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育中如何去尊重学生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第23期   作者:罗湘
[导读]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如果让我用两句话来总结教育的经验,那就是尽可能多地尊重孩子,又尽可能多地要求孩子。
        罗湘
        广东省兴宁市水西学校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如果让我用两句话来总结教育的经验,那就是尽可能多地尊重孩子,又尽可能多地要求孩子。”而放眼现阶段我们的教育更注重的是只管要求学生去做什么、怎么做,有时候却很大程度上忽略了作为青少年学生最基本的心理需求—尊重。为此,我们以尊重为核心,来谈谈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如何去尊重学生。
        一、尊重学生的自尊心
        “自尊心”是指自我尊重并期望得到他人尊重的一种心理状态。自尊心是一种积极的行为动机,有助于克服自身弱点,促使自己去维护尊严。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的自尊心具有强烈性,而且是敏感的、脆弱的。这就要求老师们在与学生交往中,注意尊重和爱护学生自尊心。在中学有些学生争强好胜、违纪犯错误,在所难免。对于学生的缺点错误,不要轻易在班级中点名批评或把学生叫到办公室训斥批评,这样不仅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同时还可能适得其反使得师生间感情产生隔阂。而是应该通过谈心、启发,用委婉的口气,以情动人或用表扬勉励的口吻指出学生的不足,或用商谈口气消除对方的对抗心理,这样才能让学生自觉的改正错误,走上正轨。一个学生的自尊心如果长期受到挫折,他就会失去自信,坠入自卑的深渊,失去积极向上的动力。作为教师就应该在工作中积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让孩子们的自尊心得到健康发展。
        二、尊重学生的情感需求
        我觉得作为学生在学校最基本的情感需求便是能够得到老师的平等关爱和理解。因此老师需要去关注爱护每一位学生,不要存在歧视任何一位学生的情况。在学校的每一个班级里都会存在有所谓的“差等生”,而当老师在每一次的作业抽查中都没有检查过他的作业,随堂提问忽略平时学习成绩不好却一直举手的那个他时,当大半学期过去碰面仍会叫错他的名字时,安排座位永远都是靠边靠角落的那个位置留给他时等等这些行为表现就会让他们深深地感受到一种不公平的待遇,没有得到老师的平等关爱,这样可能会给学生带来负面的消极情绪,导致学生越来越自卑,没有更高的追求,放任自己甚至自甘堕落。也不利于去建设一个融洽、和睦、协调的班级关系。鉴于每个月文明班的评选,班主任都不希望班里的学生迟到请假,是因为要扣分。

而当学生确实因为身体不舒服坚持不了上课而请假,或者确实是家里出现一些突然的意外迟到时,如果并没有得到尊重和理解,反而故意刁难,指责批评。这样会使得学生产生害怕的情绪,同时反而会因为老师的不理解而记恨老师,不利于师生间良好关系的建立,也不利于学生对老师该门课程的学习。大量事实证明:学生都有被爱的需要,都有被理解的需要,都希望得到老师的爱与尊重。作为老师,我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在塑造别人灵魂的同时,更应该首先净化自己的灵魂,更应该爱护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
         三、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正如每一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独立于老师意识之外的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的性格、爱好、能力、情感。有些学生内向、爱静,有些学生外向、好动。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要因人而异,采用不同的方式对待。所谓“因材施教”,正是对学生个性差异的尊重,例如:针对学生的学习可以分层次进行,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而实际教育过程中,我们都往往容易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追求整齐划一,统一进度,这是与素质教育尊重学生个性差异背道而驰的。如果用统一的标准和要求来规范所有的学生,就会抹煞学生的个性。只是在尊重学生的个性时要因势利导,不能强行根据教师的期望去改变或不理不问,毕竟每个人个性的原因形成是多方面的,并且本身无所谓好与坏的。在评价学生个性的时候要谨慎小心,既不能随意在众人面全评价学生个性方面的缺点。如指责人家为什么如此简单的问题都想不出来,为什么反应会这么慢。也不能当众赞许学生个性里面的积极特征,如声称人家是全班学生里面最聪明,最懂事的。当着大家的面批评这种行为都知道不好,当着大家的面特意去表扬某一个人时,其实也是暗示别人都不如他,时间长了也会伤害到他人的自尊心。所以在评价一个人时要讲究方法技巧,最好是就事论事,针对具体的行为,不要对某个人的个性特征随意定论。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在提倡让学生尊重老师的同时,更加要让老师去尊重学生,懂得彼此尊重的重要。因为只有尊重学生自尊心,老师才能深入学生的心,才能在教育教学中取得应有的效果;只有尊重学生的情感需求,老师才能真正成为被学生尊重的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才能让学生在被尊重中学会尊重,树立做人的尊严和自信。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