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文
镇江供电公司 江苏 212000
摘要: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电网建设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新阶段,电力企业管理水平,关系到国民电力供应稳定性。目前,我国电力企业在线损管理上仍存在诸多不足,导致电力资源线损严重,浪费了大量资源。故此,文章对电力计量自动化系统进行概述,分析电力计量自动化在线损管理中的应用,旨在促进我国电力企业良性发展,节约电力能源。
关键词:电力计量;自动化;线损管理;应用
引言
我国的科技领域正在高速的发展中,各个层面都有了前所未有的突破性进展,电能的实际需求大幅增加,电网规模也变得越来越大。然而从电网管理的现状来看,因为管理工作并未落实到位,所以线路耗损持续加大,这样一来,资源浪费变得较为严重,电网也无法保持稳定的运行状态。而要保证线损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必须要加强电力计量自动化系统的研发工作。
1电力计量自动化系统概述
在电力行业中,电力计量自动化的技术是一种比较高科技的技术,因为它在运行和工作的过程中是需要良好的结合一些高科技的技术,比如一些互联网技术、电能计量技术和数字通信技术等等,通过这样一种高科技的技术可以帮助电力行业在搜集和分析相关内部电能信息时拥有良好的成效和效果。但是电力计量自动化这项技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还需要配合相应的载体,若是无法利用相应的载体来进行操作的话就无法获得充分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这种相应的载体通常都是一些电力专用通信网络或者公用移动通信网络,依靠这两种载体进行相应的操作才能够使得整体的运行过程变得更加具有可靠性。
2电力计量自动化在线损管理中的应用
2.1构建系统化电力计量系统
电力企业的运行中,其电量考核需企业交易合同要求进行处理。各大电厂需结合当地计量设备的电能数据进行管理,并及时制定相应的计划。结合欠发电量、过发电量等进行发电情况的分析,合理进行企业奖罚电量的登记和处理。结合电力计量数据,需及时对企业发电量执行状况进行校核,并提供相应的补偿电量。此外,对电力企业而言,远程计量系统十分关键,一般可分为分层系统、分布系统两种结构模式,包括变电站、配电站、主站等部分。对远程计量系统而言,主站需采用分布式结构,经由各个通信模块对电量等关键信息进行采集。实际应用处理中,远程系统需依托网络、模拟技术等进行处理,技术进行计量装置相关信息的登记、采集,结合电厂发电量、时间段等进行分析,从而实现电能量的考核处理。保证终端设备通信功能的全面发挥,降低电力计量的过度消耗,从而实现节能环保的目标。
2.2建立模型
首先是可以利用这种技术来帮助建立起一些有关于线路损耗的模型,通过建设这样的模型是可以让相关的工作人员发现其中的问题和开展具体的分析的。在运用电力计量自动化的技术建设起相关的线路损耗模型之后,相关的工作人员可以在这样的一个基础之上来对电力系统进行相关的分析和计量。通过这样的模型,相关的工作人员可以良好的观察和分析到内部实际线路损耗和计量点具体的损耗情况,并且还可以有效的观察到实际地运行状态,以此来更好地进行分析和处理。在建设相关模型之后,工作人员可以观察到内部的实际运行状况,若是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的话那么也是可以直接的观察到,以此来更加有效率地解决问题。并且通过电力计量自动化的技术也是可以对每日的信息数据来进行相应的处理和分析,以此来建立相关的数据模型。通过这样的数据模型,相关工作人员就可以良好的将其与具体数据和标准数据进行比较,以此来更加准确和精准的把握耗损的具体情况。
2.3形成报表
在展开线损管理的过程中,要切实完成好分压、风线、分区以及分台管理工作,与此相关的内容必须要予以统计,形成完整的线损报表,将电力计量自动化予以高效应用后,报表就能够直接形成。对电力计量自动化应用后,能够将每个时间段实际耗损展开比对,比方说,可以将每一天的线损清晰呈现出来。从工作人员的角度来说,这样可以获得所需的线损报告数据,对运行状况能够有切实的了解,只要做好分析工作就可了解线路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而采用可行方法予以处理,电力供应也就能够保持正常,电力企业可以获得更为理想的效益。
2.4构建计量技术标准化应用机制
首先,供电企业应依照行业标准、国家技术要求与单位实际供电情况等条件,对计量技术的应用进行标准化控制,加大信息化建设的资金、管理投入,对仪器设备进行升级,加强技术监管,确保计量数据的可靠性与精确性,面向用户群体提供更优质的供电服务;其次,应建立动态化的监管机制,对技术实际应用情况进行可行性分析,定期检测系统的运行状态并形成对应的质量检测日志,不断完善其中存在的不足,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保障电力计量工作的顺利进行,缩小电力计量数据的误差;第三,供电单位应结合新时期不同客户群体差异化的用电需求,对电力计量模式进行合理调整,加大引进与投入力度,鼓励研究人员进行深入研究,同时鼓励研究人员加强科学经验、技术层次的交流。同时,不断拓展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参与专业培训的途径,科学调整从业者的能力结构,加快复合型人才的引进,为新计量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夯实基础。
2.5电力计量设备的日常维护
。对电力系统设备而言,变压器能耗、线路损耗相对较为稳定,上述损耗一般是由于设备加工制造精度缺陷引发,但是电力计量误差并非不可避免。计量误差多数是因为相关工作人员个人因素产生,包括不规范操作、漏记、错记等状况,引发了严重电力计量损耗。为此,电力企业相关机构必须积极进行计量设备的日常管理,针对相关岗位的工作人员进行日常管控,规范日常工作行为,确保计量精度不受影响。为了实现降低能耗的目的,整个计量管理工作必须由相关人员进行全面合理的监督管控,保证电力计量工作的规范化。
2.6监测系统
电力计量自动化的功能之一是监测系统,展开线路损耗管理时,将检测系统予以充分应用可以使得损耗分析更为准确,尤其是展开多维度检测可将可能出现的问题切实呈现出来。当电力系统处于运行状态时,要对每个监测节点的相关数据予以采集,这些数据要集中到末端设备进行处理。当电力系统处于运行状态时,通过监测系统可以使得控制的自动化程度大幅提升,而且管理能够更为精细。如果将电力运行、电力营销这两个系统切实整合起来,这样可以使得营销系统对运行数据予以利用,利用计算机可以使得人为疏忽导致的损失降至最低,线路损耗自然就变得较低。
2.7建立自主监控运维机制
要常态化将线损管理指工作纳入常规工作,需要建立“自主监控、自主运维”的工作机制来支撑。“自主监控”指供电所由营销专责、营业班长等业务能力较强的同志兼职开展系统监控,通过计量自动化系统进行厂站终端、配变终端、专变负控、集中器等运行情况及及各项指标的监控,管理模式从月度发现问题的事后整改转变到日监控及时整改。当发现异常时,监控人员第一时间与客户经理联系,并告知通过系统预判异常原因;“自主运维”是指客户经理接收异常处置派工单后,结合系统研判结果,判断异常类型、范围和预计恢复时间,开展处缺工作。
结语
线损造成了电力能源浪费问题,增加了电力企业能源耗损。因此,电力企业应该重视线损管理问题,分析造成线损的主要原因,运用电力计量自动化技术,将线损竟可能降到最低。从而降低因线损带来的企业经济损失,保障电力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桂力.电力计量自动化在线损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视界,2018(34):251-253.
[2]万芳.电力自控在低压线损管理中的应用探述[J].清洗世界,2019,35(05):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