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晓菊
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巴吉垒镇四元小学 吉林省长春市 130213
摘要:随着各领域的快速发展,教育事业不断的改革,国家对教育事业也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更是如此。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涯的基础性阶段,也只有在这个阶段打好基础,才能够不断地学习更多的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素养,从而为我国的发展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是社会在发展过程中非常关注的内容,只有把这两方面的内容结合起来,才能够使学生有更大的进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引言
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前提和基础,和学生的语文思想形成之间具有密切关系,在阅读过程中不仅需要准确地把握每一个具体词汇与语句所传递出来的情感信息,更需要学生对文章的中心思想与情感价值偏向做出准确地分析与综合,实现学生与文字之间的思维意识碰撞。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将阅读能力培养目标积极融合在总的教学计划中,培养学生阅读的自主性,优化小学语文教学工作。
1培养学生阅读创造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
据调查表明,当小学生拿到阅读材料时,学生只会机械性大概阅读材料内容,然后根据自己理解的意思从而完成题目,或者一直抱有目的性的读书。这种阅读方式并不能真正了解阅读内容,只是为了单方面完成任务。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自身所具备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式还没有完全成型,正处于学生学习过程中启蒙阶段。在这期间,学生有着较强的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也是培养学生阅读创造力的最佳时期。教师要想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带有自己的想法,并不是被作者牵着鼻子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看待问题的价值观,不单单局限于作者所提出的宗旨,还要附有学生自己的中心思想。导致学生在阅读中不敢提出质疑,也不敢提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培养学生阅读创造力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阅读中养成一种属于自己看待问题的方式,并带有自己的想法来阅读材料内容。为此,教师必须要很好地把握这个黄金时期,在小学语文阅读过程中,学会应用科学正确的方法,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培养并完善自身的阅读创造力。
2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现状
2.1阅读教学时间少
虽然新课改已经全面实施,但是部分教师对语文教学的观念仍然没有改变,认为阅读教学,在低年级学生中的效果并不大,因此,在教学的时候,更多是重视写字、认字、背诵的教学,这些普通的文化知识传授在语文课堂上应用的时间过多,也缩短了阅读教学的实践,因此学生对阅读的重视程度也不高,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没有被有效地进行挖掘。阅读也仅仅局限于课堂当中,缺乏对阅读内容的有效拓展与延伸,教材文本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较少的阅读时间也不利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和方法的养成。
2.2阅读教学方式落后
当前仍有许多教师存在着对低年级学生阅读教学方式落后的情况。首先,在课堂上对学生兴趣激发不够,只是单独地让学生进行集体朗诵或者单独朗诵的方式,让学生对文章进行通读,然后再拆分段落,让学生对每个自然段进行阅读并且对文章总体与每段进行总结概括。由于课堂时间短,也没有办法帮助学生深入地了解阅读的内容,但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年纪小,对事物的理解不够透彻,对文章情感的共鸣也不深刻,因此导致学生的阅读效率下降。除此之外,这种传统阅读方式也会让学生在枯燥中失去对阅读的兴趣,不利于语文阅读教学。
2.3未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低年级的学生阅读中部分教师仍然为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仍然习惯于对文章进行细致的讲解,包括每个词语每个句子的具体含义以及使用方法,因此让学生对教师的阐述与讲解产生了过分依赖的心理,从而产生一定的思维惰性,学生在阅读方面理解能力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阅读的发散思维并没有被充分开发,因此限制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对学生阅读思维的培养。
3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
3.1引导学生探索式学习,总结语文阅读学习方法
小学语文教材在阅读内容的设计上,更加注重学生探索式学习的过程,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独立思考与互相讨论,总结出阅读方法。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树立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信心,顺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在自我探讨和总结阅读方法时,教师要加以正确的引导,指引学生正确的思索方向,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更好实现。如《盘古开天地》,是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为我国悠久的历史增添了神秘的色彩。文章用充满力量的动作词语为学生展现了盘古开天辟地的景象,运用一系列排比句展现了盘古用自身各个部分创造出美丽的世界,表达了盘古甘于奉献的伟大精神。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反复推敲关于文中动词的精妙运用,借鉴盘古变幻成自然万物过程的生动语言描写方法等。不断总结间读方法,实现对文章中心思想以及经典段落的充分情感理解,形成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阅读情感。
3.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通俗来说,人如果对一个物体或者一件事充满兴趣,就会全身心投入其中,在不断实践和观察中发现其中的魅力。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正处于一种不健全阶段,学生必须要通过教师正确引领,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多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主动阅读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教师在带领学生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可以给学生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还要勾起学生的好奇心,然后慢慢带领学生深入故事中的每一个环节。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剪辑,来营造阅读课堂氛围,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配音方式使学生深化不理解文章中的内容;并且还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给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教学模式,组织学生开展主题讨论会,鼓励所有的学生积极参与到讨论会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通过讨论后,让学生写出观后感,比如,可以将自己和小女孩作对比,说出不同之处以及不同点,并用简要精确的语句将小女孩所处的环境和家境描绘出来,从而正确引发学生从某一个话题深入了解文章内容。
3.3通过丰富的课外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课外阅读能够丰富小学生的阅读题材和拓展视野,小学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而不是停留在有限时间里的课堂阅读。这样能有效的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是,对于课外阅读也要有所引导,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积极向上和符合小学生实际阅读能力的读物,过于繁琐冗长的读物或者偏离教学内容的读物不能够盲目推荐;同时,为了小学生能够获得更加丰富的阅读素材,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开展读物分享的小活动,让学生把自己珍藏的课外读本在班级中进行交换阅读,以此来丰富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开拓小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阅读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提高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质量,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求教师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给学生传授正确的阅读方法,同时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材内容正确引导学生能够充分掌握合适正确的阅读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创造力。与此同时,教师积极培养学生阅读创造力是一项复杂、漫长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深化引入阅读步骤,为学生创设下相应的情境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阅读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要注重给学生传授相应的阅读技巧,正确引导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高效阅读,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创作力。
参考文献
[1]高传虎,李佳佳.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J].课外语文(教研版),2020,25(01):117-118.
[2]李海燕,臧玲.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20,19(12):132-133.
[3]李文霞,李艳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能力培养[J].课外阅读(中旬),2020,12(09):101-102.
[4]苏月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导入策略[J].新课程,2020,17(11):131-132.
[5]林丽丹.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应用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20,3(19):255.
[6]王爱霞.在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创造力[J].西部素质教育,2020,3(6):164.
[7]沈细梅.试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创造力的培养途径[J].报刊荟萃:下,2020(1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