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生态环境局元阳分局
摘要:养殖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优化农村生产结构,构建新农村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农村养殖业逐渐实现规模化和高速化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农村养殖业产生的大量的污水,畜禽粪便等物质对农村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损害,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讲述了农村养殖业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因素,并重点阐述了提升养殖业环保意识,强化污染治理的措施,旨在进一步提升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效率,实现农村经济的稳定长远发展。
关键词:养殖业;环保意识;污染治理
随着农业经济的逐渐发展,养殖业逐渐实现了规模化生产,极大程度上提升了养殖业的生产效率,增加了农民收入,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但是同时,养殖业规划扩大的同时,也对农村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由于缺乏相应的环境管理机制,导致畜禽粪便,污水等污染物随意排放,造成农村生产环境的严重破坏。由此可见,加强养殖业的环保意识,强化污染处理措施改革,是促进养殖业持续性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一、养殖业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养殖场排放物是造成我国环境污染的重要源头之一。养殖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水和排泄物。在排泄物中含有的氮化合物,药物等有害物质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一)大气污染
动物粪便具有较强的气味,是造成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在粪便堆放过程中,粪便中的有机物腐败分解,释放出大量的氨化物和硫化氢等物质,这些物质在挥发过程中,进入到大气中去,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此外,在畜禽的粪便中含有大量的细菌和病毒,如果不进行合理处理,就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甚至还可能引起疫病的发生。
(二)水体污染
养殖场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水,在没有经过无害化处理的情况下,随意排放,流入到河流中去,或者随着雨水渗透到地下水中,造成水体的严重污染。由于畜禽粪便中具有较多的氨物质,造成水体中的含氧量大量减少,水生生物缺氧情况下死亡,腐烂,对水体造成污染。【1】
(三)土壤污染
由于在在养殖业生产过程中,在饲料中添加了大量的生长剂,导致畜禽营养过剩,在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一旦这些物质进入土壤中去,严重超出了土壤的自净范围,因此,造成土壤结构遭到破坏,营养构成发生变化,造成土壤板结,肥力下降,严重影响土壤的生产力。在饲料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元素,动物吸收能力有限,随着排泄物排放出来,对土壤造成严重后的重金属污染。
(四)养殖方式不科学
(1)在建设养殖场时,没有经过严格的环境测评,导致养殖场建设在居民聚集区附近,或者距离工厂较近,生活垃圾以及工业废弃物对畜禽的健康生长带来威胁。(2)饲料原产地环境污染。饲料原产地的环境受到污染,导致饲料含有大量的铜有害物质,还存在一定的农药残等。在生产过程中,以及运输,存储过程中,由于处置方式不当等因素,导致饲料中产生大量的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污染物,对畜禽造成污染。【2】(3)用药不科学。在养殖生产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用药,药物种类、剂量等方面没有进行严格的把关,甚至使用禁用药品等。
二、养殖业环境污染治理优化措施
(一)建设畜禽生态养殖场
积极推进畜禽生态养殖场的建设,实现养殖业集约化生产。乡镇政府可以把邻近乡村的养殖场进行优化整合,进行集中管理。实现生态养殖场的统一规划,严格按照“三同时”的建设制度,同时预设,同时建设,同时使用。【3】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降低养殖场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风险。实现对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建立沼气池,实现对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或者是利用农业堆肥技术,把畜禽粪便转化为有机肥,农家肥等,促进养殖场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加强科学技术的合理利用,实现科学养殖,对生产环境和生产过程进行优化管理,降低畜禽疫病的发生几率,提升畜禽成活率,减少疾病污染等。提升养殖技术,优化养殖工艺,对畜禽的饲料进行科学合理的营养搭配,防止出现营养过剩会或者营养单一的现象出现。构建完善的养殖内部循环机制,实现资源化利用,减少污染排放,促进绿色养殖业的发展。
(二)实现对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
利用干清粪的方式对畜禽粪便进行清理。干清粪方法主要是指把畜禽的固体粪便和地面残留粪尿进行分类处理,利用人工或者机械的方式把大部分的鼓励粪便进行清理和收集,然后用少量的水对畜禽舍进行冲洗,实现固体粪便和液体废弃物的有效分离。【4】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减少粪便清理过程中的水资源消耗,而且简化了污水处理流程,降低了处理成本。此外,可以对固体粪便进行集中处理,生产沼气,或者进行转化为有机肥和清洁能源等等,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建设人工湿地对污水进行资源化利用,如图1所示。能够对畜禽舍进行及时处理,保持干净卫生,减少畜禽疫病的发生几率。
.png)
图1 养殖场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流程图
(三)实现养殖业产业化管理
积极促进养殖业的产业化管理,优化养殖业的结构,积极推广果园养禽,鸭鱼混养混养等方式。要注重对农村布局进行合理规划,结合实际情况,设置畜禽禁养区,限养区,把居民居住区域和养殖区进行合理隔离和划分,减少养殖业对人们生存环境的影响。【5】对农村畜禽养殖业数量和规模进行合理的控制,合理养殖业发展速度和密度,和市场需求相挂钩。在减少畜禽养殖场之前,要进行科学的环境影响评价,确保对环境没有危害的情况下才能实施建设和投入使用。
(四)强化营养调控技术
对畜禽饲料的生产过程进行严格控制,在使用之前要对饲料的质量,营养搭配,营养含量等进行科学检测,确保营养合理搭配,既要能够满足畜禽生长对营养物质的需求,还要保障不能营养过剩,以便引起畜禽粪便中含有过量的营养残留物,对粪便处理带来不便。对饲料原料原产地环境进行科学考察,确保原料的无害性。积极拓展原料资源渠道,扩大饲料营养种类。合理使用饲料添加剂,例如氨基酸添加剂。强化技术创新和研究,加强对新型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对饲料配方进行优化设计,确保饲料中氮、磷的含量,减少硫矿物质的含量。提升畜禽饲养技术工艺,提升消化率,降低排泄量。【6】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增长模式的多样化和灵活性发展趋势,尤其是农村畜禽养殖业的蓬勃发展,为农民带来较大的经济收入的同时,也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由于生产方式和环保意识落后的因素影响,农村发展养殖业过程中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养殖污水随意排放,畜禽粪便随地堆放等现象,不仅对农村生活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而且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所以,要加强对农村养殖业的环保宣传和教育,强化养殖业环保意识,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曾品保.畜禽养殖污染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J].江西农业,2017(21):52.
[2]李亚辉.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难的原因分析[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7(01):41.
[3]赵汉嵩.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31(06):22-23.
[4]张荣銮.着力抓好水产养殖污染治理[J].江苏政协,2015(05):46.
[5]田会.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现状及建议[J].中国畜禽种业,2014,10(12):10-11.
[6]陈奕春,叶伟成.养殖业的环保意识与污染治理[J].浙江畜牧兽医,2004(04):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