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
遵义市余庆县龙家小学 贵州省 564406
摘 要: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小学数学教学也出现了崭新的变化,在实际教学中不仅需要传授学生相关知识,并且需要培养学生的运算素养。当前小学数学需要巧用主题图,并挖掘主题图资源,以此开展相关教学,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素养,并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基于此,本文对小学数学主题图应用进行探讨,并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主题图;小学数学;运算素养;教学策略
前 言:
运算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十分重要,其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理解能力与计算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教师合理使用相应的教学策略展开教学活动,充分利用主题图开展数学互动教学,以此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发挥主题图的作用,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一、培养学生数学运算素养的意义
当前我国的数学教学内容正在不断拓展,教育体系也在向着信息化的方向转变,因此需要教师以数学思维与数学运算素养为教学目标,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以多元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课堂活跃度,深化学生学习水平,以培养学生数学运算素养为重点工作,为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良好基础[1]。
数学运算素养是提高数学计算能力的基础,只有学生发自内心的自主学习,才会收获良好的学习成果。例如,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中,如果学生内心缺少自主学习认知,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将会出现“死记硬背”的现象,这样的问题对于学生提高数学综合能力十分不利。因此,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引导,利用主题图教学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学生只有拥有了自主学习意识,才会积极努力地学习数学知识。
二、主题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提高数学成绩的基础,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动力,只有学生发自内心的自主学习,才会收获良好的学习成果。例如,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中,如果学生内心缺少自主学习认知,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将会出现“死记硬背”的现象,这样的问题对于学生提高数学综合能力十分不利[2]。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主题图资源给予学生引导,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让学生深入了解本单元的知识点,学生只有拥有了自主学习意识,才会积极努力地学习数学知识,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使学生发自内心的了解数学。
(二)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在小学生思考数学时,通常都是由知识点向外延伸将数学知识点不断扩大,所思考的事情通常不是大量的文字,大都是以图片的形式出现。例如,教师在讲授“测量”这节课知识点前,可引导学生将测量的知识点通过主题图累积,提问学生,在生活中都有哪些工具可以进行测量?哪些是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这些测量工具都是什么样子的?过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联想式练习测量知识的实际应用,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测量知识的理解[3]。
三、巧用主题图开展小学数学运算素养教学的策略
(一)合理的课堂导入
我国十分重视小学教育,并且新课改大力提倡素质教育,要求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造性。因此,教师讲解数学知识时可利用主题图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素养,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2]。
例如,在《简易方程》一课的教学中,应首先让学生了解如何用字母表示数,并通过主题图资源将知识点分解,以此丰富课堂内容。待学生了解到如何用字母表示数字后,教师可通过图片的形式为学生展示立体,如“小红的年龄+30岁=爸爸的年龄”,提问学生小红的年龄应如何用字母表达,如学生将小红的年龄表示为a,那么爸爸的年级就等于a+30,此时教师可以告知学生,小爸爸的年龄是42岁,那么小红的年龄是多少岁,如此使学生了解简易方程的全部内容,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教学常规管理,使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
(二)主题图引导自主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前预习十分重要,通常教师上完一节课后,会留出部分时间指导学生预习下一节课,但是这样的学习过程往往会出现一些陌生概念,降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就需要教师利用主题图帮助学生摆脱陌生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例如,下节课的课堂教学内容是生活百分数,教师可以利用主题图设置百分数问题,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指导意见,将百分数问题解答。在主题图应用中,学习较差的学生可以增加对百分数的理解,对于学习较好的学生可以通过主题图将知识延伸,进而使自主学习能力有效提高。
(三)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将分析教材作为重点内容,运用主体图准确掌握教材中的各类重点和难点,以此提炼出简洁有效的问题,发挥出主题图的作用。同时,在设置问题的过程中必须要与课本知识点结合,保证主题图具有探究和实践意义,以问题创设数学教学情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思考、分析与探究,满足小学数学的教学要求。
例如,在教授《因数与倍数》这部分知识时,首先需要以问题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因数和倍数代表的是什么,并通过讲解分析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在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知欲望,需要教师提出探究问题,如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72,那么在这道习题中,三个自然数分别是多少?如果为偶数,那么这三个数又是多少?提出问题后,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讨论和思考,小组成员在对问题仔细分析后,可以通过探究得出最终答案,从而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望,完成本节课因数和倍数的教学目标。
结束语:
小学数学是学生未来学习生活的起始阶段,教师应当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有效培养学生运算素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巧用主题图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小学数学教师要应识到主题图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主题图激发学生的兴趣,以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效提高学生的运算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新红.小学数学主题图有效运用与开发策略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5(4):19-21.
[2]石远前.浅谈如何合理利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主题图[J].读与写,2020,17(21):190.
[3]陈碧瑶,田春艳,李利芳.小学数学教材主题图在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科技资讯,2020,18(23):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