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易错题的提前干预策略 李怀美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3期   作者:李怀美
[导读] 随着新时期社会主义教学理念的深化,小学数学在小学教育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然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忽视了对学生易出错问题的分析和指导。因此,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无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基于此,本文通过深入探索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对学生易犯错误的相关策略进行干预和跟踪,以期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李怀美   四川省会理县黎溪片区中心小学  四川  会理  615141
【摘要】随着新时期社会主义教学理念的深化,小学数学在小学教育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然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忽视了对学生易出错问题的分析和指导。因此,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无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基于此,本文通过深入探索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对学生易犯错误的相关策略进行干预和跟踪,以期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 易错题; 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0-015-01

        一、学生数学计算易错的原因
        在小学数学的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不用计算思维进行手工计算,而是使用各种计算工具来解决问题。这种方法导致学生缺乏计算思维环节,难以形成有效的独立计算能力。一旦考试来了,学生在没有计算工具的帮助下会犯错误。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有着具象化和形象化的特征,这使得他们在面对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时,常常较为吃力。计算题特别是小学应用题不仅仅考验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还考验学生的文字解读能力。在很多情况下,学生产生错题是因为学生审题不认真或者审题有误导致的。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好往往会觉得是数学太难了,自己认真计算了也学不会,从而容易放弃数学学习,数学基础打不好,从而影响了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
        二、降低数学计算易错的相关策略
        1.通过趣味性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计算能力
        在小学数学的实际教学活动中,为了充分锻炼学生的自主计算能力,首先要明确规定并联合家长监督学生,使学生在学习环节和训练环节杜绝计算辅助工具的帮助,先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小学生受年龄阶段的限制,往往都比较偏向“玩”,教师针对学生的这些学习心理,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教材内容来进行课堂活动的设计.使学生在参加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计算能力,从基础上降低学生的计算失误。
        2.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数字感知
        在小学生数学计算过程中,学生的数感是非常重要。只有培养学生的数字感知能力,才能更好地进行数学计算,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例如,在学习两位数除法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创造一个情境:“学校组织学生春游。整个年级有164名学生。每辆公共汽车可坐41人。你需要多少辆公共汽车?”通过多媒体教学情境的创设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分别分析谁是除数和被除数,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引导学生列出正确的公式,从而得到正确的答案。
        3.多元化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


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教师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多样化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小学生都很年轻,他们的注意力经常来去匆匆。教师应根据自己的特点制定教学方法,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教师可以用纸牌游戏的形式指导学生进行接力赛的计算题。班上的学生按行或列的形式分成相应的小组。每组安排100道计算题,每个学生有10道题。计算一直按顺序进行,直到最后一个学生为止。最后,老师做统计,看哪个小组完成得快,准确率高。相信通过游戏,学生会更愿意计算,从而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4. 传授计算方法,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许多学生由于没有严谨认真的计算习惯而在计算中犯错误。在这方面,教师在计算教学中需要注重“三步计算”:一是计算前的习惯,包括审题、抄抄、用运算规律。在计算过程中,学生应习惯于在计算过程中发现适当的概率,而不是在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其次,应根据计算的要求,从根本上减少学生在计算中遇到的错误。俗话说“记性好不如笔差”,所以要养成“画草稿”的习惯;最后,学生要在计算完成后及时核对,可重新计算或以计算结果代换的形式进行计算,以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5. 加强计算和生活之间的联系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数学知识的应用是无处不在,小到我们日常的买卖,大到国家的科技,无处不渗透着数学知识。因此在小学计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加强生活与理论之间的联系,从而促使学生利用数学计算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置生活化问题“小明和妈妈去买菜,妈妈手里拿了一张10元、一张20元和两张5元,买菜花了18元,请问妈妈该如何付款给卖菜的阿姨?你有几种不同的付款方法?”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学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从中分析有几种不同的付款方法。以此既可以强化学生对人民币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还能加强数学计算和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从中体会数学计算的用处,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6.通过交换错题本丰富学生数学认知
        虽然错题本是一种比较有效的针对易出错问题的教学干预方法,但很多学生懒惰怕难,解题思路相对单一,不能发挥其促进学习的作用和优势。就数学而言,它具有很强的发散性。许多问题有很多种答案或解决办法。因此,教师要做好后续工作,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错误。同时,我们应该创造一个可以分享、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课堂环境。同时,通过错题本的交流学习,可以丰富和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使他们在头脑中逐步构建数学知识网络,促进其知识转化和总结能力得到全面有效的提高。
        三、结束语
        因此,教师可以在日常的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字感知等方法,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加强计算与生活的关系,使学生充分理解计算,理解计算,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杨福华.游戏化学习下的小学教学案例设计与应用[D].昆明:云南大学,2018.
[2]徐疆.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问题与对策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7(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