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发表时间:2020/11/2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3期   作者:邓琴
[导读] :基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标基本理念,
        邓琴
        江西省南昌市珠市学校     330000
        摘要:基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标基本理念,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是小学教育重点。因此,在数学课的上课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提升,重视动手实践能力在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中的重要效果。通过这种方针,可以采用多种动手实践策略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从动手实践中获得独特的个性体验,提高数学课程中小学生动手实践活动的参与度,从而培养和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动手实践教学;策略
        引言:动手实践将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数学的魅力。动手实践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动手实践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小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深度和运用熟练度。动手实践是连接学生和数学之间交互的桥梁。
        一、动手实践能力提升之加强组织管理
        尽管大多数教师对动手实践的重要性有着较为清楚的理解,但受教学活动中,任务、资源以及教师自身素养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课堂上学生动手实践的内容和时间在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占比很小,同时小学生活泼好动,许多小学生没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只要给小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小学生就发挥活泼好动的天性,导致现场组织混乱,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预留充足的时间组织学生动手实践,又要加强动手实践的管理。在动手操作活动前,教师要做好规划,注重细节,反复斟酌动手实践流程、用到的学具,做好教学活动中可能出现问题的预案,确保课堂中动手实践的高效。
        二、动手实践能力提升之开发使用学具
        学具的开发使用,有助于提升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自主获取与理解,提高对数学知识的探究能力。学具的开发使用可以提升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中让小学生再现课本中的教学内容,实现课堂内容丰富多样性,增强学生课堂体验。在课堂上,运用学具,可以培养和提升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深入开发小学生智力,帮助小学生建立全新学习理念。
        比如,在“圆(六上)”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米尺、三角板、圆规引导小学生学习圆的相关知识。教师将米尺、三角板、圆规等学具的使用方法和安全规范初步讲解后,与彩笔、纸张一起发给小学生,让小学生在熟悉学具的安全使用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小学生利用学具在纸张上动手实践,在画圆的基础上,根据小学生的想法制作各种花案,发挥小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通过小学生的动手实践,活跃了课堂氛围。小学生乐于参与,积极配合教学,这样教师的教学压力也会相应降低。


        三、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升之联系实际生活
        小学教学内容与生活密切相关,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教师在尊重数学课本知识,讲授课本内容的同时,应当联系小学生日常生活所见,引导小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的价值。动手实践活动可以以丰富动手操作活动的形式让小学生运用课堂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例如,在“自行车里的数学”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这样的动手实践任务:利用课余时间到自行车销售商店或者在室外公共自行车处,寻找自行车,让小学生数一数自行车的齿轮数量,通过统计齿轮数量、转数、车轮半径等,研究齿轮数量与转数的关系、前后车轮半径与转数的关系等,小学生在学习到知识的同时,也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有助于解决生活问题。通过这类贴近小学生生活的实践活动,既让小学生找到动手实践的乐趣,也使小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价值,提升小学数学的魅力。
        四、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升之关注动手实践过程
        小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应让小学生充分参与到动手实践活动。在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动手实践,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动手实践,并预留充足的时间给小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小学生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将动手实践设计成课前作业,让小学生准备学具,并在课堂上展示学具,让小学生获得动手实践的成就感。
        比如,在“有余数的除法--小小设计师”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课前给小学生布置“设计属于自己的图案”的动手实践作业。让小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制作属于自己的图案。在课上,小学生将自己的图案展示:一些小学生设计与课本上的图案;一些学生将图案做了额外的加工。在课堂中分享小学生设计图案的过程,一起评选出最具创意图案、最有价值的图案等奖项,让小学生获得成就感。在整个动手实践过程中,让小学生在思维上得到很好的训练的同时,小学生可以通过设计图案,了解并掌握一定的轴对称、平移等知识,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培养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课堂活动,是将新课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落实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重要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可能地通过加强组织管理,开发使用学具,提供多种动手操作平台等,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的可能性。同时教师要认识到小学生动手实践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联系实际生活,关注小学生动手过程,增加小学生在课堂中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小学生意识到数学的魅力,从而成为数学知识的主动学习者。
        参考文献:
        [1]谢文美.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J].知识窗(教师版),2019(11):58.
        [2]张银瑞.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动手实践能力的有效提升策略[J].新课程(综合版),2019(10):198-1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