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纪富
巴中市巴州区平梁镇中心小学校 636020
摘要:数学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这门课程所涉及到的生活领域非常广泛,在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通过灵活趣味的方式,帮助学生开阔视野锻炼思维,是小学教师需要着重思考并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做出讨论。
关键词:思维能力培养;小学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C41,R136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数学是小学教育中三门主课之一。要想学好数学必须具有三个基本条件,一自主学习能力强、二反应能力快、三逻辑思维清晰。而这三点必不可少的就是学生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数学强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实际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展自主学习意识和创建一个自学的学生问题情境,指导学生科学地掌握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本篇文章重点分析对象。
1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更新教育的理念
相关的研究发现,大多数的初小学生在解答数学题目时,他们的内心首先都是想要立即解出正确答案,这样立即解答答案的思考方式虽然能够让学生短时间内就可以得出答案,但是实际上这样的培养方式不利于学生发展发散性思维。这便需要教师能够在课堂中鼓励以及引导学生能够对一个问题从多个方面去分析解答,促使学生能够对于问题的核心点以及关键点准确把握,短时间内运用合理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教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培养思维的同时也使得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想要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以及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是前提条件。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时,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决定教师教学方法的核心之一,并且理念也是教师进行工作的第一步。当下教师需要依据新课改的内容,将自己的教学理念更新,教师要摒弃传统教学中的弊端,将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作为教学的前提。
2数学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意义
现代教育理论进入我国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在此历史时期,我国发展出一套经典的教学模式代代相承,虽在时代的发展中,教学模式也在不断自我完善和自我革新,但由于这种经典的传统教学模式过于根深蒂固,小改革小创新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的痛点,根除教育行业发展的弊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学习到什么程度完全依靠自身的悟性和天赋,虽然教师也在极力思考如何让学生更有效地接受知识信息,但在这种教学模式影响下的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对知识的渴求,常常出现“入耳不入心”的现象。事实表明,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制约了教育事业的发展,阻碍了学生的创造性和学习能力,特别是数学教学中,教学内容偏重于理论研究和运算过程推演,学科内容相对枯燥,面对发展瓶颈,学生极易丧失学习兴趣,率先放弃对数学的认真学习和深入研究,这不仅影响了教学质量,耽误了学生发展前途,更是对我国数学科学领域人才的巨大损失。因此,教育行业要积极探索符合新时代发展的需求,勇担责任使命,数学教育要在日常教学中充分树立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优先的思路,用符合课程安排、开放式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深入思考,在正确思维的引导下,在宽松开放的环境中学练结合,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手段,并能通过科学的方法提升自己发散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面对具体问题可以独立思考、深层次剖析,用积极主动的态度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教师的帮助下得到质的提升。
数学教学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长期坚持、锲而不舍,教师要因材施教,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激励手段和培养方式,这不仅是对教师教学手段的提升,也是教师重新认识、定位、帮助学生的重要方法,在开放的教学氛围中对学生实施差异化管理,可以减轻学生学习动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思维能力,有效提升数学学习最需要的理论逻辑能力[5]。
3一题多解激活思维,培养求异思维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一题多解的教学,开拓学生思维,培养数学思维的发散性。一题多解是指通过对某个数学问题采用不同的思维途径,产生不同的解决策略。在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一题多解的教学,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开拓解题视角,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同一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通过一题多解的解题训练,鼓励学生对同一问题运用不同的方法想出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让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更紧密,而且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培养求异思维。例如,在学习多边形这节内容时,可以引入下面这道例题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教学[4]。
4、运用非连阅读,优化数学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数学教育资源带来了非常大的助力,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搜集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将这些资源以课件的形式出现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搜集全国各地的小学课堂教学视频,播放给学生们进行观看,使学生们可以看到其他学校的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通过比较进行自我反思,刺激学生独立思维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教师可以在教学方式中加入非连续性阅读的方式,通过富含趣味性的图片图表和视频来为学生们的学习思维做缓冲。比如在二年级下册的第一章《除法》的认识中,教师可以将除法的公式转换成一些小物品,例如牙签火柴等等,然后再将之设计为图片,通过运用多媒体设备插入课本内容教学中,通过将数字转化成生活中的实物,然后呈现在图片中的方式进行展示。学生们可能对于数字不是特别敏感,但通过图片将公式内容具象化,能够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知识点,使学生们掌握由繁化简的思维模式[3]。
5重视教学过程,激励创新思维
学习和思考是创新的必要前提。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不向学生展现事物发展变化和思维活动的过程,那么就无法让学生整体的认识到事物,进而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导致学生只能够被动的展开数学学习。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应该有重视教学结论转变为重视教学过程,并在教学中将学习和思维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以此来引导学生活动大脑,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并在数学教学课堂上展开创新学习。例如,在学习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知识时,为了让学生们清楚的了解到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和区别,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首先,立足于不同类型的线,教师让学生进行对直的线和曲线的观察,进而使学生们了解到,无论是直线、射线、线段,它们都属于直的线。然后,教师再使用计算机从能否度量几个端点等方面来帮助学生分清楚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差异性。最后,教师还可以组织“找一找”、“量一量”等活动来帮助学生深刻的理解所学知识。如此一来,便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主体地位的突出,同时,也可以使学生联系已有生活经验来学习新知识和掌握学习及思考的方法。不仅如此,在这一学习过程中,也有利于深化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在有效的教学过程中激发自身的创新思维[2]。
结束语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数学教材和生活实践,运用丰富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1]。
参考文献:
[1]蔡丽碧.小学数学教学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激发与培养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86):53-54.
[2]程婷婷.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29):160-161.
[3]苗慧萍.论数学实践活动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天津教育,2020(29):22-23.
[4]陈兵.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几点感悟[J].小学生(中旬刊),2020(10):58.
[5]马煜征.小学数学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0(28):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