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班主任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发表时间:2020/11/2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3期   作者:方桂梅
[导读] 受学生自身特点以及生活环境的影响,不同学生的思想、个性、能力以及心理状况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因此小学班级中出现“后进生”也是不可避免的,班主任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对“后进生”进行有效的转化工作,将直接影响班级教学的整体质量。
        方桂梅
        惠州市惠东县平山中心小学  广东惠州  516300
        摘要:受学生自身特点以及生活环境的影响,不同学生的思想、个性、能力以及心理状况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因此小学班级中出现“后进生”也是不可避免的,班主任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对“后进生”进行有效的转化工作,将直接影响班级教学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小学生;班主任;后进生;转化
        引言:本文主要通过小学“后进生”产生的原因分析以及小学班主任进行对“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有效途径两部分进行论述,提出笔者自己的一些想法与思考,希望能够给予小学班主任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一、小学“后进生”产生的原因分析
        1.主观因素—学生自身的原因
        小学生正处于自身发展的初级阶段,其自身各方面发展正处于不够成熟的情况。小学生的整体思维相对简洁,其对于事物的判断主要依靠于直观思维,因此模仿身边事物以及人物的表现行为成为小学生发展的一大特点,与此同时,小学生具有辨别能力相对较差的特点,因此极易受周围因素的干扰。同时小学生受自身心理发展不够成熟因素的影响,其整体的自信心、意志力以及抵抗力相对较弱,因此其在学习过程中极易出现对于课堂的抵触心理,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另外小学“后进生”具有观察力、想象力以及思维能力相对较弱的特点,究其出现的原因是由于学生不能将自身的注意力进行有效的集中,对于教师讲解的相关知识不能进行充分的理解与掌握。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缺乏对于相关学习的积极性,其不能对学习的知识产生好奇心;二是学生可能对于学习具有先天的不足,幼儿时期不能进行有效的教育,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自信心,从而产生抵触学习的现象。
        2.客观因素
        (1)社会环境的影响:现如今小学生生活的社会背景也是极为复杂的,学生受自身发展特点的影响导致其在于其他人物以及事物进行接触时会不自觉的对其进行模仿。当学生接触良好的行为时能够有效的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以及价值观,但是当学生接触恶性的行为时则会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带来不良的影响。同时部分家长因害怕孩子受社会不良行为的影响,形成错误的判断准则,从而减少孩子独自出门的机会,同时自身也不具备足够的时间陪同孩子,导致孩子长期独自在家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孩子整体的发展进程。
        (2)家庭环境的影响:孩子整体的表现以及发展程度与家庭环境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家庭教育作为学生接受的第一种教育,家庭成员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的整体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现如今我国依据存在部分家庭对于学生的教育以及管理方法上存在极大的缺陷,例如:部分家庭过于溺爱孩子,使孩子长期生活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环境中,导致孩子缺乏基本的自理能力;部分家庭则盛行“棒棍底下出孝子”的教育理念,当孩子表现不足是采用殴打的方式进行教育,导致学生逐渐出现暴力倾向。以上两种家庭教学方法对于学生自身的思想意识形成以及日后的发展极为不利。
        (3)学校环境的影响
        学校教育作为学生接受时间最长的教育,小学生与同学以及教师接触的过程是学生进行交友的初级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会具有相对敏感的特点。在传统教学理念的禁锢下,教师通常会对学习成绩优异且听话懂事的学生表现特别的关心并且经常表扬、奖赏等等。并且同学们也大都喜欢这样的同学,更喜欢和这样的同学交朋友而冷落“后进生”。如果老师不加以引导和关爱,“后进生”将更加“后进”,会不自觉的形成不自信、厌烦学习的情绪,与同学间的关系也会愈加僵硬,长此以往,形成恶性的循环,将会大大提高“后进生”形成的范围以及速度。
        二、小学班主任进行对“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有效途径
        1.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学生情况
        作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在接管班级的第一时间需要做的,便是通过不同的途径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如果班主任不能全面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就无法顺利开展对于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

班主任了解、掌握学生实际情况的途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与原班主任进行交流,从原班主任处掌握学生的基本学习成绩、能力表现、思想发展情况以及纪律遵守情况等等;②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家访活动,向学生的家长或相关监护人员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心理情况、自理能力以及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等等;③与学生进行交流,通过与学生的谈话,了解学生的人际情况、心理特点以及语言表达、思维能力等综合能力的集中表现等等;④通过日常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观察,了解学生的行为特点,推测学生的内心想法。教师通过以上不同途径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了解,掌握不同学生的发展特点,为日后的教学转化工作提供基础依据。
        2.以情动人,以心换心
        小学学生正处于其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是学生自身个性以及人格特点塑造的关键环节,其在内心深处渴望得到教师的关注以及认可,班主任作为教师团队中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人,其在学生心理的地位远超于其他的教师甚至是家长,因此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力。班主任想要进行高效的“后进生”转化教育,首先要做的就是从出发,让“后进生”能够从心里感受到班主任对于自己的关系,从根本上促进学生主动与教师拉近距离,从心里信任班主任的言行,只有做到这样才能使后续的转化工作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班主任只有能够充分了解掌握“后进生”出现的原因,根据具体的原因具有针对性的安排相关工作,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后进生”的心理障碍,达到使“后进生”逐步优秀的目的。与此同时,班主任还要善于发现“后进生”潜在的能力,注重发展“后进生”的优势,将“后进生”拥有的长处进行放大,并给予及时的表扬与夸奖,从而提高“后进生”的自信心以及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3.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转化目标
        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便是对“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工作,其也是班主任管理好班级的关键因素。班主任在进行“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一定要注重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于学生的优势以及潜在能力进行有效的开发与放大,对于“后进生”进行及时的表扬以及称赞,从而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使“后进生”逐渐摆脱“后进”的特点,向优等生迈进。对于“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他是一个长期系统性的过程,因此班主任一定要树立长期作战的信心。班主任想要有效提高“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效率,就必须根据实际的情况制定合理的转化目标,做到有始有终。班主任进行“后进生”转化前期工作时,一定要注意不能将目标制定的过高,应该制定较低的目标,结合激励的教学方法,积极创设教学环境给予“后进生”成功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以及其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在对“后进生”纪律进行转化教育时,不能追求一次性将所用的不良习惯进行改正,要给予学生改正的弹性空间,根据学生实际的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转化目标,以此来提高“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整体效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否能够对“后进生”进行高效的转化教育,不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发展情况,还关系到一个班级乃至一个家庭的荣辱、幸福。因此班主任一定要从自身做起,全面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后续“后进生”转化工作的顺利、高效进行提供坚实的保障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树清.以人为本理念下小学班主任如何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J].甘肃教育,2020(18):51.
        [2]岳莉.以人为本理念下小学班主任对“后进生”的转化分析[J].新课程,2020(38):217.
        [3]陈燕.小学班主任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20(52):152-153.
        [4]彭莲. 小学班主任对“后进生”的转化研究[A].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贵阳会场)论文集(二)[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