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视角下的高职旅游专业课程改革思考——以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

发表时间:2020/11/27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16期   作者:杨静
[导读] 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施行,1+X证书制度在各职业院校普遍推行
        杨静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重庆沙坪坝
        摘要: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施行,1+X证书制度在各职业院校普遍推行。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在“1+X”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工作的实施过程中,对1+X证书制度下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进行了探索,提出应从高职旅游人才供需出发,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专业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实施方式,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
        关键词:1+X证书;研学旅行;高职旅游;课程改革

        2019年2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职业教育新的学业证书制度,明确了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新方向。随着《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加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的实施,1+X证书在全国职业院校全面铺开,证书试点工作先后启动。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作为“1+X”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重庆的首批试点院校之一,积极探索1+X证书落地的实践方法,努力培养适应当前社会转型发展的高职旅游复合型技能人才。
一、推行“1+X”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课程改革的意义
(一)加快旅游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
        2016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部门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随着以教育部门和学校为主体、校外机构和旅行社辅助的研学旅行的兴起,从事研学旅行活动策划、实施与管理的专业人才出现紧缺,旅游人才技能需要进行拓展性延伸,促使了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对人才培养进行改革,。
(二)提高旅游类高等职业教育供给水平
        “1+X”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由从事研学旅行的企业进行考评认定,以社会需求、企业岗位(群)需求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为依据,符合建设主体是以市场化机制运作的培训评价组织的国家要求。它与当下旅游行业发展新方向形成对接,能够培养适应更多旅游职业岗位需求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在满足学习者多元化的发展需求基础上,提高高职旅游教育的供给水平。
(三)促进高职旅游师资队伍的优化建设
        “1+X”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的试点工作的实施,需要形成一支拥有先进教育理念、良好业务能力同时又对研学旅行技能评定有深入了解的教师团队。通过加强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可提高团队教师的考评能力,打造适应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需求的稳定团队。迄今为止,我专业已输出6名教师参加“1+X”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EEP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骨干教师贯标培训,并取得相应的考评员资格。同时,通过校企合作,我专业积极聘请行业企业相关岗位从业人员来校兼职,补充优化教师结构,提高了整体师资水平。
二、基于“1+X”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的课程改革思路
(一)建立基础+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
        研究“1+X”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下的课程改革,首先要了解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1+X证书制度指导下,高职旅游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不再是之前“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模式,而是“1+X”的组合。其中“X”具有不确定性,意味着旅游人才的专业技能可适应不同类型的职业岗位。
        单一的双证书向多元化的“1+X”证书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化,可通过构建基础+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来实现。

其中,“1”代表的学历证书是人才培养的基础, “X”代表的专业技能证书是人才培养的特色。它可以是职业资格证书,如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证书,也可以是专业技能证,如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EEPM)职业技能等级证。既有数量上的不限制性,也有内容上的无限可能。以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旅游专业为例,在实施“1+X”制度之前,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职业资格证书较为单一,以传统岗位,如全国导游资格证、茶艺师资格证等职业资格证书为主,学生通常只考取一个证书。而“1+X”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试点,丰富了证书类型,拓展了专业技能的领域。学生能结合自身条件进行多元化选择,形成专业特色。
(二)优化课程设置的结构
        高职旅游专业的课程设置一般分为公共课和专业课两类。其中专业课由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构成。“1+X”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实施,促使我专业对专业课程结构进行调整,主要思路有二:
        一是新增课程模块,开展集中授课。可安排在专业技能课程的实施周,采取一到两周集中学习方式,开展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的专业技能培训。期间,充分发挥校外实训基地作用,采取带学生走出去和把企业人员引进来相结合的方式。课程实施前提是学生已经完成了主要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旅游职业素养,可以进行知识拓展和跨界学习。其优点是方便实施、有利于专业技能的特色化,缺点是学时较短、体系化和结构化程度有限。
        二是将X证书嵌入到课程。以“1+X”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例,在旅游专业原有课程结构大体不变的基础之上,在专业必修课如《旅游政策法规》、《导游业务》等课程中,加入研学旅行所需要关注的法律法规和业务开展流程,并在专业选修课中设置与研学旅行所需核心技能相关的课程,如《研学旅行风险识别教育》、《研学旅行活动设计与实施》等课程。其优点是有利于人才培养的系统化和课程结构化,缺点是要综合考虑各类证书的嵌入、有一定的实施难度。
(三)更新课程的教学运转方式
        1+X证书制度下的课程建设,应从行业企业、学习者的需求和条件出发。以 “1+X”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我专业的试点为例,首先,在证书报考、培训和考评等各环节,充分体现了线上线下教学方式和多场景教学的融合。除本专业教师的线下授课和考评之外,亲子猫研学旅行机构老师同时开展线上动员和考评。通过校企合作,教师与学生深入旅游景区、博物馆等地进行实地走访。企业人员指导操作,学校教师开展教学,实现了教学场景的多元化。其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组建学习小组,开展了以小组讨论、课题设计、课题展示和专业问答等多种自主学习活动。将传统的“老师教”为主的课堂模式转化为“学生学”为主的运转方式,将信息从教师到学生的单向化传递,变为学生主动需求知识技能、教师答疑指导的双向传递。这使得学生不再被动接受信息,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也为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变革提供了参考。
三、结论
        综上所述,“1+X”证书制度的施行,对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提出了新要求。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应从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出发,结合行业企业对旅游人才需求,制定相关X技能证书的要求。同时,也要从旅游人才供给端着手,施行专业课程改革,构建“1+X”的课程体系,突出X证书的专业培养特色,优化高职旅游技能的人才供给。
参考文献:
[1]王金娜.基于“1+x”证书制度的职业院校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商讯,2019(33):191-192.
[2]刘炜杰.1+X证书制度下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研究[J].职教论坛,2019(07):47-53.
[3]张艳,刘军.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嵌入“1+X证书”的教学模式探索与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9(21):179-182
作者简介:杨静(1982—),女,重庆垫江人,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从事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健康管理教学工作,讲师,研究方向:旅游专业教育研究、旅游产业发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