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中的施工环境防治经济政策措施

发表时间:2020/11/24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第20期   作者:宋智广
[导读]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加快
        宋智广
        身份证号码41270119830714****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加快,建筑行业在我国经济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举足轻重。虽然建筑业为国家带来了发展契机,但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施工环境问题逐渐凸显出来,致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大大降低,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破坏。今后应该强化对施工环境的防治,保护人民生活环境,积极的制定经济政策措施。本文对城市建设中施工环境防治经济政策进行了深入分析,明确了施工环境防治经济政策含义,阐述了城市建设中施工环境问题,并结合具体情况探讨了相应的防治经济政策措施。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城市建设;施工环境;防治;经济政策
        引言
        在迅速发展的城市建设中,建筑施工工地很是常见,在城市中进行建筑施工,很容易对周围的环境带来破坏,如噪声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光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给人们生活带来诸多不方便。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强,建筑施工的不良影响引起了新闻媒体和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因此,在城市建设中要尽量减少建筑施工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倡导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的理念。
        1概述
        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着城市建设,城市工程项目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建设为人们的生活质量带来巨大影响,人们在追求物质文化的同时越来越重视城市的发展,二者密不可分。城市建设一方面改变旧城区面貌,合理安排工程区,另一方面也带来就业机会,进一步刺激建材行业的发展。但是,随着城市建设项目越来越多,产生的环境问题也逐渐增多。所以,对城市建设项目在实际的施工中,要对产生的环境问题高度重视,对施工中所涉及到的各种资源利用要满足高效、环保、经济、合理等方面,建筑材料多选择环保、节能型,将城市建设项目与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相协调,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施工环境问题的产生,首先是施工单位对环境意识认识不够,对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其次是城市建设没有完整的规划,与生态环境建设不一致。最后是环保部门对施工环境监管不到位,只重视经济技术,没有对环境污染问题进行可行性研究。这些方面使得城市建设的施工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2城市建设中的施工环境防治经济政策措施
        2.1城市建设中环境防治经济政策的原则
        第一,预防和预警原则。在城市建设中,施工环境防治经济政策,其最为关键的就是要保证治理政策能够逐渐朝着预防政策方向转变。这一原则要求在执行经济政策阶段,在意识到环境问题以及资源利用问题等社会后果存在不确定性的条件下,借助一些经济方式,最大限度的规避以及防止对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进行规避,包括从源头控制废弃物的产生,科学的制定防范措施。第二,经济效率以及费用有效性原则。在城市建设阶段,施工环境防治经济政策在制定阶段,应该综合考量其所要达到的环境以及资源保护目标,对其目标实施与成本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了解,并且采用相对合理以及科学的手段,将环境决策与强制执行设定在社会能够接受的水平范围内。第三,政策一体化原则。通常情况下,环境防治经济政策并非是万能的,因为任何一种经济手段,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性。所以,在施工环境防治经济政策制定过程中,一定要综合多种手段,有效的组合在一起,探寻一种能够实现优势互补的手段。并且,环境政策经常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出现改变的情况。所以,将经济手段与其他手段进行融合,其所产生的效果也会大不相同。而在实际施工期间,实现政策一体化,能够保证不同政策部门以及其他领域实现政策性协调的效果,以便最大程度的降低施工环境问题出现几率,提升环境防治的水平以及效果。


        2.2降噪减振
        由于每条地铁线路的设计施工方式不尽相同,运营管理模式也有所差别,因此选用的保护措施也会有所差别,仅针对共同点进行分析。轨道铺设除小半径曲线铺设长轨节外,其他建议铺设无缝钢轨,减少钢轨接头,从而消除钢轨不平顺,进而有效降低噪声和振动。严格控制线路施工质量,并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情况,定期进行钢轨轨头打磨等养护维修,有利于提高轮轨接触状态,进而起到降噪减振的效果。根据前期做的环评和沿线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减振措施(分级减振措施)。车辆段和停车场的位置应选在非环境敏感区域,且其厂界噪声应符合《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中相应区域噪声限值的规定。当车辆段设备维修车间、电机试验间、空压机房、泵房等产生的噪声引起厂界噪声超过标准中相应区域噪声限值时,应进行隔声处理,必要时对车间内墙作吸声处理。
        2.3施工中大气污染的防治方法
        城市建设项目无论是新建的还是改扩建的,在施工中都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空气污染,甚至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好的影响。施工过程的地基开挖以及施工中用到的工程材料,比如沙、混凝土、石灰等材料在运输或者使用过程中都会造成大气污染,所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对大气污染进行防治是非常有必要的。①地基开挖可以将土集中堆放,以减少土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回填作业也要及时,以缩短粉尘的影响时间。②施工用到的水泥、混凝土,可以采用封闭的运输车,如果采用敞篷类型的车子,可以用篷布将表面做好遮盖。尽量减少在大风天气下进行施工,以减少大风引起的水泥、砂石颗粒四处飞扬。③施工现场的道路要保持通畅平整,设置专职人员对道路进行清扫和养护,以确保道路整洁干净,为施工场地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④施工现场堆放的工程材料以及仓库的材料要做好保护,尤其是液态材料,以免出现泄漏造成环境污染。仓库周围要设置排水系统,以免遇到雨水天气对材料造成侵蚀。水泥在拆卸时要对周围做好围护,以免粉尘污染环境。⑤工程中用到的液体材料、燃油材料等味道比较刺鼻,粉尘、扬尘造成的污染等,这些对人体会造成很大的伤害,所以要对这部分的施工人员做好劳动保护。⑥城市工程项目用到的燃油装置设备非常多,如果使用固定的装置设备,可以在施工地点的敏感点风向40-60m位置设置除尘、除烟设备。
        2.4设置绿色融资通道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为了能够有效引导社会资金流入施工环境防治环节,应该将着力点放在资金筹划以及分配等层面,将市场在社会资金流向上的调节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第一,在间接融资层面,应该制定有利于环境防治的投资信贷政策。而在施工环境防治阶段,需要对施工环境防治资金实行贷款优惠政策。我国政策性银行在现阶段只是对国家基础设施项目以及进出口信贷项目等提供低息贷款,并没有设置专门服务于企业环境防治以及生态维护的绿色金融通道。所以在今后的发展期间,三大政策性银行应该结合实际情况,设置专门的绿色融资相关渠道,以确保为施工环境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有效提升防治效果和水平。同时,应该综合考量设立施工环保基金,施工环保基金的资金来源主要为银行、银行信贷以及基金拨款等。第二,在直接融资层面,可以通过发行债券以及股票等进行融资,政府可以放宽对有实力的施工企业进行发放债权融资的门槛限制。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对施工环境防治资金筹措范围进行扩大,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资金的流向以及分配进行优化,有利于施工环境防治工作的稳定开展。
        结束语
        通过以上各个方面的介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使城市建设不断加快,城市建设在施工环境方面面临巨大挑战,但只要各个环节做好精细化管理、采用先进施工技术、严格监督等,就能大大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尽可能的创造文明的施工环境。
        参考文献
        [1]张明涛.长沙市城市人居环境局开展城市体检评估建设美丽宜居长沙[J].城乡建设,2020,15(3):169-170.
        [2]兰新怡.生态城市的建设依赖城市的河道整治分析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19(1):119-120.
        [3]李海渊.雄安新区“人民城市”建设探析[J].上海城市管理,2020,28(1):169-1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