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李小旭

发表时间:2020/11/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2期   作者:李小旭
[导读] 摘要:对于现如今装配式建筑施工而言,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和传统的先浇筑建筑进行对比发现,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可节省更多的材料,同时也能进一步节省水电,合理应用这项技术进行施工,所产生的建筑垃圾也相对较少,在碳排放和扬尘污染等方面相对较少,能全面提高建筑施工管理的整体水平,我国正在积极推广装配式的建筑施工,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身份证号:21138119930911xxxx
        摘要:对于现如今装配式建筑施工而言,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和传统的先浇筑建筑进行对比发现,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可节省更多的材料,同时也能进一步节省水电,合理应用这项技术进行施工,所产生的建筑垃圾也相对较少,在碳排放和扬尘污染等方面相对较少,能全面提高建筑施工管理的整体水平,我国正在积极推广装配式的建筑施工,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因此,主要对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的应用进行全面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下文内容,希望能够给予同行业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应用
        1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难点与缺点
        1.1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标准化
        一般情况下,装配式建筑构件主要是在工厂中完成制作,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构件尺寸更加精准,能够满足建筑工程施工要求。通过采取装配式建筑施工方法,能够让房间分布更加多样,不会受到传统施工建设影响,无法实现灵活分配。在装配式设计过程中,涉及的墙体主要划分为叠合墙、柱和叠合梁等构件,所以在装配式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方案更加规范和标准。在大规模构件生产过程中,能够实现集成化生产,符合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标准。
        1.2预制装配式构件生产工厂化
        构件工厂化生产是装配式建筑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工厂化生产构建部件通过精准计算,利用各种现代化设备进行生产、上色喷涂,让建筑物结构满足工程要求。采取工厂化生产的主要目的是保证构件生产质量,提高构件生产精度,让构件性能满足建设要求。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需要综合思考材料和结构之间的影响,使用一些保暖隔热的材料,更好实现预期标准。除此之外,为了减少施工操作过程中劳动力消耗,需要保证施工现场环境的完整性和干净性,降低在施工建设中材料消耗,这样既能满足节能要求,也能符合环保标准。
        1.3施工安装装配化
        在装配式建筑中,其结构重量和传统施工建筑比较,更加轻巧,所以在地基施工上,施工要求比较简单,把预制构件运送到施工现场以后,根据施工图纸要求完成安装工作。在构件安装中,无需消耗大量的人力,只要通过少数专业人员完成即可,这样能够降低施工强度,减少湿作业,避免产生噪音污染,满足绿色施工要求。在实际施工建设中,主要采取交叉作业施工方法,让每个操作流程都能有序进行,各个组装步骤都能保证各个构件连接的精准性和稳定性,这样不但能够保证施工质量,同时也能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期间,节约施工成本。
        1.4施工管理科学化、结构一体化
        在实际施工建设中,通过使用现代化技术完成预制构件安装工作。利用计算机等其他现代化设备,对构件质量进行检测,让整个过程更加规范和合理。在生产中不但包含墙体200柱等构件,同时也包括建筑中各种材料。通过构建施工一体化,能够有效提高施工效率,在建筑工程施工结束后,让主体结构、内部装饰装修形成一个整体,真正实现结构一体化目标。
        1.5装配式建筑的功能现代化
        从装配式建筑功能角度来说,自身具有节能、抗震等功能。因为使用先进环保材料,隔热效果更理想,不管是屋顶还是外墙,都能具有良好保温性能,并且供热与制冷可以通过各种现代化设备,实现节能目标。在装配式建筑中,材料自身重量比较轻,这样可以降低结构整体重量,让装配式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得到提高。在装配式施工中,能够凸显出其智能化特点,在信息传输和接收等现代化技术下,提高装配式施工效果。
        2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具体运用分析
        2.1加强构件使用前的保护
        在建筑工程中运用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生产企业在完成构件生产后,需要将构件运输到施工现场并进行有效地储存。

在运输和存储的过程中,施工企业的工作人员必修加强对构件的保护工作,避免在运输和存储过程中导致构建出现破损现象。在具体操作中,工作人员针对构件的运输,首先是避免构件与运输车辆发生直接的接触或碰撞现象,以此避免构件出现摩擦或碰触破损。而且,为了避免在运输途中因道路颠簸带来的损耗,还要在构件与构件之间、构件和车辆之间垫加软木块进行保护;而在储存时,构件的叠加存放也会导致彼此之间出现磨损,也必须在构件之间进行垫加处理,从而有效保护构件。
        2.2构件吊装的技术措施
        建筑工程装配式构件分为干式构件和湿式构件,这两种不同的构件,在吊装方面的流程是不同的。施工企业必须把握不同构件的吊装流程。例如对于干式构件的吊装,需要先对建筑本身进行放样作业,然后才能进行预制构件的吊装,最后进行楼板间的灌溉作业,完成这些工序后才可以进行外墙的吊装作业;而湿式构件则是先进行放样处理,然后进行预制构件的吊装,接着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完成后继续进行机电工程施工作业,最后才能进行楼板间的灌溉施工。
        2.3构件的安装施工技术
        在传统的施工中,施工企业完成地基建设后,只需按照施工计划进行混凝土的浇筑作业即可。而运用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虽然施工工序被简化很多,但需要对构件安装的连接部位进行预处理工作。只有做好预处理工作,才能为后续的机械式连接奠定基础,才能保证结构的强度和稳度。这就要求钢筋必须具有一定的强度,才能满足实际施工的需求。此外,对于些比较狭小的地方,还应该运用混凝土浇筑的方式进行固定。
        2.4建筑的外墙施工技术
        在运用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时,施工企业必须在施工方案中统一PC板的水准标高和水平标高。在建筑外墙的施工中,施工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施工的标准和要求,灵活运用先进的水平仪对建筑进行水平测定,以找到板材施工的水平高线,然后依据水平高线,在建筑墙面上粘贴PE棒或者是密封带。在完成PC板水平线测量并确保其满足施工的标准要求后,施工人员就可以将板材缓慢地放下,并使其保持垂直,接着进行其他配件的固定。
        2.5建筑的接缝防水措施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防水处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建筑整体的防水性能与使用寿命,也关系到人民群众居住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在传统建筑中,施工人员往往是通过对建筑的外表进行防水处理,使其表面形成一个整体的隔水层,以此避免雨水等进入到建筑的内部。而运用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因为建筑很多地方依靠搭接,建筑的缝隙较多,传统的防水措施已经无法满足实际的防水要求,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必须采用新型有效的防水措施,如倒水、排水技术。在实际施工中,建筑施工人员应在建筑内部设计好排水系统,使外部流入的水及时被排出,避免深入到建筑的内部。
        结束语
        通过对上述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后得出,随着我国的社会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和进步,建筑施工技术创新速度也在不断提升,这样也让预制装配式施工技术应用范围更加广泛,为了能全面将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更好地展现出来,人们须做好相关技术和管理的优化操作,使其能与实际的工程建设相互融合到一起,将其特点充分呈现,这样才能为建筑价值的不断提升奠定相应基础,同时也可促进我国建筑行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云.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20(17):117-118.
        [2]王鹏翔.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20,39(16):147-148.
        [3]高定刚.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0(15):24.
        [4]王群.装配式建筑工程钢结构施工技术及管理措施[J].绿色环保建材,2020(1)167-167.
        [5]敬耀辉,杨丹萍,施航.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中BIM技术的运用[J].黑龙江科学,2020,11(2):154-1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