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龙
云南省宣威市杨柳镇初级中学,云南 宣威 655421
【摘 要】 写作一直是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初中是帮助学生从小学简单写作向高中高难度命题写作转变的过渡阶段。但是在目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还存在许多弊端。有必要在阅读、思维等方面加强指导。
【关键词】 初中生;语文教学;写作能力;优化策略
写作就是写文章,是运用书面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的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就是学生作文。写作教学是一个多方面的训练,包括写作知识的掌握、写作素材的积累等。教师教学生写作文、写随笔等这一教学活动一直伴随着学生离开校园,但是初中是学生掌握写作知识等的关键阶段。虽然在现在的初中语文课堂上开设了不少的作文课和阅读课,但仍有初中生不会写作文、不想写作文,正可谓是投入与收获不成正比。
一、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倡导新课程改革理念以来,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改革在新课改背景的影响下也在不断的进行探索、改革,经过多年的努力和付出其成效却收获甚微。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写作主体的丢失
刚步入初中的学生,写作文、写日记本是他们表达自己内心想法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教师了解学生真实思想的一个方式。但在实际的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程度上把自己的观念强加在学生身上,这样长此以往,初中语文写作教学逐渐演变成教师想法学生写的局面,而作为教学对象的初中生他们的写作只想呈现教师或他人的观点。基于此,学生的想法和教师的想法杂糅在一起,这就造成了学生写作主体的丢失,写作动机日益弱化,写作所需的创造性被淹灭,初中生萌发的对写作的热情和兴趣也逐渐消失,也就出现了我们今天写作课堂上抱怨的学生不愿意写作文的局面,他们一度认为所有的写作活动都是极其痛苦的,甚至有些学生一听到教师布置写作任务就心烦。
(二)写作教学的模式化
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现在的初中课堂写作教学存在着急于求成,为拿高分而避重就轻的观念倾向。为了应试一次次的语文考试、为了决定命运的中考,师生开始注重素材的套用,开始关注每一次的分数,至于写作所需的语文基础知识、语文素材的积累等被这种急功近利的写作观念所忽略。为了作文的迅速提分,师生开始寻找写作的捷径和小窍门,如在开头使用大量优美的排比句,中间提出论点然后罗列几个素材往论点上套用,最后以大道理回归主题结尾。至于课标中要求的初中写作教学目标提出的写作要感情真挚,更是被抛之脑后。因此本该充满生机、活力与个性,感情真挚的作文也变成了好句好段的拼章接凑。所以对教师和学生来说要解决写作教学的模式化问题。
(三)脱离生活实践
在写作教学中要想让学生有话可说,就应该加强初中生对生活的认真观察与感受。每次的写作话题应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而不是“徒手摘星辰”。
但在现在的初中写作课堂上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教师为了学生在考试中能够提高作文分数而讲作文,学生为了完成试卷或者教师平时布置的写作作业而被迫“写作文”。甚至为了博得改卷人的认可,他们的写作与实际生活开始出现断层,为作文主题捏造大量的素材。
(四)写作教学与阅读的关联性降低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写作是检测学生语文学习效果的一种方式,通过写作可以检测学生对于修辞手法和句型的使用能力,以及学生的阅读量。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普遍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在语文教学中更加重视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忽视学生课外拓展重要性。学生年龄小,没有丰富的学习生活经验,没有大量文学底蕴,加上教师轻视阅读,使得学生语文思维被桎梏,变得非常局限,只能按照优秀作文模板进行写作练习,没有自己的思路,写出来的作文不尽如人意,写作能力一直没有得到提升。
二、初中语文教学策略分析
(一)呼唤写作主体的回归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是写作教学的指导者,写作教学的对象是每一位学生,所以师生应该认清楚学生在写作教学中所处的位置。首先语文教师应该给学生留充足的空间进行写作。语文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的过程中不应该对学生的想法进行过多的干涉,尤其是在观点和情感表达上,学生更不应该为了分数而盲目迎合教师的喜好,一度盲目把教师当成自己写作的对象。在初中最常见的写日记的方式可以成为学生记录自己生活的手段,因为自己的生活只有自己知道,感受只有自己清楚。其次,写作必须是学生对此话题进行真情的抒发。写作是学生对某个话题或者材料在进行提取和加工的过程中加入个人的真实情感,而不是虚假的套用和改编。真情实感的写作就要求写作的主体也就是初中生应该在审清题目的基础上与自己的真实生活相联系,所写之事应是自己所见、所知的,所抒之情是自己的切身感受。学生在做到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的同时,也达到了写作主体的回归,因为这些见闻、感受皆是主体自身的。
(二)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为写作积累素材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以上都可以说明,阅读和写作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为写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写作是阅读的表现形式,学生通过写作能够侧面反映阅读能力阅读量,显示学生文学积累状况。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写作与阅读关联,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兴趣,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书籍进行阅读,增加学生文学底蕴,让学生将阅读的书籍中优美的语句摘抄下来,转化为写作语言,为写作积累素材。
(三)创设写作教学情境,提高学生想象力
引发学生发散性思维由于初中生年龄较小,平时都是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方式,没有非常丰富的生活经验。在写作中经常会发生学生写着写着不知道写什么的状况。这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根据写作主题,创设情境。比如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生活情境,创设故事情境,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提高想象力,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对主题进行充分想象和联想。
结束语:从整体看,写作是真情的流露,不是虚情的强加;写作是观点的呈现,不是素材的搬运;写作是价值观的传达,不是想法的粘贴复制。写作教学作为一个综合训练活动有助于提高初中生的语文思维、语言技巧与写作能力。希望通过对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分析能对摆正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位置、改变写作教学的现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曹明海,李洪先.语文课程与教学 论[M] .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