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27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16期   作者:张俊国
[导读] 在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背景之下,初中地理教学也正在走向改革,初中地理教学已经由传统的知识讲解模式,逐步转变为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模式
        张俊国
        ( 东营区第二中学 山东省东营市  257086)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背景之下,初中地理教学也正在走向改革,初中地理教学已经由传统的知识讲解模式,逐步转变为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之下,初中生对地理这门课程产生了全新的改观,并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地理这门课程的学习。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初中地理教师没有认识到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当中采用错误的教育方式,使得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本文主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采用问题引导式的教学方式两方面入手,深入地探究了如何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有效地开展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以供大家参考和阅读。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地理;教学策略;教学研究
前言:
        地理是初中阶段的基础课程,课程也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初中地理教学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新课程改革要求初中地理教师应当与时俱进,积极的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并且将最近的教学理念运用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初中地理教师应当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法,有效的激起学生对于地理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地理教学当中,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形成。
一、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能力
        新的教学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当注重为学生创造合作探究学习的机会,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但是很多的初中地理教师由于缺乏对合作探究学习的认知与理解,导致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充分的放任学生自由,让学生自由地进行教材内容的阅读。对学生缺乏针对性的和有效的教学指导,最终收获的教学效果往往不佳。出现这样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初中地理教师缺乏正确的认知与理解,另一方面是因为初中生年龄较小,身心发展尚未成熟,他们还没有形成自主阅读、主动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所以在进行自主阅读时,往往缺乏方向和针对性。初中地理教师一定要重视这一现象,在学生的自主阅读过程当中对学生进行指导,有效的去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首先,在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之前,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学习水平为学生设置相关的教学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展开阅读。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欲望,培养学生对于关键信息的提取能力,最终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例如,在学习部编本八年级下册《“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这一章节内容的教学时,在学生自主阅读之前,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计相关的教学问题。如,正确的说出长江三角洲的纬度位置以及长江三角洲的海陆位置?为什么长江三角洲被称之为“鱼米之乡”?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能够给学生提供阅读的方向和阅读的重点。既有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够提升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
        其次,为了有效地激发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事先在网络上搜索相关的视频、图片、音频等等,并制作成教学课件,在学生阅读前利用多媒体播放。

在这里我们还是以部编本八年级下册《“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这一章节的内容为例,教师在学生阅读之前就可以有效地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相关图片和相关的视频,还可以为学生出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形图,以此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
二、采用问题引导的教学模式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当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设置问题的形式,积极地引导学生探究、讨论、交流。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学习,有效地解决相关的地理问题,学习地理的知识点和地理内容,帮助学生构建起庞大的地理知识体系。
        首先,地理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实际需求、地理知识储备等因素的差异性,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并根据教材的内容、教学的目标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提出相关的教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交流与讨论。学生可以在自己的组内进行问题的讨论,如果组内无法解决就可以延伸到组外和别的小组同学进行问题的交流,甚至可以全班同学一起进行问题的探究。例如,在进行部编本七年级上册《气温的分布与变化》这一章节内容的学习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出示某城市的年气温数据表,让学生根据数据表绘制出准确的城市气温曲线图。并向学生提问,世界气温的分布有什么样的规律?影响世界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学生在进行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巡回指导,如果学习小组得出的结论不全,或者还是没有头绪的话,教师应当进行适时介入学生,用点拨、暗示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深度的思考中。
        其次,教师在利用问题引导的教学模式时,还应当为学生设计系列式的问题,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例如,在学习部编本八年级下册《地形与地势》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计系列式的教学问题,如下:(1)我国大陆的地势是西高东低,并且面朝海洋,这种地势会对我国的气候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2)我国大陆的地势是西高东低,并且面朝海洋,这种地势会对我国的河流流向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河流如果从高一级的阶梯向低级的阶梯流动时,会产生什么样的落差?(3)我国的这种地势会对东部和西部之间的交通来往带来什么样的影响?(4)正确的完成课后的练习题。通过这样系列式的问题引导能够层层,毕竟让学生逐步的进入到深入地探究当中,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地理的知识点和地理内容,并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教学的效率。
总结: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初中地理教育工作者,必须跟随时代的潮流,及时的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更新自己的教学模式。在实际的地理课堂教学过程当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主体位置。有效提升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提高初中生的整体地理学习水平,促进初中生综合全、面的发展。以上是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所提出的几点教学策略,希望能够为广大的初中地理教育工作者带来一点微薄的帮助。但是教无定法,初中地理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当中,还应当不断地创新、不断的探索,,共同促进初中地理课堂的积极改革。
参考文献:
[1]蔡贵林. 新课改下初中地理活动课的教学策略探究[J]. 新课程(下), 2018, 000(004):70.
[2]韩壹珀. 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J]. 当代旅游, 2018, 000(012):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