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昌芳 张玉连
(广东省雷州市西湖街道西湖中心小学 广东 湛江 524200 )
摘要:小学阶段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环节,基于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兴趣爱好、认知规律,更加契合案例式教学方式的展开,案例式教学就是将抽象性的知识具体化,使其形成一个整体,引发学生对其进行深入思考,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实现教学的预期目标。故此,文章将立足于素质教育,分析小学六年级语文案例式教学策略的构建与实施,以此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学习效率。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语文;六年级;案例式教学;策略实施
案例式教学策略就是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学习重难点,强化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开阔学生的学习思维。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利用案例式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达到深度学习的效果,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一、精选教学案例,保障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教师在展开案例式教学时,应该根据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选取适当的教学案例,并确保教学案例与学生的认知规律、接受能力、学习基础相适应,才能提高整体的语文教学效果,尽早实现预期教学目标[1]。针对小学语文教学案例的选取,语文教师应在分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学生较为喜爱的教学案例,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良好激活,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小学语文教师以六年级《鲁滨逊漂流记》为例,教师利用案例式教学方式,所选取的案例要深刻体现《鲁滨逊漂流记》的内涵本质,根据这些对所应用的教学案例加以筛选,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使学生的学习情感与课本内容相互融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课堂教学前期阶段,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有关于《鲁滨逊漂流记》的影像资料,观看鲁滨逊在荒无人烟的小岛中独立生活的片段,构建生动形象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快速投入到学习当中。随后,小学语文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内容,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在朗读课文内容时,也能将鲁滨逊不怕艰难、顽强生存的精神朗读出来,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学生通过观看有关《鲁滨逊漂流记》的影像资料后,对课文内容展开深入分析,可让学生更好的感悟到课文情感内涵,对人物的命运更加关注,感受到鲁滨逊的不怕困难、顽强生存、乐观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加强情境构建,形成良好氛围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发生巨大改变,案例式教学方法作为新颖的教学模式,将其引用到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通过语文教师深入挖掘课本与案例的内在联系点,为学生构建与教学主题有关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与课本、情境相互融合,强化学生的学习效率[2]。和谐、高效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真切的感受课文中的内涵情感,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保障自身的学习效率。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围绕教学内容,选取适当的教学案例,为学生构建与教学案例相适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逼真的情境中,加深对教学案例的理解,促进学生能动作用的发挥。
例如:小学语文教师以六年级《狼牙山五壮士》为例,教师可从课文内容入手,为学生营造与课文主题有关的学习环境,因这篇课文以抗日战争为背景,讲述八路军誓死保卫国家的故事,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中,可为学生介绍课文背景,向学生提出“你了解哪位抗日英雄的事迹?”等启迪性问题,激活学生的表达欲望。
营造出活跃的教学氛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爱国意识,使学生对于这篇课文中的主人公充满好奇,投入到自由阅读当中。如此一来,学生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氛围更加高效、活跃。另外,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关键的情节展开深入讨论,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狼牙山五壮士的心理活动情境,体会五壮士爱护人民群众、为国家为人民不畏牺牲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三、尊重主体地位,提高思维能力
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强调课堂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刺激学生能动作用的发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3]。鉴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展开案例式教学活动,利用趣味的教学案例,调动与激活学生的能动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并围绕案例内容展开热烈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与想法,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强化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例如:小学语文教师以六年级《只有一个地球》为例,教师利用案例式教学方式,在教学前为学生收集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案例,譬如人类肆意破坏自然资源、北极熊翻垃圾等实例,引发学生展开热烈讨论,相互发表肆意的看法与观点,有的学生意识到“我们要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物排放。”还有的学生发表“爱护地球从我做起”的倡议,使课堂教学氛围更加活跃的同时,学生进一步了解“只有一个地球”的内在涵义,并投入到课本阅读之中,想从课本中寻找保护地球的做法,教师借此机会,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保护意识,使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人,积极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
四、深化教学案例,培养逻辑思维
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利用案例式教学方法,应该侧重于分析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透过教学案例,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在本质,克服学习难点,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4]。为此,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情况,对教学节奏、教学内容加以调整,并在学生深入学习中,引导学生对教学案例展开细致分析,使学生在了解学习内容的同时,培养与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意识,让学生的学习思路更加清晰,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例如:小学语文教师以六年级《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例,首先,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自由阅读的方式,了解课文大概内容,理清学习目标与课文结构。随后,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向学生提出“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什么内容?”“作者回忆了哪些事?”等问题,进而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展开深入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其次,教师利用案例式教学方式,引用“李大钊的故事”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人物关系,加深对课文中思想内涵的理解,并体会到李大钊同志不畏牺牲的革命精神,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最终,学生在教学案例的引导下,了解李大钊同志所处的时代背景,理解李大钊从容冷静面对危险,不害怕牺牲、敢于面对死亡的精神,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意识到案例式教学方法应用必要性,从而更新固有的教学认知,优化教学方式,根据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为学生选取适当的教学案例,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使语文教学更加完整、有效地激活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强化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黄坤.小学语文案例式教学策略的构建与实施[J].新一代(下半月),2017,000(007):79.
[2] 张强.试论小学语文案例式教学策略的构建与实施[J].语文课内外,2017,000(034):54.
[3] 谢莲英.案例融合下的轻松课堂——小学语文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运用[J].情感读本,2019,000(012):17.
[4] 毛芳.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案例教学策略[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7,000(010):P.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