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同县气象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及防御措施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7月20期   作者:曾沛1 曾力2罗铁坚1
[导读] 一直以来,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生产直接产生制约作用,

        曾沛1  曾力2罗铁坚1
        (1.会同县气象局 418300;2.怀化市防雷中心 418000)
        摘要:一直以来,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生产直接产生制约作用,在影响其生长发育的同时,还会降低农民的收入水平。因此,本文结合会同县农业生产实际,重点分析气象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及相关的防御措施,以将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降到最低,确保农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气象灾害   农作物   影响   防御措施
引言
        我国是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是气候脆弱区,境内自然灾害的多发、频发态势明显,再加上分布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其产生的危害十分严重。尤其是进入到20世纪之后,受到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干旱、高温、暴雨洪涝、冰雹、大风等极端灾害性天气事件出现频率增加,产生的危害不断加重。由于农业生产过程中受气象灾害的影响较大,农民在抵御自然灾害方面的能力较弱,相关部门统计结果表明,气象灾害每年对我国农田造成的损害高达3400万公顷,使得农民遭受经济损失严重。近些年来,气象灾害的出现对会同县农业生产和现代化农业发展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降低了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因此,对会同县主要气象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进行熟练掌握,并采取有针对性的防御措施,可以将其对农作物的影响降到最低,确保优质高产农作物的形成。
1、气象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
1.1干旱灾害
        长期没有降水或者是降水少于往年,导致土壤水分缺乏、空气干燥,农作物体内水分不足,对于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极为不利,最终导致农作物减产或品质下降的气象灾害称之为干旱。会同县境内一年四季均有可能出现干旱,其中以春季干旱和夏季干旱出现频率较高。春季干旱对小春农作物返青、成长和大春农作物播种及育苗产生影响,若是春季降水量偏少,会延缓大春作物播种和育苗时间,影响出苗速率和幼苗的生长发育;夏旱则是因温度上升,加剧了空气水分蒸发速率,进而造成田内土壤水分流失严重,与农作物旺长期内水分需求有很大差异,最终造成玉米等喜温作物枯萎,甚至是死亡,影响农作物产量或品质。
1.2暴雨洪涝
        24h内的降水量在50mm以上的强降水天气称之为暴雨,暴雨天气持续数日很容易导致江河洪水泛滥,使得农田、低洼土地或城乡被淹,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日常生产生活造成影响的气象灾害。会同县出现暴雨洪涝的频率较高,且集中在每年夏季。以水稻为例,若是降水天气持续一段时间,再加上此时的光照时数不足,会影响早稻和晚稻中期的生长,由于光照缺乏,会减缓稻根、稻杆、稻穗的生长发育速度,导致茎叶徒长,使得后期根叶出现枯黄,为纹枯病的滋生蔓延提供了有利条件,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其次暴雨从高空落下,很容易袭击水稻茎叶,进而撕碎叶片、折断茎秆,不利于光合作用的正常开展。
1.3冰雹
   冰雹从高空落下,因重量较大会对农作物产生影响,进而损害农作物叶片和果实。冰雹重量、大小不同,其对农作物的危害也有一定的差异。对于重量较大的冰雹,其击打力度也会增强,对农作物的危害则越严重;若冰雹持续时间过长,对农作物的危害性就会加强。除此之外,冰雹在损害农作物之后还会滋生病虫害,不利于优质高产农作物的形成。
1.4霜冻灾害
   霜冻出现时,会使空气中的气温下降,导致农作物体内出现冻结,尤其是对抗寒能力弱的农作物影响最大,如水稻秧田、果树花期、蔬菜等会因霜冻灾害的出现而受冻。

寒潮则是势力强、影响范围广的冷空气活动过程,在气温还没有下降之前,其在出现的过程中往往伴随有大风天气,其中春季和秋季寒潮对农作物的影响较大。尤其是9~10月份,因晚秋作物和蔬菜还没有发育成熟,寒潮出现之前的大风天气会造成农作物出现倒伏,而低温天气的出现则会降低作物产量。
2、气象灾害防御措施
2.1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培训新型农民
        对于会同县气象部门来说,应将农业防灾减灾实用技术作为当前的必修课,致力于增强农民应对气象灾害的能力上,在田间地头引入智慧气象,让农民朋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智慧气象获益者和推广者。应把握好当前 “三农”工作的有利时机,将中央、省、市相关的惠农、扶农政策用好,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尽快形成完善的农业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体系。可以将“防”、“治”、“避”三者结合起来,增强农业应对气象灾害能力。积极施行科教兴国战略,将气象防灾技术保障工作做好。当地政府部门应结合实际,尽快颁发符合本地实际的科教兴农奖励政策,当地农企可以与校地、校企合作,加大对农作物新品种和农业设施转型的升级研究工作,对农作物优质高产的农作物新品种加大培育和引进力度,不断增强农作物的耐寒、耐旱、抗冰能力。对市、镇、村三级气象防灾减灾队伍加强建设,至少有1名高级防灾减灾指导员分布在每个镇,而1名防灾安全人员则分布在村。对农业技术推广虚拟区域站加强建设,将首席专家、乡土人才等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对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加强培训,以更好的应对农业气象灾害。
2.2做好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防灾减灾工作属于复杂的社会性系统工程,其公益性特征明显,追求较高的社会和生态效益是其的主要目的。防灾减灾工作的开展包含灾前、灾中和灾后三部分内容,其中灾前的内容则是监测、预警预报、预防,灾中的内容则是抗灾减灾,灾后则是救灾、重建等方面的内容。会同县政府部门应结合本地实际,尽快构建起科学合理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增强人们的防灾意识,进一步提升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在农业生产中,可以结合会同县农业气象灾害发生原因和特点,积极探索高效的防灾技术,以尽快形成完善的农业减灾预防体系,推动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2.3积极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加强田间管理
        作为大自然中的普遍现象,气象灾害的出现具有必然性。为了将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降到最低,应积极采取合理的措施。对于干旱频发区,应种植耗水量小、抗旱能力强的农作物品种。还要对水源、土壤保护工作进行综合考虑,并做好干旱区的耕种工作,加大抗旱耕作的推广使用。在洪涝灾害多发区则应做好水生、旱生农作物种植比例的调整,可以将抗涝、抗水的农作物种植在低洼区和易涝水区域,并及时调整种植日期,可以有意识的避开农作物对洪涝敏感的时期,并对其进行垄作。会同县气象部门除了要重视农业防灾减灾工作外,还要熟练掌握当地气象灾害发生发展规律,以对农作物种植进行科学合理安排,在增强农作物产量的同时,还能防止不必要的损失。
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人们在防御气象灾害的能力也不断趋于成熟。对于会同县气象部门来说,除了要了解气象灾害发生发展规律外,还要加大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等工作,使农民群众切身体会到防灾减灾的重要性,并在这个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将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降到最低,确保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乜国妍,祁彩虹.青海省海南州气象灾害统计分析[J].农业灾害研究,2016,6(6):23-25
[2]刘磊,李艳荣.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的影响及对策 [J].中国农业信息,2011(12):27-29.
[3]白玉洁,段海花,侯学源. 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 安徽农业科学,2011(16):9931-9935
作者简介:曾沛(1996.02)女,汉族,湖南麻阳人,本科学历,助理工程师,从事气象预报服务类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