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探究

发表时间:2020/11/2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22期   作者:杨美英
[导读] 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

        杨美英
        成都市双眼井小学   成都    610017


        摘要: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随着中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可以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三观,有效地将法治道德和传统文化渗透到教材中,除了受传统教材的影响外,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使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变得更加积极,适应在小学德育和法学教学中渗透的文化。针对当下不能满足新时期素质教育需要且直接影响着学生德育水平和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的因素,研究优良传统文化的渗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优秀传统文化;渗透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1.帮助形成正确的小学生道德观念。随着中国蕴藏着丰富的精神文明和生活哲学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演变,通过小学必修课之一的道德和法治教学,它已是处于身心成长阶段、没有相应的学习观念和生活哲学的小学生体内最重要的宝贵财富。[1]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和法学教学和学习,主要目标是在渗透的基础上培养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一定程度上培养小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的积极性,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学习过程在从而促进小学生的学习道德观念,从而使身心全面发展。
        2.对学生加深对社会的了解是有帮助的。对于在当今社会的中国人民来说,历史发展的产物——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随着历史的发展演变,传承,现存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留下的宝贵财富,通过优秀的传统文化在道德和法律的教学,将传统文化知识融入小学德育与法律教学中,可以使学生看到传统文化的形象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身心素质,加深他们对祖国和当今社会发展趋势的了解,有利于促进他们更好地融合进入未来的社会。
        二、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目前,一些受到过往应试教育观念影响的德育和法治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没有根据小学生的人格特点采取相应的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和交流活动的有效教学策略,遵循传统的忽视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的单一教学形式,不利于有效改善教学氛围,无法达到良好的德育效果,这些不能满足新时期素质教育需要的因素,直接影响着学生德育水平和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高。[2]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策略探析
        (1)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善待公共财产
        在德育工作中,为了更好地体现德育的有效性,教育学生爱护和维护他们生活和学习环境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树立公共道德感,应始终引导学生养成爱上课桌椅,黑板教具、门、窗和地板以及班上种植的花草等热爱和维护校园体育设施,绿色植被(如花园和草原)以及文化走廊公共财产的良好道德。此外,如果发现学校的公共设施或班级学习设备损坏或损坏,为避免造成人身伤害,鼓励学生进行校园清洁活动,还要求学生请向学校的班主任或相关负责人报告,以便及时进行维护和修理,以获取干净整洁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同时,为保证了学校和班级公共设施的正常使用,又增进学校与班级之间的情感互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德育水平和综合素质,老师会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做一些“请爱我们的校园”,“别接我,我怕痛苦”的字样和“小心轻放”的彩旗,并在笔记上贴上笔记。

在实践教学中,鼓励学生将它们放在学校体育设施,花坛,图书馆和其他地方,鼓励和引导学生养育优良的传统公共服务美德,进而满足了新时期德育和法制教学的需要。
        (2)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自古以来,小学德育和法学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不仅要重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美德——尊老爱幼的理论课教学,而且不断创新教学策略,要充分符合小学生的活泼积极性,并定期带学生到附近的老人院进行慰问活动,小学道德与法制老师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独立能力而且可以帮助他们提高德育水平和综合素质的社会公益事业,达到传统文化渗透的效果。例如清洁敬老院中老人的房间,帮助更换床上用品和清洁窗户;带领学生到老年人之家,通过与老人聊天,并为他们提供自己的唱歌,跳舞,讲笑话和表演魔术等即兴节目,带来很多给老人的笑声,使孤独的心变得温暖和舒适。为大大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和综合素质,体现传统文化和教育的渗透,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能力,从实际结果看,小学道德与法律老师鼓励学生参加社会福利慰问活动,更符合我国素质教育的需要。[3]
        (3)组织学生阅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和综合素质,小学道德和法律老师可以每周选择一个时段引导学生阅读优秀的诸如《如何炼钢》,《三字经》,《论语》,《中国成语故事》,《雷锋叔叔的故事》等传统文化书籍。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为指导学生形成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阅读后,教师还将对书中的某些性格和观点发表意见,鼓励学生就书中的人物和故事内容进行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4]
        要不断加强对中国古代诗歌的阅读和学习,体现良好实践对传统文化的渗透效果。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有其优美的语言,押韵等特点、易于阅读和记忆的古代诗歌,是我们当前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一种重要的很强的艺术思想承载形式。如果学生想大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学素养,那就离不开阅读和学习古代诗歌,充分学习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5]因此,在道德法制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如果要在小学道德法律教学中渗透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就必须充分利用能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而且可以不断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古代诗歌。为有效掌握中国古代诗歌的内容,促进小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形式和方式,选择合理的使学生能够积极地交流和沟通、使学生对古代诗歌有一个很好理解的古诗词,例如,“美丽的冬天”,在课堂上教给学生一些关于冬天的古诗,然后讲解古代诗歌和组织学生在课堂上朗诵古诗词,指导学生探索其含义,以便学生同时学习有关道德和法治的知识。
        
        参考文献:
        [1]张嘉友,李瑞琴.四川地方历史文化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建设[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26(2):87-90.
        [2]陈昌松.小学德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渗透方法[J].新课程,2018,0(7):230-230.  
        [3]顾静文.谈小学德育教学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渗透[J].华夏教师,2018,0(26):82-83.  
        [4]赖恒.小学德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渗透对策[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0(16):89-89.
        [5]达朝宗.基于传统文化的小学德育管理思考[J].新课程,2018,0(28):236-2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