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全科教师政策实施现况及解决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20期   作者:冉胜 王肖含 邢伟
[导读] 经济发展推动了教育的变革,随着经济时代的不断发展,教育的重要地位逐渐凸显。
        冉胜  王肖含  邢伟
        重庆师范大学
        摘要:经济发展推动了教育的变革,随着经济时代的不断发展,教育的重要地位逐渐凸显。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我国实施了培养小学全科教师政策,旨在为偏远地区培养优秀的教师人才,建设一支高素质、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提高我国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水平。全科教师的培养涉及多种因素,教师价值观、培养模式、优秀人才、全科师资队伍的建设等都是影响全科教师培养的重要因素,解决这些因素也是提高农村地区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背景;实施现状;解决策略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已经不再满足物质需求,加大了对教育的重视。为了追求更高的教育质量,越来越多的农村学生涌入城市,给城市学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城市学校人满为患,而农村学校学生却极少,这给农村地区的教育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如学生生源减少、师资力量的缺乏 、师资结构的不合理、基础设施不完善等,从而极大的降低了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质量,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国于2013年实施了培养小学全科教师的政策,为农村地区不断输送优质的教师人才,提高我国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水平。为了更好的了解我国农村基础教育质量,对于全科教师政策的具体实施现状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应该要掌握并制订措施去解决出现的问题。所以全面的了解全科教师政策实施现况以及研究出现问题的解决策略是非常有比要的。
一、小学全科教师政策实施背景
        农村地区生源不断减少,学校、班级规模变小,教师在编人数逐渐减少,与此同时,农村小学教师队伍也出现了众多问题,如年龄老化、知识结构单一、数量相对不足,质量良莠不齐,这些都严重的制约了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但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渐发展,对教育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现有的教育水平无法适应高速发展的经济信息社会。为了解决农村地区教育问题,提高我国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2012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大力推进农村义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免费定向培养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指导意见,重庆市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于2013年制定了《关于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并在当年开始首次招生,进行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
二、小学全科教师政策实施现况
        1、小学全科教师报考动机功利化。
报考小学教育(全科教师)专业的考生在入学之前就与定向区县签订就业合同,就业有保障。其次,在就读期间免除学费、住宿费,还在校每个月提供生活费补助。可以说报考小学教育(全科教师)专业的福利是非常丰厚的,这也造成报考小学全科教师的动机功利化,报考者有很多都是出身于寒门,家庭经济薄弱,小学教育(全科教师)专业的丰厚福利为其就就读大学提供了物质基础。经调研发现,以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小学教育(全科教师)专业为例,80%的学生都是出身于寒门,报考该专业的目的就在于其读书免费,就业有保障。浓烈的功利心报考观念严重的影响了小学全科教师政策的落实,违背了以培养优秀的教师人才,提高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水平的目标。
        2、小学全科教师报考考生的综合水平层次低。
小学教育(全科教师)专业要求培养的学生能“一专多能”,属于全能型教师,能够进行包班教学,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学科知识和专业素养,还需要有很高的文艺修养。小学教育(全科教师)专业的丰厚福利吸引了众多的寒门学子的报考,寒门学子在学科知识和专业素养发展方面会取得良好的成绩,但在文艺修养方面很难取得成就,造成培养的全科师范生能一专但不能多能,不能更好的实现预期的目标。小学全科教师报考考生的综合水平层次低,特别是在艺体方面表现突出。
        3、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理想化。


小学教育(全科教师)专业要求培养的是全能型人才,学校以此来制订培养方案,但是学校没有充分考虑到实际情况,如报考学生自身素养、培养年限、学科实际情况 、师资队伍、基础设施等,而是以一种理想的状态来安排课程,但实际达到下效果远远不及要求的效果。
        4、小学全科教师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小学全科教师虽然能“进得来”,却难“留得住”。农村地区基础条件差、教学条件不好、教师收入少、教师家庭压力大、教师成就感弱等原因导致农村优秀教师人才留不住,优秀人才流失严重。虽然以合同的方式将人才引进到农村地区,但当合同到期后,面对种种压力与诱惑,优秀人才都向城市发展。大量优质师资力量的流失,造成农村地区的师资队伍力量被严重削弱,同时也浪费了大量的财力和人力成本。小学全科教师优秀人才的流失削弱了农村地区的师资队伍力量,亟需加强建设。
三、小学全科教师政策实施现况的解决策略
        1、转变小学全科师范生功利倾向的报考价值观念
小学全科教师作为一个社会人,需要从所从事的职业中获取一定的职业报酬,来满足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教师获取一定的职业报酬一方面可以用来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可以满足其从社会上获取物质和精神财富,从而改变其对职业功利化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教师教学价值观念。首先,国家要从政策方面进行倾斜和扶持,拓展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职业发展空间,从根本上提升他们的社会地位和职业收入。其次,农村小学全科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做一名合格的农村教师,从而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
        2、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和职称晋升机制
农村地区的教育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优秀教师人才“进不来”和“留不住”。要解决“进不来”的问题,首先就是提高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增加教师收入。其次,提高教师的地位,虽然目前国家在《教师法》中将教师规定为专业人员,但这远远不够,教师的社会地位还是低,不能够很好的吸引更加优秀的人才从事教育行业。再者,加强政策宣传和舆论导向,树立正确的教师形象和价值观念。针对“留不住”问题,最根本的就是要提高教师的收入,满足教师的物质需求。其次,建立完善的职称晋升机制,职称晋升政策要向偏远的农村地区倾斜。再者,加强乡土情怀的培养和建设,让那些走出去的优秀人才能在乡土情怀的感化下回到家乡去建设家乡。
        3、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应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小学全科师范生的培养在我国于2013年开始,在理论和实践经验方面都很缺乏,应在现有的理论指导下,积极去探索经验,又在实践的基础上完善理论,两者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同时也可以积极的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从中吸取经验,加快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全科教师培养模式。
        4、进一步加强全科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全科教师队伍建设首先留得住人才,进得来人才,减少优秀人才的流失。其次,要加强全科教师队伍的监督,及时将队伍里的蛀虫清理,树立积极向上的教师队伍风气。
四、结语
        在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过程中,教师会面临较大的教学压力与困惑,国家和培养学校也在培养的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困难。无论是国家、教师、培养学校,都应该积极克服困难,将小学全科教师政策落实在实处,特别是小学全科教师应从职业素养、教学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不断提升自己,并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展现全科教师的风采。
参考文献
[1]齐丽虹.农牧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困惑与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20(11):184.
[2]胡敏.小学全科教师培养问题及对策[J].河南农业,2020(06):24+27.
[3]杨梅.小学全科教师政策变迁及趋势展望[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35(05):80-84.
[4]田振华.小学全科教师的内涵、价值及培养路径[J].教育评论,2015(04):83-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