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设计问题,构建高效课堂——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现状分析及有效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27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16期   作者:刘海超
[导读] 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
        刘海超
        湖北省老河口市薛集镇齐岗(明德)小学
        摘要: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从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提出建议。
        关键词:课堂提问;现状分析;有效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方法之一。经过教师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燃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从而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一、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的现状
        课堂提问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很多数学教师对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和原则缺乏研究和探索,使课堂提问流于形式,表面上看有问有答,实际上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学习潜能的挖掘和开发作用不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问过于频繁,问题缺乏质量  
        一些教师为了制造热闹的课堂气氛,不分主次,不顾学生实际,改过去的“满堂灌”为“满堂问”。学生缺少质疑问难、独立思考的时间,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看似活跃的课堂气氛,实质上是在为教师的教或板书“填补空档”服务,教学实效不高。过多的提问会导致学生依赖教师的问题进行学习,压抑了思维的火花,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2、提问没有精心准备  
        一些教师课前没有精心钻研教材,没有根据学生实际创设课堂提问,上起课来,经常信口开河,为提问而提问。提问琐碎频繁,不分主次。一连串的一问一答浪费了不少宝贵时间,不但不能激起学生思维,反而会使学生思维受到抑制,容易使学生养成不假思索、随意应付的坏习惯。而有些教师提出的问题却又过于深奥,学生无从答起,课堂出现冷场,教师或责备学生,或自问自答,这样的提问既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又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影响课堂提问效率的原因  
        调查表明,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提问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上述现象的发生,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原因。  
        1、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存在误区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和学生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提倡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对此很多教师理解为教师在一堂课中讲得越少越好,应该让学生多讲,教师讲多了又成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许多教师出现了主观上希望通过课堂提问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实质上则是为了“提问”而“提问”;用“提问”来代替教师的讲解,借学生之口说出自己想要说的答案,把“启发式教学”庸俗化成“问答式教学”,把“问答”当作“对话”。课堂上一问一答,表面上师生、生生在互动,实质上则是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钻进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圈套里。这样的课堂表面上看似乎贯彻了新课程理念,但师生、生生之间并没有实质上的交流和互动。“对话”也仅浮于表面,流于形式。  
        2、教师对问题的设计不够重视  
        对问题的设计是影响课堂提问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教师课堂上的提问具有比较大的随意性,至于提问是否具有科学性、层次性、针对性和启发性,提问想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的,教师自己也没有去思考。因而教学过程中出现问题表述含糊,指向性不明,学生听了不知所云,甚至偶尔还会出现科学性错误,更谈不上提问的艺术性了。

提问也仅停留在针对知识点的发问,忽略了提问中的人文意义,没有把提问的着重点从“问题”转移到“人”上来,出现“徒劳的提问”,这样的提问严重影响教学的效果。  
        三、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为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充分体现课堂提问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我们在课堂教学提问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问语言表达要清晰、准确。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的认知能力是进行学习的基础,而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处于起步发展的阶段,教师应该能预见学生这样的能力,设计好提问用语。
        首先,提问用语要贴近儿童的语言。学生对教师的提问作出解答的过程可以视为获取、加工和运用信息的过程。课堂上,教师的语言尽量少用脱离儿童语言环境的词语或字眼,学生能不能对教师的提问作出有效的思考前提就是他是否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其次,教师提问时尽量少用复杂的语句。提问是给学生创设思考的平台来探测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而不是让学生花过多的时间对分析教师的提问究竟是什么意思,有的教师喜欢故弄玄虚,我认为在低年级的数学课堂中没有必要。如果多种提问表达方式只是让学生作出同样的思考,那么最好采用简单明了的句子,以免增加学生无谓的思考,浪费课堂有限的时间。
        (二)研读文本教材,有效预设提问。
        1.根据教学目标,预设课堂提问。
        在教学《九加几》进位加法的第一课时,其中一个重要的目标是经历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养成合作意识。那么,课堂提问一定是仅仅围绕这个目标预设的,教师就可以通过提问“你是怎么算的?有不同方法吗?”或“只有这样一种方法吗?”让学生体验算法多样化的过程。通过提问“刚才,我们是怎样得出这么多的方法的?”来引导学生体验合作的意义,逐步养成合作的意识。
        2.围绕教学重难点,预设课堂提问。
        一堂课要取得最好的效果,教师必须把握教学内容中主要的、本质的东西,明确教学目标,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最终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因此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时要把问题提在关键处,问在点子上。
        3.针对知识联系点,预设课堂提问。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是紧密的。一般情况下,小学数学是没有全新的和绝对孤立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新知识时,通过课堂提问,巧妙地把新知识纳入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网络之中,为学生架起由旧知通向新知的桥梁,使学生顺利达到知识的彼岸。
        结束语: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我们在“敢于发问—学会思考—互助合作”的良性轨道上,创建平等和谐宽松的“对话场”,让课堂提问成为“学习共同体”对话的桥梁,让“质疑问难”成为课堂提问的精彩一环,真正实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腾水.浅谈数学课堂提问的功能与技巧[J].福建教育,2003(4).  
        [2]柳青.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6(12).  
        [3]游爱霞.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教研究,200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