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红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安化中心小学 746000
摘要: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大量农村闲置人员前往城市务工,导致大量的留守儿童问题出现。而在现代化教育背景下,留守儿童问题愈加严峻,由于父母长期不在孩子身边,导致儿童成长受到严重影响。为了可以改善这一问题, 可以依托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提高对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关注和重视,并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儿童行为习惯,以便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后续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乡村少年宫活动 行为习惯 留守儿童
前言:在市场经济高速增长背景下,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居民,大量限制人口外出务工,将子女留给家中父母 或是亲朋好友照顾,导致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尤 其是行为习惯方面,未能得到足够的关注和培养。留守儿童行为习惯问题的出现,对于儿童未来身心健康发展影响较大,究其根本在于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对 于子女的关心程度不足,而隔代教育由于自身的文化 水平偏低,对于孩子的错误缺乏正确引导,放任自流,导致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受到不良影响。所以,应该进 一步加强家校合作,提高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以便 于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促使相关教育教学工作有序开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和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1、认知不统一
对于留守儿童问题,推行家校合作是以降有效措施,但实施的一个首要前提是认同和理解,可以积极 配合家校合作开展。通过大量实践可以了解到,家校 合作中绝大的家长认为家校合作十分重要,少数家长 认为家校合作并不重要。作为家校合作中不可或缺的 组成部分,家长内心是否认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直 接关乎到后续的家校合作工作全面落实。而这种问题 在当前普遍存在,甚至很多家长甚至不知道家校合作 是什么,更加无法掌握家校合作的内涵所在,而出现 这一问题很大程度上由于学校家长的宣传力度不足, 在家长会上也仅仅是对孩子的学习问题进行沟通和 交流。
2、 家校合作主体积极性不高
即便绝大多数对于家校合作的认知较高,十分重 视家校合作,但是在具体工作践行期间,家长的积极 性却并不高,不否定也不参与,还有少数家长表现出 无所谓的态度。
多数家长对于家校合作理解较为充 分,但是并不合作,很少会主动联系教师,部分家长 偶尔联系教师,也不过是针对孩子最近的学习状况进 行交流,更多的家长实在孩子出事后才会与教师联 系。尤其是留守儿童,很多家长一年下来都不会与教师联系,主要是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只有放假才会回家。而家长通常是由爷爷奶奶带孩子,甚至不止 一个孩子,分身乏术,难以关注到每个孩子的发展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多数家长对于家校合作重视程度 较高,但是鲜有积极主动与学校老师联系。
3、家校合作形式单一
对于家校合作形似和来看,多数家长认为是通过 家访和家长会两种形式。而家长学校此类模式却尚未 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和应用,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交流主 要是通过电话实现。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认为家校 合作的主要形式是通过家长会和家访展开。但是,由 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在家长会和家访中 难以见到本人,所以通常是在电话或是微信群中进行 沟通,不定期披露孩子的表现,让群里的家长了解。 但是,微信群中家长的沟通较少,通常是教师的单向 信息发布。即便是顺利开展家校合作,但是由于双方 的认知不足,仅仅是停留在督促孩子好好学习的简单 几句话中,缺乏长期的监督机制。学校定期会召开家 长会,但是留守儿童的家长长期在外务工,很少会抽 时间去参加,在家长会上也很少会提出家校合作有价 值建议。留守儿童主要是由爷爷奶奶负责照顾,隔代 教育局限性较大,加之很多老人的文化水平不高,对 于家校合作认知不足,更多的将孩子教育问题归结为 学校,难以让家校合作工作全面落实。
4、家校合作平台缺失 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社会各界的重视程度 较高,相关教育工作者也可以积极践行家校合作相关 要求,但通常是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家校合作活动,或 是教师自行组织。部分学校技术水平较高,借助信息 技术建立“家长学校”平台,但很少有家长会参与学 习。对于部分经济水平较高的区域,学校均会开设家 校合作平台,如“家委会”。由于家校合作平台的缺 失,家校合作工作将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部分家长 希望参与到家校合作中,却由于平台的缺失导致诉求 无法得到充分反馈。在家校合作过程中,学校组织分 工明确,面对学校机构家长却犹如散沙,无法紧密合作,影响到家校合作效果。
结论 综上所述,对于留守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 离不开家庭和学校的合作,结合留守儿童的特殊性, 进一步加强家校合作,确定明确的教育目标,选择合理的方式来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引导孩子树立 正确价值观和道德素养,为后续社会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胡琼伟,济南市历下区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习惯及营养品摄入调查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
[2]王晓莹.农村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矫正方略探析[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本文系2020年度甘肃省陇南市共青团、少先队研究课题《乡村少年宫对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影响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LNTD2020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