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合理利用影像资料,培养学生正确历史价值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7月下   作者:李琴
[导读] 历史价值观的培养是引导高中生正确对待历史、国家、民族和世界等问题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化课程改革,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任务。

遂溪县大成中学  李琴  524300

摘要 :历史价值观的培养是引导高中生正确对待历史、国家、民族和世界等问题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化课程改革,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任务。以图像和视频的方式呈现历史或描述某种历史镜像的各类影像资料,是历史教学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影像资料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可信、感染力强的特点,合理利用这种资源是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开阔视野、激发爱国情感和树立正确历史价值观的重要手段。作为“影像资料在高中历史价值观培养中的应用研究”课题小组的一员,笔者有幸上了一节课题实例课——《辛亥革命》。针对本次实例课,笔者围绕影像资源的选择、影像资料的运用、影像资料的引导三个方面进行了课后反思,从而有助于我们对课题的进一步研究和分析,也能更好地促进自身的成长。
关键词:影像资料;历史价值观;辛亥革命;课后反思
        一、影像资料的选择——科学性和针对性
        将影像资料应用到课堂上,首先我们要考虑的是它有无遵循历史真相、是否科学。因为影像资料同史书、实物、遗迹等资料不同,多为人们根据其他资料对当时历史事件进行的编辑、重塑,如果课堂教学中呈现的历史材料缺乏真实性,历史教学也就丧失了科学性和严肃性,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分析、鉴别科学有效的影像资料来辅助教学。在选取影像资料时还要讲究针对性,使选取的影像资料要与教学内容保持一致,要紧扣教学目标,形成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功能。
        19世纪末,国内的社会思潮以救亡图存为主要特点。当时绝大多数人还没有认识到要救国就必须推翻清王朝,而是寄希望于清王朝自身的改革维新,以举国之力与列强抗衡,走富国强兵的道路。《辛丑条约》以后,随着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和清政府的越来越反动,残酷的现实迫使越来越多人得出结论:要救国,只有革命。在和平改良的道路走不通的情况下,孙中山断然决然地起来革命,开始产生反清和以资产阶级政治方案改造中国的思想。但革命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经过一个不断反复和曲折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是充满困难痛苦,甚至伴随着牺牲的。因此,在对“革命”概念进行解释时,我播放了纪念辛亥革命的经典电影《十月围城》中的一个小片段,孙中山在里面说到“何为革命,我会说:欲求文明之幸福,不得不经文明之痛苦。这痛苦,就叫做革命。”通过这段影像,一是可以引起学生进一步学习这节课的学习兴趣;二是可以初步了解感受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所具有的深远意义;三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对“革命”概念的诠释,使学生们理解革命过程中的复杂性与艰巨性,从而感受到中国人为民族独立、解放而不屈努力的奋斗精神。
        二、影像资料的运用——时机性和恰当性
        无论是传统教学方式、还是现代教学方法,都是为教学目的服务。影像资料也不例外,它是作为教材之外的补充材料,运用它目的是为了扩展和深化教材。


因此在利用影像资源时要有明确的目的,选编的影像资料最好是些短片,影视作品要适当控制频度,这样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辛亥革命》这一课的第一章为亲历——革命之路.要想理解革命,必先亲历革命,所以我做出了把革命历程这一节内容放在最前面的设计,但是如何带领学生亲历革命之路又成为摆在我面前的难题。关于讲述辛亥革命历程的史料很多,但史料毕竟不够直观生动很难使学生达到感同身受的效果。有关辛亥革命的电影电视也不少,但大部分成果多为人们根据其他资料对当时历史事件进行的编辑、重塑,缺乏真实性.综合考量之下我选择了制作微课进行教学这一办法来对教材进行补充。微课虽然时长只有5分钟,但里面所包含的35张图片都是和辛亥革命密切相关的历史珍贵照片和图片资料,从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到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客观真实地再现了辛亥革命中所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微课的制作不仅弥补了史料的不足、丰富了教材内容,更为重要的是开篇就利用微课使学生亲历了革命历程,从而让学生深刻体会革命的艰辛和不易,以及革命所具有的深远意义。
        三、影像资料的引导——正确的体验感悟和思想共鸣
        情趣化的历史教学可打破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时间、空间距离,让历史更加真切、历史课更加贴近生活。学生体验历史需要从教师教学中得到感悟,而这一感悟的关键因素就是“体验”。虽然历史的不可重复性严重制约了学生体验的实现,但借助影像资料来使学生体验当时的情形、体验当事人的经历与心情是可以实现的,这对学生引起学生感同深受和实现思想的共鸣是有很大帮助的。本课最后,我借助历史图片和震撼人心的音乐对在革命中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事迹给学生进了介绍,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刻理解革命过程的复杂性与艰巨性,以及为了革命事业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千千万万革命先烈,为了实现民主自由,他们孜孜不倦探索救国救民之真理,牺牲小我,成就大我。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理解对辛亥革命最好的纪念,就是应该学习和继承革命中的宝贵精神。要学习革命先烈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要热爱自己的祖国。正如孙中山先生说:“做人的最大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么样爱国”! 最后的部分借助影像资料的运用,对学生产生了很强的冲击力。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实现了情感的深化,很好的对学生进行了历史价值观的教育,十分契合“影像资料在高中历史价值观培养中的应用研究”这一课题,整体效果十分满意。
        综上所述,合理的利用影像资料则能够加强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引导学生自己主动地认识历史,使学生在体验和研宄历史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历史的正确认识,促进学生的历史价值观的发展。利用影像资源带领学生走进历史、走入历史,通过对历史情境的再现,让学生能更直接的感受历史,从而产生以史实为基础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实现历史价值观培养的目标。合理的利用影像资料有助于正确历史观和价值观形成,在历史价值观形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1.浅谈在历史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张宇,《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2019年第07期。
2.浅谈落实历史核心价值观的教学策略——以人民版必修一《辛亥革命》为例,肖献明,《治学之法》。
3. 如何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历史价值观,黄旭鑫,《师道?教研》2019年第01期。
4.体验式教学在高中生历史价值观培养中的运用,何文婷,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