,合作学习的重点在于学,因此,教师必须检查学生的小组学习成果,要求他们在当堂课结束之前,每组轮流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这一以小组为单位轮流展示的方法不仅能够大大节约时间,还能为教师的观察提供便利。通过同时观察全部组员的动作,在对比之下,教师能够轻松发现他们不规范的动作。再者,这一考察形式也能在无形中使学生感到一定压力,将他们“浑水摸鱼”的想法扼杀在摇篮里。
结束语
总之,为了构建更加高效的体育教学课堂,教师要进行教学实践与创新研究,在培养学生团队精神过程,要深入研究体育教学内容,从而才利于科学的制订更加完善的教学方案。通过以上分析,从多方面对学生体育团队精神培养进行了实践研究,旨在不断制订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案,从而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水平,以更好地为学生体育素养提高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云峰.体育教学中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策略[J].启迪与智慧(中),2019(12):48.
[2]王启振.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J].求知导刊,2019(31):55-56.
[3]陆建春.合作练习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19(01):131.
[4]王艳波.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以团队精神为例[J].当代家庭教育,2018(09):167.
[5]苑守韬.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8(31):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