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伏盛
福建省福安市穆阳中心小学 355002
摘要:数学课程属于基础性学科,需要具备较强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小学生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探究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与学生自我调节的优化模式。新课改背景下,老师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充分发挥引导的作用,调动和启发学生们提升自我调解的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教学评价
引言:在信息化时代,老师在实际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应该提升学生们的创造力和自主学习意识,以便学生们更好地掌握数学技能知识,提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效果。利用信息化技术帮助学生们进行科学评价,为自我调节提供数据参考,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效果
现阶段教育资源被互联网进行有效地整合,小学数学老师应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提升自身的紧迫感和危机意识,不断学习和吸收周围的新鲜事物,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量,掌握多元化的教育教学模式,提升自身的执教能力和教学水平。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老师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学生们进行被动摄取。老师利用板书和讲述的模式进行知识传输,这种模式已经与现代化发展脱节,无法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互联网已经融入到人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应该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原有的教学模式,把网络资源和课程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开展创新的数学教学模式,提升课堂的吸引力。
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提升课堂的创新性和影响力,充实数学课堂的环节,让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加通畅,激发学生们的内在潜力。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网络在线学习平台,打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为学生们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在网络中可以与多位名师进行交流,领略感受不同教师的教学方法。老师按照教学大纲把教学的内容上传到系统中,学生们可以根据对知识的掌握效果进行有针对地学习,确保数学学习有的放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老师引导学生们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利用多种途径来解决问题。此外,在教学结束后学生们在线上进行习题演练,直观地检查学习的结果。这时老师可以在系统内进行课业批改,在系统化地获取学生们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老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采用相对性的评价方法,以系统中检测的平均学习情况为基准,把其余的学生与这个基数进行对比,利用信息技术排出具体的序列,直观体现学生们的掌握情况。这样能使老师的教学评价更加科学,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自身的位置,激发竞争的热情,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来。
二、加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自我调节能力
数学课结束后,老师可以利用微课带领学生们进行知识点回顾。微课以视频动画为载体,利用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帮助学生们回顾今天的知识点。“本节数学课的重点是?”“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学生们跟随着微课进行回忆,在视频的提示下逐渐掌握课程的发展脉络。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进行了自我评价,提高自身的调节能力[1]。遇到模糊不清的知识点时应该立即翻阅教材和笔记,对数学文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和分析,并使用其他颜色的笔进行标记,为之后的复习指明方向。在微课的引导下,师生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能够帮助老师了解教学的情况,明确数学问题是普遍存在的,还是只有几名同学没有掌握,从而做出科学的教学评价,及时优化教学的模式。
例如,在小学数学中路程问题一直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点,也是难点。例题为,A驾驶汽车从甲城出发前往乙城的商场,分别会经过一段上坡路段、一段平坦路段、一段下坡路段。在上坡时的行驶速度为40km/h,在平坦路段的行驶速度为50km/h,在下坡路段的行驶速度为65km/h。汽车从甲城出发前往乙城时,上坡用了4h,平坦路面用3h,下坡用3.5h,问A从乙城回来用了多长时间。学生们在开始的阶段较为困惑,老师利用视频动画的模式向学生们逐一展示这三段路程,学生们采取循序渐进的模式进行解决,从题目本身探究解决的方法。学生们利用时间和速度计算出每一段的时间,在根据稳定的速度价算出回程需要的时间。之后老师在网络中找到几个类似的问题让学生们进行继续练习,提升学生们的掌握效果。学生们在演练中找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不断优化自我调节的能力。
三、因材施教,进行精准教学评价
老师对学生们数学学习的评价包括知识技能的评价,也涵盖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评价,科学的评价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们掌握知识,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充分展现自身的数学逻辑能力。老师应该因材施教,提升教学评价的精准性,提高学生自我调节的能力。例如,在几道学习分数运算时,老师在学生预习的阶段向平台上传四种题型。第一,A把1000元存入银行5年,年利率为6%,到期后能获得多少钱?第二,B建立厂房,计划投入20万元,结果实际比计划节约了8%,问实际用多少钱?第三,2.25×42+79.3×3.8、5÷3/4-5/3÷2。第四,解方程式。34%x=3.6、6x÷4=8。
这四组题主要考验学生们对分数和小数混合运算的掌握效果。在课前老师根据学生们的计算情况进行笼统的评价。在课堂中采取因材施教的模式,为学生们提供直观的引导,与学生们一同探讨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因为没有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还是因为没有掌握计算的方法、还是单纯地因为自身的马虎。学生在老师的评价中找准错误的所在,提升知识的掌握效果[2]。老师较为完善的教学评价能够启发学生们进行自我评价,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充分提升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掌握相关的数学技巧,发挥评价的重要作用。此外在课后老师可以邀请学生参与作业批改的活动,学生们观看老师批改作业的表情和动作,学生们能有效把握老师的心理变化情况,提升自我调节的能力。
结论:综上所述,信息技术能够有效补充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不足,提升授课的效率和质量。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学生们渴望从老师的评价中了解自身的情况和改进的方向,在反馈中明确自身不足,从而进行自我调节。所以老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们的自我调节能力,促进学生们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文有忠.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实践与思考[J].考试周刊,2020(82):85-86.
[2]康雷.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与学生自我调节[J].侨园,2020(03):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