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 电线路精益化运检管理工作探讨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第20期   作者:朱超 孙畅
[导读] 输电网对当前国家的发展和人民正常生活也有重要影响,
        朱超 孙畅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通辽供电公司 内蒙古 通辽市 028000
        摘要:输电网对当前国家的发展和人民正常生活也有重要影响,为了提高其使用效率,还必须升级运输管理方面,企业应与现实相适应的团队建立合理的制度,保障工作的合理性和效果,实施管理工作,进一步促进其发展。技术人员传输线精益运输检验管理探讨。
        关键词:输电线路;运维管理;研究
一、引言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电能的需求日益增加,许多企业必须通过输电方式减少输电过程中发生的电力损失,以提高电力利用率并满足人们的生活电力需求。
二、输电线路运检精益化管理的内容与目标
        精益化管理总体趋向于专业化的管理与维护,本着“线路运行更安全、通畅”,分布检测更准确、到位,配电线路运行和维护操作更加规范,急救处理更加高效、快速、安全、长期的安全治理目标,对运行维护的输电线路精益实施精细化管理。其中,所谓的线操作更顺畅。这就意味着某些专用线路段的隐患治理率高达100%,防护网的覆盖率也为100%,减少了因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引起的跳闸故障。结合线下的工作状态,差异化实施检验,全方位的状态检测输电线路上,不留死角,可以100%发现故障,维修工作达到规定的标准,一般标准的操作率达到100%,达到100%,消除缺陷的正确,精益运营和急救反应速度的维修管理模式也提出了具体要求,维修团队的要求必须在半小时后4h必须到达现场,所有修复工作开始。通过精益检测管理,确保一年内无重大事故发生。传输线安全稳定,设备正常工作。所有其他传输线和系统都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三、输电线路的检修
        输电线路的检修,也是一项比较重要的工作。定期的对输电线路进行检修,能够时刻使输电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保证一定质量的电力传送,在一定程度上还能避免危险事故发生。在对线路进行检查时,要确认线路已经断电,所有的准备工作做好之后确认无误才能开始线路检修工作,检修工作完成以后,要确保所有人员设施离开输电线路,再次确认无误后方可通知相关变电站进行供电操作。
        3.1相对温差判断法
        相对温差判断法,它的测试原理为测量2台相似设备的测量点的温度差,如果说这两个点当中某个点的温度比较热,那么具体上升了多少,一般是用百分數来表示的。这种判断方法适用于部分电流型设备,它的测试结果准确度比较高,因为测试过程中已经排除了温度与负荷对其产生的干扰。
        3.2表面温度判别法
        表面温度判别法,顾名思义就是测量设备某个点表面的温度,然后根据此温度与国家相关法规所规定的标准温度进行比较来判断设备是否出现缺陷。但是目前来说我国对于线路发热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没有一个特定的标准,因此这种判别方法只能适用于一些比较简单的故障状况。
        3.3同类比较法
        采用这种方法来判断缺陷,很有可能会出现一种情况就是热故障可能在同一时间产生。设备发热,无论是电压导致的还是电流导致的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如果是用电压导致设备发热,那么还可以使用允许温差以及允许温升的方法来判断缺陷类型。
        3.4热图谱分析法
        热图谱分析方法就是把设备的热图谱拿来和正常状态设备的热进行比较来判断是否设备发生缺陷。这种方法。测试效率高,尤其是对于电压制热设备来说,这种方法的应用极为广泛。
        3.5档案分析法
        档案分析法的前提是此类设备必须具有之前的诊断资料,具体的实施方法就是针对同一设备,根据之前的诊断资料,找出该设备在不同时期的热图谱以及相对温差和温升等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从数据中发觉不同点以及从这些数据中找出使设备发热的可能参数,从而进一步地展开分析和研究来判断设备是否发生缺陷。


四、输电线路精益化运检管理工作分析
        4.1设备信息的精细化管理
        结合相关规范标准要求,对输电设备信息加强管理,利用杆塔号作为信息中心与载体,将与设备相关的各项信息[如技术、图纸资料、地理信息、运行维护管理的人员及历史信息等等)进行有机统一并建立联系,确保数据内容的灵活性,最终实现对设备台账的精细化管理。
        4.2计划任务的精细化管理
        结合电力企业生产管理的实际需求,对输电线路的检修周期、特殊区段、巡视要求等内容进行梳理,综合考虑输电线路检修管理的各项工作环节及风险评估结果,建立一个自动生成生产计划任务的管理模型,实现对输电线路的统筹管理。
        4.3设备评估与现场标准化作业
        结合电力企业设备评估及风险评价标准,建立相关的评价机制,实现对设备运行的自动评估。在现场作业环节,要在输电标准化管理的要求下,利用后台实现任务检修编制,而一线的现场工作人员,则可以利用智能移动终端实现工作任务的下载和反馈,表单落地迅速,数据反馈及时,无需做后续的数据搬运与统计分析等工作,全部通过后台实现即可。
        4.4引进现代化管理技术
        采用精益化的管理模式,应该引进现代化管理技术。我国的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电力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有利地位,就要在运检管理中引入现代化的技术。比如,企业可以引入RS、GPS的技术,对输电线路的管理进行动态监测。企业可以引入智能化技术,提高输电线路管理的自动化水平。同时,企业还可以引进虚拟现实技术等,对输电线路的管理流程进行设计。
        4.5提高运检管理的效率
        采用精益化的管理模式,应该提高运检管理的效率。效率直接关系着管理的质量,如果企业对输电线路的运检管理效率无法提升,就会阻碍利益最大化的实现。因此企业应该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比如,电力企业可以打造自己的企业文化,形成精益化管理的氛围,培养员工的精益化意识。企业可以对员工进行教育培训,为员工讲授精益化管理的知识,让员工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精益管理的习惯。同时,企业的领导应该以身作则,推行从上至下的策略,以规范自身来引导员工的工作行为。
        4.6科学进行工程建设,确保运行安全
        在建立输配电线路时,科学的进行工程建设,能从根本上减少检修管理的工作量,确保运行的安全性。众所周知,避雷线对保护输配电线路具有重大意义,而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合理的设定避雷线的保护角度并非易事。一方面,避雷线的保护角度,直接影响着避雷线与导线屏蔽线的配合效果,以及发生输电线路绕击故障的几率,所以,在具体操作时,工作人员的压力大,责任重;另一方面,有众多因素会影响避雷线保护角度的设定,比如,输电段的路径、以及其所处的地理环境。其实,在我国的供电系统里,国家电网有典型的防雷保护角设计要求,并且都是理论化、标准化的。所以,相关人员应善于借助相关的理论知识。另外,在工程建设中,还要注重选择合适的避雷器类型。线路型避雷器不仅能避免绝缘子串出现闪络现象,还能降低杆塔顶部遭受的雷击电位。然而,线路型避雷器还存在一些缺陷,例如,成本高、安装要求高、维护难度大,无法应对多重雷击。总之,在选择线路型避雷器时,不仅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还要结合其缺点进行综合考虑,以此确保输配电线路运行的安全性。
五、结论
        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有效的保证电力运行的稳定性以及电力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就必须加强对输电线路的巡视管理,按照巡视的实际情况可以及时了解输电线路周围运行的情况,及时发现与解决输电线路中存在的问题,这样可以将输电线路出现的故障范围缩小到最小的范围,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黄强.基于精益化管理的输电线路状态巡视方法解析[J].科技与创新,2015,07:59+62.
        [2]黄荣海.输电线路精益化管理研究与应用[J].红水河,2015,03:50-53.
        [3]王振滔.输电线路精益化运检管理工作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20:160-1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