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玫玫
东营市垦利区自来水公司,山东省东营市
摘要: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资源,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对水质进行检测是十分必要的,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和规定落实好各项工作,全面保障水质检测结果具有较高准确性和稳定性。由此,本文先是以影响水质检测准确性和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为切入点,从水质检测方法、仪器操作以及检测仪器三个方面进行了说明,进而探讨了相关提升水质检测结果准确性和稳定性的有效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质检测;准确性;稳定性;措施
1.水质检测工作探究
1.1水质检测的意义
水是保障工业生产以及居民生活的基本物质,因此人们对于水的检测一直是国内相对重视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水中污染物的研究更加深入,国家对饮用水水质也越来越重视。2007年《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开始实施,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由35项提高到106项。而地表水受生活污水及工业污水的影响,如果废水流入水中,浓度较低时,使鱼肉有强烈的腥臭味,无法供给人们食用,当浓度较高时,甚至会影响到鱼类以及河流各种生物的繁殖,甚至会使河水中的生物大量的死亡。除此以外,将废水在农作物上进行灌溉,极易引起农作物枯萎死亡,如果废水中含分量较低,虽然不会使农作物快速致死,但会使农作物产生的果实中含有大量有毒元素。原水水质的变化给净水处理面临较大的困难,因为水质的需要部分水厂开始提高自己的水处理工艺。臭氧-活性炭、膜处理、纳滤等工艺已经在部分水厂工艺中发挥作用。对于水质的检测有化学方法(气相色谱)、物理方法(沉积吸附)、生物方法(相应的酶或微生物检测)等多种检测手段。
1.2水质检测的重要性
水源水水质污染程度的复杂化,对人们的生活以及工业的开展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因此这充分的体现出水质检测工作的意义,通过水质检测工作,能够对于水体的各项指标更加清晰的判断,从而避免人们饮用有毒有害物质的不合格水源,并且对于工业化生产中废水的排放等监测工作起到较好的作用,因此随着人们对水质污染认识的深入,人们对水质的检测给予了较高的重视度。
2.探析影响水质检测准确性和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2.1关于检测方法方面的影响
由于水物质具有极强的流动性,所以对于水来讲,有着很强的不可控制性。因此,水质的检测方法对其特定性和准确性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在具体的水质检测工作中,水质不同,即使应用相同的检测方法来进行检测,其检测结果往往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具体的水质检测时,通常需要结合水质的不同而运用相应的检测方法来实施具体的检测工作,但这样一来就会致使检测方法太过繁琐[1]。
2.2仪器操作方面的影响
在水质检测工作中,由于其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所以,这就对于水质检测人员有了一定的要求,要求他们具备较高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水平,同时还需对能够熟悉掌握相关技能,并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保持良好的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在专业性较强且较为繁琐的检测程序中得以高品质高质量地完成检测工作,从而切实有效地减少检测结果误差的产生。另外,在实际检测过程中,还需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及标准来实施合理的检测。
2.3检测仪器方面的影响
对于水质检测工作来讲,其对于仪器方面的要求相对也比较高,需确保仪器具有较高的精准度。因此,在开展具体的检测作业前,需对仪器皿及试剂等设备做全面有效的清理、校正和检查,尽可能避免出现仪器故障、试剂过期等问题,以免致使水质检测结果受到影响而发生较大误差。
3.提高水质检测的稳定性和准确性相关措施
3.1确保水质检测的准确性
3.1.1水质检测点合理性
水质检验监测点直接影响水质检测结果,所以水质检测点的选择应具备合理性,不能采用以偏概全或就近选择的方式,否则会影响整体水质检测质量。工作人员在选择监测点时,需要明确水文环境的实际地质情况,地下水有没有存在污染物渗透以及被开采等,综合考虑监测点的地质和方位的设置等相关因素。例如,水源水取样点受区域因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工业生产、居民日常生活和水质污染之间存在的联系等。工作人员对上述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后,合理选择水质检验点,明确污染距离、检测量及监测点等相关数值,以便提高水质检验的准确性。
3.1.2水质检测方法科学性
工作人员需要充分意识到选择水质检测方法的重要性。在传统方法和先进方法均适用时,应优先选择先进的水质检测方式,既可有效提升水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又有利于简化操作过程和步骤,避免出现频繁更换试剂、设备以及试纸等情况,节省总体检测时间,提高检测水质整体工作效率。选择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方法,并及时保存检测相关数据信息,将数据输入检测设备中做好测算工作,获取最准确的数据结果。
3.1.3试剂盒试验药品选择的合理性
试剂盒药品在特定的环境下才能产生化学反应,通过反应产物和现象可以获得水质的数据信息,若不能满足化学反应条件,化学反应现象将会存在很大偏差,影响水质检测结果。比如,在对水质的氮氨进行检测时,需要在20℃~25℃的无氮环境下开展检测工作,工作人员应采用二次加工的氨水开展相应检测工作,试剂具备特殊性,需要在低温、避光环境下静置存放保存。每个环节存在偏差都会影响最终水质检测结果,因此工作人员应合理选择试剂和药品,严格控制反应条件。
3.1.4提高水质检测工作人员自身专业技能
检测工作人员自身技术水平对水质检测准确性有极大影响,需要定期开展系统性培训帮助检测人员掌握相关技能、检测注意事项以及试剂具体反映条件,熟练操作水质检测相关仪器,全面提升检测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在培养检测人员专业能力过程中,需要逐渐提升检测人员自身责任感,保障检测工作能够严格遵循制定的操作流程开展,确保水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2]。
3.2加强水质检验工作的稳定性相关措施
3.2.1选择水质检测仪器时应具备合理性
先进专业的水质检测仪器设备能够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稳定性。为了有效提高检测工作效率,避免检测结果出现较大波动,需要合理选择设备仪器,有效保障检测设备的稳定性及检测结果的稳定性。
3.2.2合理布置水质检测点
由于选择区域会对水质检验结果造成一定影响,比如,在地表水源水(水库)水质检测过程中,应对水库的库容面积和深度进行测量,确保检测标准与规范标准相符合。工作人员在布置检测点的过程中,应综合考虑水平和垂直情况,明确检测位置,并做好加固工作。一般情况下,水质检测监测点设立在河面的0.2~0.5m处,有利于保障水质检测整体稳定性[3]。
3.2.3合理安排水质检测时间
检测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对水质采样时间进行合理安排。一般情况下,若所采集样本存在枯水期和多水期,应进行长期水质监测。工作人员应对每个区域水质开展周期性检测工作,根据季节变化,合理安排检测时间。
3.2.4控制水质检测采样频率
在同个水质检测周期开展不定期水质采样工作。如果采样存在异常情况,需要合理增加检测及采样频率。在开展水样采集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检测需求开展相应地水质样本采集工作。在检测过程中,应全面分析水质内存在的污染物的具体浓度和成分,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制定解决措施。
3.2.5准确记录水质检测数据
工作人员在进行水质检测时,应规范每个原始指标,检测工作应在合理的标准范围内,准确记录检测过程中获取的数据信息。
4.结语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知,水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水质检测工作是保障我们能够健康用水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保证人民群众饮水安全和工业农业稳定开展的基础,因此对于水质检测工作应给予较高的重视。对于水质检测应注重准确性和稳定性,在准确性方面可以通过及时引用先进的测试仪器以及确定更加科学的检测位点两方面进行强化。可以通过控制水体采样的频率时间段以及人才队伍的专业能力,进而确保结果稳定性。
5.参考文献
[1]毛冬妮,王珺.浅谈提高水质放射性检测的准确性与稳定性方法研究[J].中国化工贸易,2018,010(021):225.
[2]周小荣.浅谈如何完善实验室中水质检测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8(13):75-76.
[3]王琼禾.浅析如何提高水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J].科技创新导报,2018,v.15;No.434(02):74+78.