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寒燕
桐城市实验小学
摘要:剪纸不仅是民族艺术的重要瑰宝,同时也具有较高的美术价值,是美术教学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现阶段来说应当积极地在小学的美术课堂中融入剪纸艺术,促使小学的美术课堂能得到进一步的活跃,也为我国的剪纸艺术传承提供更加有益的帮助。本文主要对如何把剪纸艺术融入小学美术课堂中进行了分析,希望为我国的剪纸艺术发扬和传承提供可靠的保障,为小学艺术教育提供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剪纸艺术
小学美术课堂剪纸是小学美术课程,是学生直接接触到美术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将剪纸艺术融入其中不仅能促使小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同时也能有效的提升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措施。
小学美术课堂中剪纸艺术的融入事实上在我国的小学美术教学中包含着很多关于剪纸艺术的内容,几乎每一个学段中都有一些剪纸内容,并且按照从浅至深的程序进行排列。剪纸艺术的融入将让学生感受到一种传统的工匠精神,并且能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专注力,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
(一)探索剪纸方法,剪出变化在剪紙的教学中,教师的示范性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小学生对于剪纸可能缺少正确的认识,因此只有教师对此加以指导才能让他们融入其中去。因此,教师在进行剪纸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向学生示范不同的剪纸方法。
例如:剪双喜,需要将一张正方形的纸进行对折,然后再对折,然后用剪刀剪出笔画端正的喜字。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各种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视野拓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在《蝴蝶飞飞》的教学中,教师用双面胶固定一只指环在手指上,然后将其变成一个蝴蝶形状的戒指。这样一来能带给学生更多的新鲜感,从而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其中进行学习。接下来教师在进行蝴蝶剪纸教学的过程中自然能更加的得心应手。
但教师应当注意的是,在实施示范性教学的过程中,还应当同时关注到学生的思考和合作等方面的提升,让他们能在感受剪纸乐趣的同时也能得到适当的拓展性训练。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几个不同的,分别剪出几个不同的几何图形,然后用这些几何图形来进行任意搭配,看最终能形成什么样的图形。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因此他们最终所呈现的作品形式也将是多种多样的。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锻炼了学生剪纸的基本能力,同时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发展,并且也能起到提升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作用,能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激发学生兴趣,剪出氛围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最为重要的,只有他们对一件事物产生了兴趣,才会真正的主动参与其中。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融入剪纸艺术形式,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进行教学设计。例如采取游戏法或者民谣方法等,根据剪纸内容设计出简单易学的民谣,然后让学生用民谣记录的方式来进行逐步的剪纸操作。例如在进行剪图案的时候将方法变成儿歌:小猴子,月牙脸,嘴儿尖,头上配上月牙眼,七手两腿紧相连,S型尾巴向上卷。
这样的方式能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小猴子的特点是怎样的,那么在剪纸的过程中也就更加容易提升他们的剪纸能力,并且能达到培养学生形象感的效果,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剪纸教学活动当中去。其次,教师要做注意选择更加适合学生的内容,首先选择的是较为简单的图形,让学生进行练习。例如在学习《小动物盖房子》的过程中,教师先让学生尝试着用手撕纸的方式来进行表现。然后再逐渐地引导学生进行大树的剪纸和房子的剪纸,从而逐渐的完成自己的作品。当学生完成以后会感到一种油然而生的喜悦之情,那么这对于学生来说将产生良好的引导作用,并且也能促使他们逐渐的养成良好的习惯,做事能从简到繁逐步进行。
(三)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在实施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发展,有针对性地来实施教学。多种教学方式的综合运用主要目的就是促使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能满足需求,并且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剪纸教学效果的目的。首先,在进行传统民间剪纸艺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选择,例如采取PPT教学和视频资料教学等形式,通过讲解、示范和研究等形式来强化学生的兴趣,并促进他们对于相关知识的进一步掌握。
同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策略的选择。方法是否有效将直接的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当尽量地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并且要保证知识之间的衔接性和系统性,尽量采取一些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例如情景教学或者游戏教学法等,让学生都能融入剪纸教学当中去,并更加容易接受这样的教学形式。
对于作品的呈现方式而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剪出各种不同的形式的图案或者有趣的作品制作成为纪念册,然后进行展览。或者利用学生的剪纸进行教室布置等等,也可以带学生到街头举办义卖活动,促使学生能参与到更多的社会活动当中去。各种各样的措施不仅能促使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提升,同时也能促使学生对于传统艺术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并激发他们的审美体验,这对于教学的发展和剪纸艺术的未来发展都将产生重要的意义。(四)培养学生的情操和品质剪纸艺术与的生活之间是息息相关的,表现出了对于社会、家庭以及自然等方面的感受。在一些我们常见的剪纸图案当中我们会看到“福、寿、禄”等样式,这些都是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表现,从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的率直。孩子是未来祖国发展的希望,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操对于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剪纸艺术,教师一定要根据重视起对于学生的品质教育和性格养成,促使学生都能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形成良好的习惯和风尚。通过剪纸艺术教学,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掌握一定的剪纸知识和小的技能,更加能对剪纸的内涵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从而逐渐的爱上祖国的传统文化艺术,产生对于祖国的热爱之情,陶冶自己的情操。此外,剪纸艺术还能引导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剪纸艺术在小学教学中的实施是一种特色化的教育形式。通过剪纸艺术的学习能让学生的身心都得到美的陶冶,既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又能促使学生的艺术品位和创造能力得到发展,可以说在强化学生素质教育方面能产生十分大的作用。实践证明,在小学中开展剪纸教学,是素质教育实施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促使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需要我们对此加以重视。美术是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小学基础教育阶段美术所产生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除了能促使学生对美术的基础知识有所掌握,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对于美术的良好兴趣,让他们得到良好的审美能力提升、创造能力提升和想象能力的提升,从而为他们的素质全面发展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在现代素质教育目标指导下,将我国的传统艺术形式剪纸融入小学的美术课堂中去,则更能促使学生对传统艺术有所了解,为美术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这对于教学的实施和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发展都将产生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