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化学实验在优化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意义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3期   作者:梁孝根
[导读] 在新课标的改革背景下,众多教师开始注重课堂的效率,希望改变传统的“一对多”教学模式,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化学作为高中的基础课程,对培养学生的科学基础,增长常识性知识起着重要作用。在高中的化学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是核心,现本篇论文就以高中化学教学为例,简述实验对优化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意义。

梁孝根    湖北省巴东光明中学  湖北  巴东  444309
【摘要】在新课标的改革背景下,众多教师开始注重课堂的效率,希望改变传统的“一对多”教学模式,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化学作为高中的基础课程,对培养学生的科学基础,增长常识性知识起着重要作用。在高中的化学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是核心,现本篇论文就以高中化学教学为例,简述实验对优化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意义。
【关键词】高中化学     实验教学   高效课堂    意义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0-014-01

        引言: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善于运用各种教学资源,不断的优化实验教学模式,实现高质量课堂。下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讲述,优化高中化学实验课堂教学的意义。通过设计化学实验,提高教学效率,分组实验交流,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注重实验反思,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等等。
        一、设计实验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在新课标的改革推进下,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目前也已经进入了实施的阶段,依据教学目标,培养社会综合性人才,在化学实验教学策略与方法上,要进行整改与优化。在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上,往往是通过实验来教授学生知识,在此基础上,老师更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实验的教学模式,首先发掘实验的应用价值,然后提出问题,对实验教学进行设计,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探索与探究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化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阶段,化学作为高中阶段的基础学科,化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化、思维化的特点,从而导致高中阶段的学生在理解与运用化学知识上,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因此,老师一定要注重自身教学水平的提升。在教师熟悉掌握与多元理解课本的基础上,就需要灵活运用,在课上多引发学生思考,再进行教学设计,这样就会在我们的教学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实验课堂,增加学习趣味性。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吸收与理解。以高中化学必修一粗盐的提纯实验为例,首先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粗盐的提纯所需的材料:粗盐,器材:漏斗、烧杯、玻璃棒、滤纸、酒精灯、蒸发皿等。在实验室备好材料,鼓励学生动手,锻炼其动手能力,因为泥沙不容于水,第一步,先溶解:可以先称取五克左右的粗盐,放入到大约十五毫升水的烧杯中,缓慢加入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直到粗盐不再溶解为止。


观察实验现象发现:水逐渐变浑浊,固体食盐逐渐减少。第二步,过滤:将液体沿着玻璃棒逐渐倒入过滤器中,滤纸要低于过滤器的边缘,如果滤纸浑浊,需要再过滤一次。发现实验现象:液体渗过滤纸后,会流到另一个烧杯中。第三步蒸发:将烧杯中的液体,倒进蒸发皿中,然后用酒精灯加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直到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停止加热。观察实验现象发现,有固体析出。注意第二步操作中的“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初次练习,有些学生在操作上可能有些不规范,老师要及时巡视纠正。紧接着,粗盐提纯后的“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可以用碳酸钙除去钙离子、硫酸钡除去硫酸根以及氢氧化镁除去氢氧根。制定实验步骤,首先可以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除去硫酸钠,生成硫酸钡沉淀,然后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除去氯化镁,最后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除去氯化钙和氯化钡,过滤后加入盐酸,直至恰好不再产生气体,除去氢氧化钠和碳酸钠,蒸发溶液最后析出氯化钠晶体,鼓励学生在操作每一个实验步骤后,写出化学方程式,这样的操作实验会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印象更加深刻,而且自己动手,增添了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在讲述课程中,切勿枯燥乏味的理论式的讲授,趣味性的课堂,才能够带动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学生在课上难免也会有走神困倦的现象,但有趣轻松的学习氛围,就会使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在课上引导性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更加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动力,及多引发学生的思考,也能很好的减少学生注意力的不集中,而且很好的带动了课堂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注重实验反思,提高学生逻辑能力。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不断强调实验细节,注意实验的安全性,根据实验的流程,逐步记录实验的操作步骤,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不断规范学生的实验报告数据精准性,提高学生的逻辑能力。例如,高中必修一课程“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一小结中,学生直接将钠放在空气中燃烧,发现会产生白色的固体,并非产生淡黄色固体,这时应该让学生反思实验过程,发现过氧化钠会和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反应成了白色的碳酸钠。通过这次实验,让学生了解实验的科学性与严谨性,优化实验装置,以达到良好的实验效果。每次实验结果后,让学生写实验报告,规范报告流程:实验名称、准备器材、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实验结论,重点写实验反思,以及自己的所获所得,加深印象,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结束语:高中化学实验的过程,本身也是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过程,化学实验的变幻莫测,让这个学科更加充满魅力,老师在丰富教学内容,多元化教学的基础上,形成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通过平常习题小练和学生的课堂反馈等,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修正与优化,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以此,才能够真正的提升高中化学实验课堂教学的成效,培养出学生优异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向永彪陈文娟,张业中.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2019.14.
[2]万莉.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J].考试周刊,2017.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