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云珑
(南充市第十中学 四川 南充 637000)
摘要:高中物理习题课是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形成解题技能,提升解题能力的最佳途径,物理教师应该在选题、授课上认真准备,同时把重心放在培养学生能力和形成技能上
关键词:习题课 选题 巩固 习惯
在高中理科的各学科中,物理相对来说是较难的一科。大部分理科学生,特别是成绩中等的学生,总会有这样的疑惑,“上课都能听懂,但就是在自己独立解题就不会了”。所以如何上好习题课,让习题课成为学生掌握方法,形成技能,提升能力的最佳途径,是我们老师应该好好研究的问题。
小孩子在学会说某些话后,如果要让他写出来,必须经过反复练习才能达到,其中不免有很多重复性的过程。一篇优秀的文章,你对其中人物肖像、心理活动的描写拍案称绝,但要让你去写,却未必能写出人家的水平。所有的学习都一样,要由看懂、听懂到自己会,就需要在自己听懂的基础上,加大练习,方能掌握其中的规律,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而习题课正是学生逐步掌握解题方法和形成能力的法宝。我认为上好习题课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精心选题
一道好题目应该有一定的容量,对知识有一定的整合。但从解题方法上看却要有基础性。所以老师在选题时要慎重,必要时要自编题目,将一道综合题目进行分解,铺设台阶层层递进;或者将题目进行整合,纵横交错。再如调换已知条件和未知量的角色,让题目具有技巧性、灵活性,但方法却要以基础方法为主。总之,选择题目应该有以下原则:一是强化基础,通过这些题目加强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与掌握;二是加强针对性训练,选择的是以暴露其思维缺陷的各种题目,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门训练;三是涉及不同形式、不同角度的题目。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类对教材中存有的题目改变条件或提问角度,就是我们常说的改编题;第二类对学生理解含混的问题编一些思考题;第三类,关注科技发展,收集创新题材。特别重要的,习题课选题上勿选偏题、怪题,尽量避免学生什么也不会的题出现。题目难度应该建立在大部分学生的认知水平上,勿一味强调难度,那种讲完只有个别学生才会的题目尽量删去。
二、科学授课
习题课不能盲目追求题量,讲习题要耐心,要多角色换位思考,站在优生、中等生和学困生的角度思考每一类学生可能遇到的“坎”。
具体操作方法是在每一道习题中,要注意帮助学生读懂题目,读懂题目的具体体现是能将题目文字叙述,转换成具体的物理情景,反映物体所处环境、物理过程、受力情况、运动情况等。在讲授过程中必须先让学生思考,尤其是高一学生,由于在初中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式:只要记住公式和规律,记住老师解题的思路,就能解决物理问题。而上了高中,如果还是这种思维面对物理学科,那马上就会陷入“上课能听懂,课后不会做”的困境。所以习题课除了分析以外,一定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允许学生把他的看法式思路讲出来,哪怕是耽搁一些时间也是有价值的,因为这样可以打开学生的思维,帮助他形成正确的解题习惯。然后老师努力发现学生分析时遇到的“坎”,老师组织学生讨论并及时予以指导,经过这样不断地锻炼和积累,学生有可能养成较好的思考习惯,并掌握一些解题思路。
三、扎实巩固
每一节习题课涉及的教学目标不能太多,勿“散”、“杂”、“乱”,要根据一个目标点进行多方位的变式训练,对于学生学习主动性不是非常好的班级来说,当堂就应让学生巩固练习,练习的题目要与例题配套,设计难度层层递进,同时可以用少量进行“反常规”思路训练,避免学生形成思维定势。
另外,巩固练习的方式要多样化:学生当堂训练、黑板板练、小组讨论学习等方法都要用上。尤其是一些基础性的重要技巧,应避免老师一个人的讲解,偶尔用学生讲或小组讨论的方法会让学生对这节课留下深深地印象,同时学生更能发现学生思维上的误区,更能培养学生相互帮助合作的习惯。
四、规范书写
规范的做题习惯对学生学习物理和高考得分都很有帮助,然而很多学生对这个问题没有足够的认识。物理解题最重要的是把“理”讲通:在以哪个物体为研究对象、采取了什么分析方法、用了什么理论依据等等都要交代清楚。规范的解析一道题应该让人读完后对过程中研究的对象、研究的内容、研究的顺序、采取的方法、前因后果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应该包含了必要的文字说明、物理关系式、有解有答、有图有文。所以,教师在讲解习题时板书和演算一定要规范,为学生做好示范作用。对于一些细节上的问题一定要直接强调,比如力是能用字母表示如F、G,而不能用OF、OG表示,作图时一定要尺规作图,并且实际存在力的用实线,辅助线用虚线等。
这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粗浅认识,做好这几个环节对学生解题技能的提高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以期大家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